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8-1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法与策略应对方法与策略张晋昕张晋昕20042004年年9 9月月2929日日2022-8-152的界定的界定卫生应急工作范畴卫生应急工作范畴2022-8-153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重大人员伤亡、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022-8-154 根据突发
2、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事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还会适当调整。的类别可能还会适当调整。2022-8-155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
3、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2022-8-156 1 1、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2 2、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3 3、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
4、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事件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从发展趋势即:事件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从发展趋势看,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看,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022-8-157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 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有效应对。1、政府和公众深怀忧患意识。2、立足预防,即使出现危机,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3、建立决策指挥机构。4、健全法律法规。5、制定危机处理预案。6、建立信息传递和预警体系。7、形成系统的应急队伍。8、药品器械和物资准备。9、保险公司参与危机的善后处理。10、
5、每经历一次危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2022-8-158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一个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往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例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例2022-8-159第二部分2022-8-1510一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
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2022-8-15112.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指示 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义。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大社会事业改革的力度,更加主动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22-8-15123.温家宝总理指示温家宝总理指示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除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之外,还要加快其它方面突发
7、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处理危机事件能力。要加快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2022-8-1513完成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8月28日审议通过,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卫生部和交通部联合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2-8-1514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情况 名称名称 类别类别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传染病防治法 法律 1989年2月21日 2004年8月28日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 法律
8、 1986年12月2日食品卫生法 法律 1995年10月30日职业病防治法 法律 2001年10月27日医师法 法律 1998年6月26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行政法规 1989年10月24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行政法规 2003年5月9日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行政法规 1991年12月6日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行政法规 1989年3月6日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行政法规 1998年11月28日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实施方案 部令规章 1999年9月16日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 部令规章 1994年10月8日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部令规章 1995年4月27日放射事故管理
9、规定 部令规章 2001年8月26日2022-8-1515 各级普遍建立应急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组织力量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建议。2004年,卫生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已有13个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2022-8-15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已于2004年8月24日通过国务院会议审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
10、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预案体系包括为:国家总体预案部门、地方预案(专项预案)各种事件单项预案四、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四、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2-8-15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主要包括: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 2022-8-1518卫生部建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系统:卫生部建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系统: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重大食品卫生事件报告重大职业卫生事件报
11、告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报告放射卫生事件报告2022-8-1519v 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级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发现可能造成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举报电话;对隐瞒、缓报、谎报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2022-8-1520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国家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
12、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制订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投资68亿元,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国家发改委安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总投资6.34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2004年8月31日奠基、开工建设。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2022-8-1521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和地级市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选择一所现有医院进行改建、扩建,建设不同规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后备医院;在各县选择一所县级医院通过改建、扩
13、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区。2003年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汇集各地应急救治专家信息资料,组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 。七、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七、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2022-8-1522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八、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八、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2022-8-1523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度。财政部建立了应急经费保障机制。质检、民航、铁路、交
14、通、农业等部门建立了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如有突发事件,根据政府的要求,按照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九、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九、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 2022-8-1524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一个新的司局,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坚持卫生应急工作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立足于当前和有效预防,着眼于长远和及时控制,远近结合。明确职责、完善机制。防控措施前移,工作中心下移,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快速反应协调能力。十、
15、十、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设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设2022-8-1525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2022-8-1526一、2003-2005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任务 全面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逐步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科普宣传体系 财政经费保障体系2022-8-1527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加
16、强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2022-8-1528三、建立与完善协调有力的指挥系统1、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责任制2、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3、全社会能够迅速支持和参与的动员机制4、科学、及时、有效的处理机制2022-8-1529各地卫生应急办成立情况 一、编办已正式批复,成立或即将成立应急办有一、编办已正式批复,成立或即将成立应急办有13个省份,个省份,其中其中12个独立设置。个独立设置。重庆(3人,挂靠办公室),河北(4,尚未成立),山西(3),辽宁(4),吉林(4),安徽(5),福建(5
17、),河南(4,预计年底前组建),广东(4),四川(4),云南(5),宁夏(3,即将成立),新疆(6)。二、已向编办申请,准备设立应急办的有二、已向编办申请,准备设立应急办的有7个省份。个省份。天津、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南、陕西、甘肃 三、目前尚不明确三、目前尚不明确 北京、上海、内蒙古、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青海等1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2-8-1530四、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1 1、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2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3 3、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
18、群体性药物反应。、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4 4、食物中毒和污染。、食物中毒和污染。5 5、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6 6、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7 7、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 8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9、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2022-8-15311、控制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1)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疫情,对疾病
