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1026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说说“木叶木叶”文体知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读者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个论证过程。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走近作者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时,林庚先生与

2、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四名学生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被称为清华园里的“四剑客”。他专于中国附:助读资源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林庚与西游记漫话西游记漫话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无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经常夜读西游记。就这样,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书斋里摊开书卷,从文学中找寻宽慰和愉悦。最终,他将西游记烂熟于心。难得的是,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在80岁高龄时出版了西游记漫话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

3、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给先生写的信中说,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看了书竟爱不释手,自己看不完,就让自己的学生给他念,“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书是盖自有西游记以来之第一篇文章也”。识词释义识词释义1.1.词语认读词语认读袅袅袅袅灼灼灼灼涔阳涔阳窸窣窸窣褒寒褒寒砧砧言筌言筌(nio)(zhu)(cn)(x s)照浦照浦亭皋亭皋万应锭万应锭迢远迢远(tio)(p)(go)(dng)(bo)(zhn)(qun)袅袅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

4、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窸窣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冉冉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2 2词语理解词语理解词语释义寒砧(zhn)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亭皋(o)水边的平地。窸窣(x s)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翩翩(pin)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形容举止洒脱(多指青年男子)。不落于言筌(qu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功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兮秋风,洞庭

5、波兮木叶下。九歌九歌对对“木叶木叶”这一意象溯源这一意象溯源引出全文所要评说的对象引出全文所要评说的对象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秋风瑟瑟,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犹若“心波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千古言秋之祖千古言秋之祖”,融情入景,融情入景,以景染情。以景染

6、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惆怅的意境。文意解读文意解读 第第1段段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王褒渡河北 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引出文章论说的对象和主题“木叶”。后皇嘉后皇嘉树树,橘徕服兮。,橘徕服兮。屈原橘颂屈原橘颂桂桂树树丛生兮山之幽。丛生兮山

7、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庭中有奇树树,绿叶发华滋。,绿叶发华滋。无名士无名士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皎皎云间月,灼灼叶叶中华。中华。陶渊明拟古陶渊明拟古亭皋亭皋木叶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九月寒砧催木叶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沈佺期古意辞洞庭兮辞洞庭兮落木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赋庾信哀江南赋无边无边落木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杜甫登高落木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

8、分明。黄庭坚登快阁黄庭坚登快阁第2段作者通过大量的举例分析,总结出了哪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诗人运用文字洗练,但是洗练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用“树叶”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木叶”为诗人所钟爱,发展为“落木”。第2段引用了橘颂、招隐士、无名氏古诗中的诗句,有何作用?引用这些诗句作例证,可以说明“树”的意象比较常见。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为后文的分析做了铺垫。“树”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二者在概念和意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第5段)古代诗人文字洗练,又习于用单音词。(第2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了。

9、)第第3段分析段分析“树叶树叶”(“落叶落叶”)与与“木叶木叶”(“落木落木”)的不同是什么?的不同是什么?关键显然在关键显然在“木木”这一字。这一字。一般概念一般概念 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无人过问无人过问 不断发展不断发展段落层次内容大意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_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_和_。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的一字之差,在艺术领域里却一字千金。阅读课文,将下面表格的空缺处补写完整,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第第4段段秋月照层岭,寒风扫秋月照层岭,寒风

10、扫高木高木。吴均答柳恽吴均答柳恽高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曹植野田黄雀行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高木高木”则空阔。则空阔。没有落叶的形象。没有落叶的形象。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高树高树”则饱满。则饱满。“木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木叶下。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落叶何翩翩。何翩翩。曹植曹植美女篇美女篇

11、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喜外弟卢纶见宿落木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第第6段进一步阐述了段进一步阐述了“树树”和和“木木”的区别是什么?的区别是什么?“落落叶叶”“”“木叶木叶”和和“落木落木”又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不同?树:树:(视觉)(视觉)褐绿色褐绿色 (触觉)湿润的(触觉)湿润的 木:木:(视觉)(视觉)可能是透着黄色可能是透着黄色 (触觉)干燥的(触觉)干燥的 落叶木叶落木碧绿柔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碧绿柔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落叶的

