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8828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124 大小:57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2019江苏,2729)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 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 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 查。一旦出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 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栏杆柱,是 中国古代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 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

2、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 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 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 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五年高考,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响,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这些 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 警报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

3、尽管 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 (选自周乾从细节来阅读故宫历史,有删改),1.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4分),2.石别拉这种警报装置有什么特殊之处?(6分),3.如今石别拉不再发挥警报功能的原因有哪些?(5分),一、 1.答案 腰牌与合符;白塔信炮;石别拉;阙亭警钟。,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涉及紫禁城安全警报知识,指引考生拓宽文化 视野,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 认真阅读材料,考生可以从第一段中提炼出“腰牌与合符”“守卫”“白塔山上的信炮手” 这些关键信息,从第二段中提炼出“石别拉”“阙亭里面的警钟”等关键信息

4、,综合以上信息 可得出答案。,2.答案 就地用料,简单改造;覆盖面广,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操作简易,传播迅速。,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和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 养。 通过阅读第二段,可以从选材、外形及使用效果几个方面概括,再联系结尾提到的“起到了很 好的装饰作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组织语言作答。,3.答案 故宫采用了高科技报警系统;部分石别拉不复原貌;只知原理,无人会吹响。,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探究能力,涉及对现代的石别拉不再发挥警报功能的考查,指引 考生关注文化的传承。 结合第一段“去故宫参观时高科技警报系统”,第三段“历经数百年但已没人能够 把它吹响

5、了”等内容概括分析。,二、(2018江苏,26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 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 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 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 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 天

6、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 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 段。,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 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 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 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 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 现个性

7、,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1.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4分),2.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5分),3.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6分),二、 1.答案 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材料要点的能力。材料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发 展历史,可以依次整理出由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和自定义表情符号 等四个发展阶段。,2.答案 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

8、力。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散落在材料第一段介绍各种网络表 情符号的语句中,需要具备准确迅速抓住关键词句的能力。或利用原文作答,如“方便快捷” “简洁而又形象”;或稍加分析概括作答,如从“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中概括出 “娱乐性强”的特点,从“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 在网络上竞相出彩”“如火如荼”中可概括出“时尚”的特点。,3.答案 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 于个体的自我表达。,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材料要点的能力。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集中在材料第二段,重 点关注文中“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

9、凸显”“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 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等信息,从中归纳概 括出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三、(2017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 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 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 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 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

10、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 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 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 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 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 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 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

11、与“畅销的牙膏”的含义。(6分),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3.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三、 1.答案 滞销的奢侈品:不被大多数人欣赏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畅销的牙膏:一时很受 欢迎但艺术价值很低的作品。,解析 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将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放到语境中整体考虑。“我们宁愿自己的 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告诉我们,这里的“奢侈品”“牙膏”就 是指“作品”。“奢侈品”是高档难求的商品,“牙膏”则是平常易得的商品。“滞销”,或 因买不起,或是不受欢迎,从“宁愿”一词可以看出是指后者;而“畅销”则相反。将这些意思 连缀成句即可形

12、成答案。,2.答案 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不应掺杂文言。,解析 文中有“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 精湛”。从反面推断“纯净主义”,即“纯净主义”者认为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 话,不应掺杂文言。,3.答案 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 精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解析 材料第一句即“纯净主义”者的观点,所以后文的“然而”“其次”“反之”等都引 领了作者的观点;再加上“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 者艺术的精湛”一句从反面评判“纯净主义”。综合以上信息就

13、能概括出答案要点。,四、(2016江苏,2628)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 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 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 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 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 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 子接受二程

14、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 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 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 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 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 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3.请

15、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四、 1.答案 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 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 形成通行本。,解析 对“四书”形成过程的介绍分散在文中每个段落里:第一段末尾有“学庸都 在礼记里,论孟单行”的语句;第二段提及二程用力提倡“四书”,尤其强调大 学中庸的作用,末尾写“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 了”;第三段末尾写书贾将大学中庸合为一本,“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结合 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即可。,2.答案 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

16、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 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 中庸的心法。,解析 二程和朱子对于大学的评价分别出现在第二段开头和第三段开头,即“大学 是做学问的程序”“有了大学的中庸里的心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进行适当的删减概括,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 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 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解析 通读全文,归纳分条,组织语言。第二段中间有“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的语句,之后又说“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第三段前面说:“不

