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10426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3.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贞观十七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他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诤谏。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与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名言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君之

2、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名人佚事:嗜吃醋芹 魏左相忠言谠论,替襄万几,诚社稷臣。有日退朝,太宗笑谓侍臣曰:“此羊鼻公不知遣何好而能动其情?”侍臣曰:“魏征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此见其真态也。”明日召赐食,有醋芹三杯,公见之欣喜翼然,食未竟而芹已尽。太宗笑曰:“卿谓无所好,今朕见之矣。”公拜谢曰:“君无为故无所好,臣执作从事,独僻此收敛物。”太宗默而感之,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文体: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

3、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此外: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和注合称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学习活动一:阅读文本,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集中提问:针对这篇文章难懂的字词句,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提示:本文中词类

4、活用较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同步解析与测评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和形容词活用,尤其是形容词活用特别多)总结虚词“而”的意义与用法判断下列句中加点形容词的活用类型 1)人君当神器之重 2)居域中之大 3)不念居安思危 4)则思正身以黜恶 5)忧懈怠 6)择善而从之 7)欲流之远者 8)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9)必固其根本 10)则思知止以安人 11)乐盘游 1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13)何必劳神苦思 虚词“而”1、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例:蟹六跪而二螯 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表示转折关系,但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表示承接关系,就 例: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5)表示修饰关系 例:吾尝终日而思之矣 6)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表示目的关系,来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代词 通“尔”,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学习活动二:为何谏找准谏疏的起点 材料一: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以来,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颗,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

6、古也。(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材料三:课文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奔车朽索,其可忽乎?何必

7、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本文写于贞观十一年。“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面对这样的盛世明君,魏征为什么还要谏十思、批逆鳞呢?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2、在魏征看来,理想的君主应该是怎样的?君主一般会犯哪些错误?请阅读课文进行梳理。概括与梳理 学生根据材料找出原因,根据课文梳理相关信息。第2题提示:理想的君主君主常犯的错误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承天景命,殷忧而道著;竭诚以待下;文武争驰,君臣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德不

8、处其厚,情不胜其欲;功成而德衰;克终者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谗邪壅蔽;因喜以谬赏,以怒而滥刑 学习活动三:谏何分析谏疏内容 1、清代吴楚材评价谏太宗十思疏说“通篇只重一思,却要从道义上看出”。阅读文章,勾画出文中“十思”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归纳成五个方面,请分别加以概括,并根据示例填入下表中;作者提出的这“十思”,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核心观点,请找出其中心观点。2、作者认为,君主能够做到“十思”,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请结合课文从君主、臣子的角度具体分析其效果。“十思”内容“五个”方面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生活方面(俭:知足知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课堂梳理与归纳 重难点在于把“十思”归纳成

9、五个方面,根据提示可知需要概括成【生活方面(俭:知足知止)】形式。“十思”内容“五个”方面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生活方面(俭:知足知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待人方面(谦:谦冲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处事方面(慎:慎始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用人方面(正:正身黜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执法方面(明:赏罚公正)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第2题提示:效果对象效果臣子文武争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君主在君无事: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学习活动四:如何谏谏疏的技巧 对于“喜闻

10、顺旨之说”而“不悦逆耳之言”的君主来说,纠正其偏差无异于犯龙鳞。在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的背景下,说什么固然很重要,然而怎么说更为重要。魏征不仅是一位诤臣,也是一位说话高手,能够熟练运用劝谏技巧,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结合前面的学习活动和文章内容,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2、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自己的中心观点的?有什么好处?3、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从常识和历史经验角度论证积其德义的重要性?请简要说明。4、在劝谏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劝谏唐太宗?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课堂探讨与分享 主要探讨第3题和第4题,小组探讨形成共识,做好笔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第

11、1题提示: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人。首先提出问题应当“思”,提出中心论点;再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和效果如何。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第2题提示 作者运用比喻,从生活常见的树木、流水等自然现象入手提出中心论点。好处: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是国君,运用比喻,从树木、流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被君主接受。同时,要“木长”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远”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类比,推出要“国安”必须“积其德义”的中心论点。第3题:首先,向君主提出规谏,成功与否的主动权在君主一方,劝谏者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直

12、接提出解决方案无疑是对君主当前行为的直接否定,规劝效果无法保证。其次,从德义入手,点位很准,站位很高。一方面把君主治理国家的君道纳入宇宙万物的规律中,消解了君权的神秘性和独特性,给规范君权找到一个标准和依据,就如“木固其根”“水浚其源”一样,人君安国就应该积其德义;另一方面又将唐太宗的治国放入历代君主治国的时间维度,从成败得失的角度探讨治国的要义,这是建国伊始唐太宗最想听的。因此,魏征先谈德义,不仅是从臣子谏言君主这个具体语境出发,也是从君道这个高度做文章,为下文提出“十思”奠定了理论基础。第4题提示: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

13、,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还为人们传颂。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增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谏唐太宗时。也注

14、意了正反对比论证,“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唐太宗的心,从而引以为戒。5、探究:谏议的手段很多,苏洵在谏论上中认为:“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结合本文,举例说明魏征运用了哪些谏议手段对唐太宗进行规劝。明确:除“激怒之”外,其他的方法都有采用。“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是用来比喻治国“必积其德义”,又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积其德义”的重要性,采用的是“理谕之”的方法。列举历来君主的成败皆在“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百姓在朝代变更中有“载舟覆舟”的力量,希望君主深切戒慎,采用的是“势禁之”的方法。所谏“十思”皆是针对君主常有的过失而

15、作,具有“隐讽”的效果。文章最后提出理想的君主可以做到“文武争驰,在君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治国效果,采用的是“利诱之”的方法。迁移运用:探究“谏议”联读谏逐客书邹忌讽齐王纳谏,探究下面的问题。1、通读几篇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项目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劝谏对象劝谏主题主要策略产生效果 2、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得出关于“谏议”的哪些结论?请一一写出来,并加以分析,并总结出“谏议”的技巧。3、课堂交流与分享,形成最终答案,总结“谏议”技巧和方法。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永保无疆之休 休:喜庆,福禄 B 夫在殷忧 殷:深 C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16、牧 冲:前进,进取 D 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求木之长者 有善始者实繁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必固其根本 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 鸣琴垂拱 B 振之以威怒 C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D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5、下列对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太宗”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B.“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呈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C.“可畏惟人”的“人”实为民,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古代君王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时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D.“下愚”意为最愚昧无知的人。此为谦辞,用作自称。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5-1 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