12、微黄与干燥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窸窣飘零,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窸窣飘零,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带着袅袅不断的余情带着袅袅不断的余情更显得空阔,洗净绵密之意更显得空阔,洗净绵密之意 斩断柔情斩断柔情“木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具有具有“木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所暗示的颜色性。“木木”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而不是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可能是干燥而不是湿润的。湿润的。有有“疏朗疏朗”(结合第5段)“枯黄枯黄”的内涵的内涵段落层次内容大意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

13、一个现象:_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_和_。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的一字之差,在艺术领域里却一字千金。阅读课文,将下面表格的空缺处补写完整,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疏朗”“枯黄”的内涵结合全文,作为文艺评论,作者从结合全文,作为文艺评论,作者从“木叶木叶”这一诗歌意象说这一诗歌意象说起,说明了一个什么文学艺术方面的理论?起,说明了一个什么文学艺术方面的理论?诗歌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特征。诗歌语言(形象)具有暗示性特征。本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特质进行了一番独特分

14、析,文章是本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的特质进行了一番独特分析,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按什么顺序展开的?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全文”的顺序层层深入来展开的。引证法的作用文中大量援引古代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从总体上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一是作为引子,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分析说理有凭有据,深入浅出;三是调节文气,读来赏心悦目,更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关于“秋叶”的名句(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九辩)(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4)秋

15、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李颀望秦川)(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8)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9)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10)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祯江上)诗句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绘了万木落叶飘飞的景象,渲染了凄美的意境。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补充练习1.结合课文内容,根据示例,赏析下列诗句中“木叶”意象的作用。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

16、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生发出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与洞庭水浩荡的波纹相似,极其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引发了诗中主人公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2.“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试分析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答案“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使用了拟人手法,“躲”字形象鲜明,生动地说明了暗示性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意义,也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意义,或者说是字面上的相对固定的意义,一般称之

17、为“言内义”。而所谓“暗示意义”,也就是诗歌语言的潜在意义,“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一般称之为“言外义”,它能构成“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3.“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从内容上说,总领全段内容,表明接下来要阐释“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从结构上说,起到过渡作用,由“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过渡到第二个艺术特征。用“树干”一词承接上文,用“颜色”一词领起下文。4.第5段中,作者举周邦彦的例子有何作用?答案目的是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以及说明“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以此进一步揭示诗歌形象的暗示性特征。这样写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

18、和想象。5.结合文章有关段落,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的区别有哪些,完成下表。意象颜色触觉意味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荫繁密充实木叶落叶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微黄干燥疏朗、飘零之意繁密绿色饱含水分春夏之交6.林庚先生在文中提出“木”含有微黄、干燥的艺术特征,按照这个理论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换成“病木前头万树春”似乎更恰当,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答案(1)赞成“病木前头万树春”。理由:“木”字所暗示的颜色更接近黄色,有干燥之感,“病木”搭配更恰当。“树”字中包含着饱满、绵密、苍翠的语言暗示性,“万树春”更能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春意,符

19、合诗歌想表达的意境。(2)赞成“病树前头万木春”。理由:“木”和“树”都是仄声,在平仄上来说,可以互换。但从声韵的协调上来说,“万木春”比“万树春”更加和谐。正如杜甫登高中使用“无边落木”而非“落叶”或“落树”,“木”字更适合营造一种宏大、开阔的意境,故“万木”的搭配更恰切。补充知识1.对林庚的评价对林庚的评价我承认在我的所有习作中,写得最好的,还是我学习林庚先生的那些诗。林先生也许并不知道,在我心中,他始终是我的诗歌启蒙者和引路人。谢冕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

20、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葛晓音2.文化常识(1)古代服饰民俗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捣衣: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寒砧: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称为“寒砧”,用以表

21、现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古代“杨柳”含义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杨柳: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杨柳最早就是杨树与柳树的意思,因为一到春天,杨树与柳树都会飞絮,是为“杨花柳絮”,很容易引起古人的伤感。后来隋炀帝游江南时,最喜欢江南岸的柳树,因此封赐它姓杨,故江南人都称柳树为“杨柳”。关于杨柳的文学意象,要从“柳”字说起。“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思念。“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忧愁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三单元《说“木叶”》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