19、的流行趋势作出预测、预警,并提出预防控制疾病流行暴发的建议和措施。(2)制定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组织演练。(3)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汇总、上报、通报。(4)组织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2022-8-1532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的调查处理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疾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对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例数迅速增多,且有家庭聚集性或学校、医院等场所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组织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
20、,信息核实、汇总分析与上报。2022-8-15333、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的处置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件进行评估。(2)组织紧急医疗救治。(3)适时组织专家进行群众心理疏导。2022-8-15344、重大食物中毒和污染事件的处置 (1)负责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上报、通报和对外公布。(2)根据实际需要,负责组织提供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技术支持工作。(3)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重大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医学应急,并及时与执法监督司、医政司、疾控司等相关司局协调,共同做好处置工作。(4)参与应急处置有关预案、规范、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20
21、22-8-15355、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的处置 (1)负责全国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中人群健康危害的信息核实、汇总、上报和对外公布。(2)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对受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影响人员的医疗救援。2022-8-15366、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置 (1)负责全国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信息核实、汇总、上报、通报和对外公布,定期进行分析。(2)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医学应急的调查处理,并及时通报有关司局。(3)组织职业中毒医学救治体系建设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2022-8-1537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22、管理局: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卫生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2022-8-15387、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医疗救援 (1)负责全国核事故与放射事故中人员损伤的信息核实、汇总、通报和对外公布。(2)负责制、修订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相关法规及预案。(3)负责指导地方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4)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地方核和辐射损伤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进行支援。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
23、和医用放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2022-8-1539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的医疗救援 (1)恐怖袭击医学应急预案的制、修订 (2)恐怖袭击医学应急培训与演练 (3)作为国家反恐办的国家生物恐怖袭击备用指挥部,承担相应职责。(4)协助地方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反恐工作中涉及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调查、处理。2022-8-15409、自然灾害医疗救治和灾后防病 (1)负责卫生部救灾防病办公室日常工作。(2)组织分析和预测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指导灾区采取应对措施。(3)负责救灾防病值班信息、简报的起草工作。(4)负责组织有
24、关专家向灾区提供救灾防病技术支持。(5)组派国家卫生医疗队2022-8-1541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案 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1、要建立包括国家-省-地市-区县各级的预案体系。2、要有重点地制定各工作类别和区域的卫生应急预案,在国家层面制定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预案等等。3、各地也应抓紧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及时修订,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4、要逐步完善各类单病种、事故、灾害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5、与
25、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如交通、铁道、民航、口岸等等。2022-8-1542建立与完善预案体系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国家国家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事故灾难、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国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项预案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项预案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2-8-1543六、建立并完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 1、建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
26、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为组成国家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建立基础。2、尽快建立平战结合、覆盖相关专业、由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制定不同类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组建方案。根据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区域特点,组建相应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3、选择专业相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应急卫生救治后备队伍,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必要补充。4、制定国家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管理办法,完善管理制度,对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2022-8-1544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
27、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2022-8-1545提高传染病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 今年10月底之前,全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建立感染科,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检诊可疑病例,以及早发现传染病人,控制疫情传播。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建立,只是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而感染科的建立,才是真正提高传染病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2022-8-1546八、报告与信息发布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 2、国务院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8、卫生部令)4、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上述规定为准,制定相应的信息报送级别标准规范各类应急上报程序,建立畅通的应急渠道。规范各类非官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机制。2022-8-1547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一)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医、药源性感染(一)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医、药源性感染1、发生或发现肺鼠疫、肺炭疽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例;2、腺鼠疫或霍乱在局部地区连续发病多例,并有蔓延趋势的事件;3、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的事件;4、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29、,并有蔓延趋势的事件;5、发生西尼罗病、人克雅氏病、黄热病等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者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已消灭的传染病;6、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可能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其他危害严重、影响较大的传染病疫情;8、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事件;9、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10、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发生严重群体不良反应并出现人员死亡的事件。2022-8-1548(二)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故(二)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故1、一次发生100人以上食物中毒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学校一次发生10人以上食物中毒并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2、发生和潜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30、;3、一次发生50人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重大人员伤亡的事件;4、其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事件。特大传染病疫情特大传染病疫情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病例,影响和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疫情。2022-8-1549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 一、报送国务院办公厅 应急办:应急办:发生或发现鼠疫、肺炭疽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例。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并有人员死亡。发生群
31、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以上,有死亡病例,且具蔓延趋势的事件。疾控司:疾控司: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的事件。发生西罗尼病、黄热病等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已消灭的传染病。发生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的一、二类菌种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毒株丢失事件。2022-8-1550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 二、报送部领导 应急办:应急办: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无死亡病例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以上,无死亡病例,但有蔓延趋势的事件 疾控司:疾控司:在预防接种或
32、学生预防性服药中发生群体不良反应并出现人员死亡的事件 发生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的三、四类菌种丢失事件2022-8-155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作机制。1、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及时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2、技术合作机制,发挥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优势和专家优势互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技术支援。3、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应对新发传染病时,能共享诊断病原、试剂和方法。4、联合防控机制,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开展联合行动,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共同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输入或扩散。2022-8-1552加
