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7671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级分类n(一)基本概念和特征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坏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简而言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影响社会安全社会安全,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紧急应对的公共卫生事件,包包括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n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n群体性不明原因

2、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n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n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小机率、高危害事件,特点:n既有传播的全球性又有事件的地方性;n既有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又有事件先兆的可监测性;n既有对生命健康直接危害又有对人群心理振荡和对社会负面冲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征:n1、突发性和意外性突发性和意外性 n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n发生不可预知性发

3、生不可预知性-对于一个突发事件,人们很难以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准备。在事件发生之前,准确判断所需的技术手段、设备、物资和经费都是不太可能的。如各种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n、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开始可能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很小,难以预测其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如很难预测2002年11月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最终会波及全国2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而演变成经济、政治危机。n、很难做出准确预警和及时识别。、很难做出准确预警和及时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2、高频次和多元化、高频次和多元化n多发性

4、(高频次)(全国)n2002年年-全国报告中毒事件全国报告中毒事件5401起;起;n2003年年-全国报告全国报告 631 起;起;n2004年年-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件 1245起;起;n2005年年-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件 4160起。起。n2006年年-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全国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件 3390起。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7多样性多样性(多元化多元化)n微生物源微生物源:细菌、病毒等:细菌、病毒等8大类大类n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n理化源: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理化源:现在全球已登记

5、的化学物种类超超 4,000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万种,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同样的毒物不同接触途刻的仅数千种;同样的毒物不同接触途径、剂量和个体差异,都会带来表现形径、剂量和个体差异,都会带来表现形式的差异。式的差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83、群体性或公共性群体性或公共性n群体性群体性-危害的不是少数个体,而是较大的社会群体,具有公共卫生属性;n跨地区跨地区-如SARS。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94、社会危害性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n严重性严重性n 轻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轻者:中毒、患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n 重者:死亡、公众不安和恐怖、诉讼和赔重者:死

6、亡、公众不安和恐怖、诉讼和赔偿、偿、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对经济的打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0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15、处理的复杂性、处理的复杂性n预测难: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n形式多:同类事件表现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的模式来框定;n处理复杂:涉及系统、部门多,综合性、政策性很强;n社会问题:许多事件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需

7、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26、国际性、国际性n国际互动性-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城市化、经济一体化);n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重大传染病通过交通、旅游、商贸等渠道,如SARS;n关注焦点-极易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焦点;n影响大-处理是否得当影响到政府的国际声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3(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和分级分级n 1、分级分级(级级)与预警标识与预警标识n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红红色色n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橙色橙色n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黄色n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蓝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8、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42、分级及分级原则、分级及分级原则n危害第一原则n区域第二原则n行政区划第三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5危害第一原则n最重要标准最重要标准-事件大小,以其对人民生命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的大小(强弱)为主要依据。如:n传染病疫情-以病死率高低、传播力强弱、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及人们的认识程度为依据。n鼠疫:病死率高,传播力强,危害严重,虽有控制手段,也标准划分就比较严格、定级高nSABS:病死率虽不高,但是新发传染病,人们认识肤浅,社会和经济影响巨大,所以定级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6n食物中毒-主要是中毒人数、影响人群以及社会影响、经济损失为依

9、据,如果危害的是学生,影响较大,反应级别就要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7区域第二原则区域第二原则n重要标准重要标准-事件发生的区域。n事件发生地点、空间不同,影响力不一样。n鼠疫:如发生在大城市,传播可能快,波及人群就多,易引起社会恐慌,社会经济影响大,如发生在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可能造成的影响就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8n事件波及范围不同,影响力不一样。n如事件涉及两个城市,甚至是两个省市,说明事件有扩散趋势,需要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在处理跨地区突发事件必须需要更高一层的政府部门协调。所以,当事件区域较大时,虽然事件危害性不是很大,考虑处理需要,也需

10、提高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19行政区划第三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n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密切关联n分4级-明确(国家、省、地、县)每一行政级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中的职责,强调应急处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故分为4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n以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两类)以事件的表现形式分类(两类)n、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一定人群中,当病例数累计达到规定预警值时所形成的事件。例如: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预防接种反应、菌种、毒株丢失等,以及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突发公共卫生