17、领会中庸里的 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后面又有“猎取功名”“不符合他提 倡的本心”的说法。将以上文字从文中一一找出,再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作答即可。,五、(2015江苏,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 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 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 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

18、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 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 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 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 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 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 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 变化,以及在不同句

19、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 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6分),五、 1.答案 (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 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解析 第一问应从第一段第一句中筛选出“声调的高下”“气势”等,然后概括。第二问应 根据第一段第三句概括。,2.答案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

20、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 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 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解析 应首先根据第二段第二、三、四、五句理解该句的含意,然后从原因的角度指出这样 做的弊端。,3.答案 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 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解析 通读全文,筛选出第一段第三句,第二段第五、六句,第三段的第二、三句等关键语句综 合分析,从学习前人写法、准确表情达意并自然地运用手法、积累词句三方面分三点准确概 括。,六、(2014江苏

21、,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 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 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 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 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 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 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

22、、聚变”,威力无穷了。又 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 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 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 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 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 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

23、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六、 1.答案 愚能胜智,弱能胜强。,解析 首先找出选文中评论段誉和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句子,放在一起,去异存同,列出二者的相 同点即可。,2.答案 “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 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解析 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是要指出这个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因此,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以 及文句的语气来理解。

24、,3.答案 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 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解析 概括作者对金庸的评价时要依次进行,要通读全文,分条归纳,组织语言。作者对金庸的 评价有三个方面:史学、佛学的修为;武侠小说的成就;把史学、佛学融进小说,别出心 裁。概括综合这三点即可得出答案。,七、(2013江苏,2426)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 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 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

25、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 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 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 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 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 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 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 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

26、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 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 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绪言,有删改),1.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2.“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3.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 明。(6分),七、 1.答案 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 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解

27、析 解题时要充分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根据题干所处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 根据本文四库提要上文语境“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 可知词的发展变化,然后对四库提要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概括,抓住时间变化及关键词 (如“一变”“一派”)即可得出答案。,2.答案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某些评衡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 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评衡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析 解答本题应采用“手法+内容+观点态度”的模式。结合上文语境“这些常别正变的 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可知画线句是对这句话比喻 性的解释,据此

28、按步骤解答,可以准确得出答案。,3.答案 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 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 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得出观点,然后依据自己所持的立场去筛选材料、概括观点,再根据对 苏、辛作品的了解,调动课外知识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八、(20

29、12江苏,2426)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 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 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 “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 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 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 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

30、“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 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 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 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 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2.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3分),3.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6分),八、 1.答案 古代诗人为

31、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 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信息的能力。从二、三两句可以归纳出诗人用典是为了应酬、应景,从 四、五两句可知,诗人用典是因为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从第六句可以归纳出诗人用典还 有艺术上的原因。,2.答案 客,指典故;主,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反客为主”,指的是多用典故反而影响了内容 的表达。,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讲铺排典故的弊端以及诗人喜欢用典的 原因。运用典故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内容,但运用过多有时 反而会影响内容的表达。这里的“客”就是指运用的典

32、故,“主”则是指诗人诗歌中要表达 的内容。而“反客为主”则是指典故用多了,反而影响了诗歌内容的表达。,3.答案 这首词的用典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 引导读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这首词用典过多,减弱了艺术表现力。(就 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也可兼谈上述两方面内容。,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能力。首先要明确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的典 故,上片作者借孙权、刘裕两个英雄人物,抒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却是现实之感慨。无论是 孙权还是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忍 气吞声的怯懦表

33、现,是多么鲜明的对照!下片作者借刘义隆告诫南宋朝廷北伐要慎重;借拓跋 焘南侵时曾在瓜步山上建的行宫成了现在一片神鸦社鼓的佛狸祠,斥责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放 弃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时机,使得自己南归四十多年,而恢复中原的壮志无从实现。最后作者 以廉颇自况,表达年纪虽大但仍希望报效朝廷的决心。答题时可运用具体事例结合材料中所 讲的用典的弊端来谈本词用典的效果。,九、(2011江苏,2426)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 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 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