33、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二)条例的修订将不限于对传染病的国境卫生检疫,而是扩大到了对国家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报告制度的改变,范围扩大,要求各国对紧急、严重、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有报告的义务。强调报告的及时性,要对国际负责。报告的来源广泛性,重视非官方等不同渠道的信息。建立一种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各类非官方信息。与国际医疗救助程序的接轨。2022-8-1553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快速反应。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公众的广泛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重视舆论宣传,做好危机沟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
34、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公共卫生应急、灾害自救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提高公众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十、重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与教育十、重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与教育2022-8-1554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的修改2022-8-1555 如果说如果说1988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使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孕育而生。因为人类抗击孕育而生。因为人类抗击SARSSARS病的病的斗争,又促成了斗争,又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
35、防治法和和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的修订。2022-8-1556我国传染病目前的流行趋势我国传染病目前的流行趋势 1 1、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不同传播途经病种发病率有升有不同传播途经病种发病率有升有降。降。2 2、艾滋病、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艾滋病、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局布地区出现艾滋病趋势。农村局布地区出现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发病、死亡高峰。2022-8-1557 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修改后九章八十条修改后九章八十条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 预防预防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疫情的
36、报告和公布 疫情报告、疫情报告、通报通报和公布和公布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控制 疫情控制疫情控制 第五章第五章 监督监督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第六章第六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第七章第七章 附则附则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第八章第八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第九章第九章 附则附则2022-8-1558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等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等法律救济制度法律救济制度 4 4月月8 8日卫生部将日卫生部将SARSSARS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但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但未分类。因其有较强的传染性,控制措施可按照未分类。因其有较强的传染性,控制措施可按照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7、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执行。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执行。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可进行强制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可进行强制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措施。引导出适用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对病人污染的引导出适用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对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防措施。
38、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2022-8-1559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报酬。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二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国家对患有
39、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定。2022-8-1560 第第三三条条 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鼠疫、霍乱。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病毒性肝炎炎甲肝、甲肝、乙肝乙肝、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
40、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登革热、炭疽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肺结核、伤寒伤寒和副伤寒和副伤寒、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猩红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41、,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病。373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18种病。种病。2022-8-156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问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问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专家有不同意见,但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专家有不同意见,但是,考虑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考虑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都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湾地区都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WHOWHO也建议各国
42、将人也建议各国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因次,修改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因次,修改草案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草案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国务院领导要把其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国务院领导要把其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2022-8-1562 第第三三十十九九条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3、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2022-8-1563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种库。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
44、度。理制度。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门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2022-8-156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制定:制定:第七条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或者动物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四
45、类:人或者动物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病,容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目前没有有效实施预防病,容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目前没有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病,但不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病,但不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和治疗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发生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感染
46、,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发生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感染,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2022-8-1565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会引发人或者动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会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微生物。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实验室的防护水平依照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实验室的防护水平依照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室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第二款规定,通过国家三级、四级实验第二
47、款规定,通过国家三级、四级实验室,方可从事室,方可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第三款第三款 未经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未经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实验室下达与医主管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实验室下达与高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致病性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第二款第二款 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高致病高致病性微生物研究应当性微生物研究应当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门批准。批准。2022-8-1566 实验室感染控制实验
48、室感染控制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该实验室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该实验室从事的的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活动有关的临床床症状或者体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活动有关的临床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征时,实验室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派专人陪同及时实验室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派专人陪同及时到具有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有关人员将到具有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有关人员将近期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报告近期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报告诊治医疗机构;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诊治医疗机构;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
49、门机门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急处置预案。调查调查确认确认采取控制措施。采取控制措施。2022-8-1567 原因不明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非法定传染原因不明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非法定传染病依法管理问题病依法管理问题 第三条第五款第三条第五款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府决定并予以公布。第四条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50、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2022-8-1568 第四条第二款第四条第二款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2022-8-1569 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