11、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1n、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当环境危害因素达到规定预警值时形成的事件,病例为事后发生,也可能无病例。例如:生物、化学、核和辐射事件(发生事件时尚未出现病例),包括:传染病菌种、毒株丢失;病媒、生物、宿主相关事件;化学物泄漏事件、放射源丢失、受照、核污染辐射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尚未出现病例或病例事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2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以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n、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比如,1988年,在上海发生的甲型肝炎

12、暴发(自年月日起,上海市民中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厌食、乏力和黄疸等症状的病例,发病急骤,当日报告病例由日的例急增至例,之后数日内成倍增长,截至到年月日,共发生例,流行波及面广,主要限于上海个市区,呈现出突发性紧急疫情)。2004年,青海鼠疫疫情等(2004年7月在青海省境内4州1市中的5个县发生了7起人间鼠疫疫情,经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鼠疫病例20例,其中死亡9例,治愈1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3n、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如

1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对病原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4n、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市汤山镇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造成395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2002年初,保定市白沟镇苯中毒事件,箱包生产企业数名外地务工人员中,陆续出现中毒症状,并有6名工人死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5n、新发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

14、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新发生的、新变异的或新传入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6n、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是指在实施疾病预防措施时,出现免疫接种人群或预防性服药人群的异常反应。这类反应可以是心因性的,也可以是其他异常反应。n、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从其包装容器、运送管道、生产和使用环节中泄漏,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

15、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如2004年4月,发生在重庆市江北区某企业的氯气储气罐泄漏事件,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的严重后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7n、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放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影响或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如1992年山西省境内发生的钴-60放射源丢失,不仅造成3人死亡,数人住院治疗,还造成了百余人受到过量辐射的惨痛结局。n此外,还有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自然灾害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8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16、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29n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个体开业医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0(二)报告时限和程序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地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n疾

17、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于2小时内向上级疾控中心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规定网络直报n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事件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件的进展态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1n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事件报告后的2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n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内,应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

18、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2n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省、地、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视事件性质、波及范围等情况,及时与临近省、地、市、县之间互通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示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示意图图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部省级疾控机构省级卫生厅(局)市(地)级疾控机构市(地)级卫生局县级疾控机构县级卫生局乡(镇)卫生院、县经上医疗机构突发突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互联网)可直接上报电话、传真等其他方式,2小时内逐级核实确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4(三三)报告内容报告内容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

19、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应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的进程,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分类信息两部分。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分别填写基本信息报表和相应类别的事件分类信心报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5n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可能存在隐患的事件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波及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及拟采取的措施。n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分布)、危害程度、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6三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法规n(一)法律法规n20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从根本上建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重大举措,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标志着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7n现在已经颁布的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

21、理条例、放射事故管理条例、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8n1、法律制度对各级政府行为的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领导和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作为政府的法定责任;同时,还确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定报告人。应急工作的责任也定位在政府,包括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储备、行政控制措施采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39n2、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22、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等责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理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0n3、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1n4、其他负有救援任务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也在法规中确定其

23、责任和义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2n5、公民在享有法律法规保障的同时,其行为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标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也规定了公民配合的义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3(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二)突发公共卫

24、生事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n1、网络直报、网络直报n事件发生地县级疾控或监督机构启动事件发生地县级疾控或监督机构启动“国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http:/202.106.123.35”http:/202.106.123.35”,网络直报。,网络直报。n(1 1)初次报告)初次报告n(2 2)进程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阶段报告)n(3 3)结案报告)结案报告(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4n2.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n流调人员到现场,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流调人员到现场,尽快制

25、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案;n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地方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n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n查明传播链,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查明传播链,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n通报情况。通报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5n3、应急处理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注意事项n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 n 保证信息传递保证信息传递n

26、 保证快速反应保证快速反应n 控制事件范围控制事件范围n 降低事件造成损失降低事件造成损失n 寻求多部门参与寻求多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6应急处置应急处置n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基本流程现场调查的基本流程)n 接获突发疫情n n 报告疫情或事件,初步判断与处理n n 调查前准备n n 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及处理n n 提交初步结论、处理意见、下一步工作计划n n 进一步的调查、处理,提交书面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7四、调查报告书写要求及格式n(一)调查报告分类n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可以分为n 发生报告n 进程