34、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正如费孝通所 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 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孕育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 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 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当前,我国科学研究偏 重于应用性研究,对基础性理论的探索重视不够;企业重技术手段的模仿应用,轻自主创新研 发;科研机构追求论文论著的发表数

35、量,轻问题本身的探究这些事实,都说明我国科学发展 的文化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原创文化研究亟待加强。,1.材料中提出的“原创文化”有哪些特点?(4分),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引费孝通的话的理解。(5分),3.你认为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哪些?(6分),九、 1.答案 追求卓越;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维护学术自由。,解析 从材料中找到“旨在”“提倡”“精髓在于”这几个标志,从其后内容提取答案要 点。,2.答案 每个人(每种文明)都应该焕发自己的创造力,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每种 文明)都要善于和别人(别种文明)交流思想,吸纳别人(别种文明)的优点和长处。不同思想的 交流与

36、碰撞有利于产生原创性成果,促进全人类科学大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该文段为一段论述类文段,引 用费孝通的话是为了说明“原创文化”的第二个特点,然后结合费孝通的话的具体内容,就不 难理解其含意了。,3.答案 传统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近代以来偏于模仿的思维惯性的影响。急功近 利思想的广为传播。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原创文化研究严重不足。,解析 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点,如“学术自由”“重应用,轻理论”“重模仿,轻创新”“重 数量,轻质量”等,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认识组织答案。,十、(2010江苏,2426)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

37、夺农村为手段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 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 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 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 程不断增加。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农村,是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城市的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人们渴望田园生活的舒缓;城市人口拥挤,空间狭隘,于是人们向往农 村的辽阔、宽广;城市繁华而嘈杂,于是农村的朴素、宁静变得格外可贵;城市过于人工化,于 是农村自然风貌的价值就越来越大。洁净的农村,能够以

38、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务、景 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所以,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必须从狂热圈地中清醒过来,善待农村, 反哺农村。因此,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1.文中认为当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分),2.农村对城市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3.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那么,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 面?(7分),十、 1.答案 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解析 文段中“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是中心观 点,接下来作者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农村对城市的价值,最后还对城市的

39、过激错误行为进行告 诫。可见,这个突出问题就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圈地”。,2.答案 农村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农村能够以可持续方式为城市提供净化服 务、景观服务和其他宝贵的服务(如:为城市提供劳动力或农副产品等)。,解析 抓住原文中“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这一标志句,分析概括其后 的内容即可。,3.答案 (1)要依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原则;(2)正确认识城市和农村各自的价值;(3)正确 处理城乡关系;(4)做到生态平衡,城乡互助,和谐发展。,解析 首先要认真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态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要联系现实,注意国家政 策的导向,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40、等内容。最后要注意兼顾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一、(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模,2729)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在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究竟是忠于史实,还是发挥想象力进行虚构,永远是摆在创 作团队面前的一个难题。当一部部盲目猎奇、不惜以篡改历史来刺激大众感官的电视剧呈 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其给人物所打上的烙印,远比真实的史书影响要来得大,这种“毁人不 倦”的创作态度也反映出当今某些编剧历史精神和文化品格的缺失。 高明的历史剧创作,不应单纯地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位。比如, 曾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编剧刘和平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康熙 的

41、八子、十四子有意比真实历史“多活”了十年,但并不影响该剧的严肃格调。当年的雍 正王朝完成剧本创作后,面对不少专家针对该剧一些内容与历史不符的质疑,清史专家、中 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钟翰生前曾说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话:“人家是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 证。”,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 每题建议用时10分钟,给历史剧一定的宽容度,自然是对创作的尊重。不过,“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 这样魔幻的情节就超出了改编历史题材的底线,沦为不负责任的胡编戏说。越是历史题材,越 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其实, 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

42、杂性,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 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完全能拍出很好看、很有戏剧性的历史剧来。 (有删改),2.作者例举“张飞打岳飞”“汉武帝爱上霍去病”,有什么作用?(4分),1.历史剧篡改历史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3.请根据材料,阐述在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如何坚守底线。(6分),一、 1.答案 猎奇,盲目迎合观众;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缺少历史责任感(不能尊重、敬畏历 史);文化品格缺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 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域,然后仔细分析。关于历史剧

43、篡改历史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 “当一部部盲目猎奇、不惜以篡改历史来刺激大众感官的电视剧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 “不应单纯地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沦为不负责任的胡编戏说”“越是历史题材,越 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有的尊重和敬畏”等分 析概括即可。,2.答案 说明有些历史剧创作违背历史事实和道德规范,超出了改编历史题材的底线,增强了 文章的可读性和论证的说服力。,解析 作答本题,结合“这样魔幻的情节就超出了改编历史题材的底线,沦为不负责任的胡编 戏说”分析可知,举此两例说明有些历史剧创作超出了改编历史题材的底线,再写出举例说明 的普遍性作用即可。,3.答案

44、要忠于史实,尊重和敬畏历史传统;要坚守艺术追求和文化品位;要有价值判 断。,解析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此题在文中的概 括依据是“高明的历史剧创作,不应单纯地迎合观众,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坚守艺术追求和品 位”“越是历史题材,越是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网络爽文式改编,这也是今人对历史传统应 有的尊重和敬畏”“只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并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 求”,对上述信息加以提炼可得出本题答案。,二、(2019苏北三市第一次质检,2830)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当前,在城市独居的青年人被称为“空巢青年”。他们多数为80后、90后,居住在北

45、上广等大 城市,面临住房、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人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即使如此, 他们仍不愿离开城市,依然在为梦想不懈奋斗。他们一般与周围邻居互不相识,在大城市中独 自生活,极易产生孤独感。因而,一些“空巢青年”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是社会的“多余 人”,而悲观厌世、自暴自弃。另外,一些人还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不仅将他们视为边缘人 群,更错误地认为“空巢青年”是“问题青年”“自闭青年”,导致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 社会的心理偏差,成为“空心青年”。要让“空巢青年”不“空心”,关键在于“空巢青年” 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志愿者团队,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排解自己的苦闷,

46、 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让自己内心产生愉悦感。但是,社会中始终有一部分人使用“有色眼 镜”看待“空巢青年”,缺乏对他们的包容与呵护,使他们感受不到源自社会的关爱,致使其无 法融入社会大家庭。对于“空巢青年”而言,他们接触最频繁的人就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空巢青年”最亲密的人。单位要换位思考,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尽可能 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此外,当前“空巢青年”最大的压力就是住房,他们 多数经济条件拮据,却要承担高昂的租房费用。所以,政府也应针对他们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 相应的房租费用,减轻“空巢青年”的生活压力。 (节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1.“空巢青年

47、”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2.导致“空巢青年”成为“空心青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空巢青年”的“空心”问题。(6分),二、 1.答案 独居于城市;多为80后、90后;心理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为梦想不懈奋 斗;被边缘化。(写出五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综观全文、整体把 握,要善于抓住中心句,从核心词语处突破。前三点和第点可直接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第 点根据“面临住房、交通、婚姻等诸多问题”“他们多数经济条件拮据,却要承担高昂的租 房费用”概括,第点则需要把“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进行句式转换。

48、,2.答案 个人因素: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多余人”,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社会因素:一些 人给他们贴上了负面标签,将他们视为边缘人群,使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 差。,解析 抓住关键句“导致他们产生远离社会、排斥社会的心理偏差,成为空心青年”,向 前溯因,“另外”一词提醒我们原因有两个,前者为“空巢青年”自身的原因,后者则是社会原 因,分别加以概括即可。,3.答案 “空巢青年”应多参加社会活动,并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其他人要包容与呵 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用人单位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性关怀,缓解其心理压力; 政府要推出保障性住房,减免相应的费用,减轻其生活压力。,解析 本题考查考

49、生对文中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空巢青年自身” “其他人”“用人单位”“政府”等角度分点概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要求。前两点可根据 前面陈述的问题从反面推导正确做法,后两点可直接从文本的最后三句提炼概括。,三、(2019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2729)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纠结”,你为什么这样红 一段时间以来,“纠结”不仅红遍网络,而且还频频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上,成为体现当下社会 动态、文化现象的一大热词。 那么,“纠结”这个词为什么这么红呢?“纠结”很有画面感,能给人丰富的想象。“纠”意 为缠绕,“结”则代表着一种凝聚的趋势,所以,“纠结”常被用以指人的复杂处境或内心思绪 的纷乱状态。 事实上,在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二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和鉴赏.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