27、报告n 阶段报告n结案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8n1、发生(初次)报告:是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n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扼要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等的判断;如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能的诊断等。n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n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疫情可能的走向;n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n简要介绍已经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49n初步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

28、初步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疫情发生时间、地点、单位;疫情波及人数、范围;疫情主要临床表现、已开展的临床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初步临床诊断;疫情的三间分布;疫情发生原因的初步推测;已采取的措施及对疫情形势的判断 n初次报告要求:初次报告要求:快和简要!n其目的介及时汇报事件发生及相关情况,并为下一步调查提供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0n2、进程报告进程报告n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预防控制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n发生报告、进程报告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应在获取信息后最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失去了该类报告撰写的意义。n如发生报告

29、一般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进程报告应在开始调查后每隔12天完成一份,当然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1n进程报告可多次。n进展报告必须包括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n 当日措施执行情况,包括流调范围和人数、医疗救治情况、现场消毒杀虫范围和数量等n当日疫情进展情况,包括新发现病例数、新发生病例数、新入院(就诊)人数、新死亡数、治愈人数、出院人数等。n对疫情走向的判断。n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部的打算n若干份进展报告应前后连贯。n进程报告要求

30、要求:新和简要!新和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23、阶段报告:、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要求要求:全、快!全、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3n4、结案报告结案报告n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包括事件的发现、病人的救治、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事件发生及调查处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做好类似工作或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4n结案报告必须包含的内容n 背景资料和疫情概况n疫情调查结果:疫情的三间分布,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以及流 行病学诊断、索源调查结果、病因调查结果n调查结论:包括整起事件的诊断和定性、判断依据。n采取的措施n效果评价n问题与建议n结案报告要求:全面、完整!结案报告要求:全面、完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5(二)调查报告案例调查报告案例n1、初步报告初步报告n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报告n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

32、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调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前言报告如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6n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1。n nn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n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n 对2月25日

33、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度39.5度)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8n三、流行病学调查三、流行病学调查n 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一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n四、病原学检测四、病原学检测n 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

34、阳性。n五、初步调查分析五、初步调查分析n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感高热集聚性发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59n六、采取措施六、采取措施n 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n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14:00时前将统计数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n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

35、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 常一周再返校上课;n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0n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n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兰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n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n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n n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 二00四年二月二十

36、五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12、进程报告、进程报告-1n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后续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后续报告(1)n 截止2月26日14时,学校报告学生发病情况如下。n 1.截止2月25日15时,累计报告发热学生41名。至26日下午14时,其中37名学生体温已正常,4名学生体温仍然超过38度。n 2.今天上午报告新发病例3名,下午报告新发病例3名。6名学生体温均在3838.5度之间,伴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6名学生散在分布于15年级的6个不同班级中。学校已要求6名学生前往医院就诊,并暂时离校回家休息。n 3.截止26日14时,该校发热学生人数为10

37、名。n 特此报告。n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 2004年2月26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2进程报告进程报告-2n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后续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后续报告(2)n 截止2月27日14时,学校报告学生发病情况如下。n 1.截止26日14时累计报告的10名发热学生体温均已正常。n 2.今天上午报告新发病例3例,下午无新发病例报告,合计3例。3名学生体温均在39度及以上,伴咳嗽(3名)、咽痛(2名)和肌肉酸痛(1名)等症状。3名学生的班级分布分别为:预备(3)班1名、五(1)班1名、四(5)班1名,呈高度散发性。学校已要求3名学生

38、前往医院就诊,并暂时离校回家休息。n 3.截止27日14时,该校发热学生人数为3名。n 特此报告。n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 2004年2月27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33、结案报告、结案报告n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结案调查报告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结案调查报告n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我区

39、疾控中心于当日立即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调和采样,掌握了该校学生的发病情况,确定了引起此次发病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发展。现将此次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n一、学校基本情况一、学校基本情况n 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4n二、发病情况二、发病情况n 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3月3日下午2时,累计报告109例病例,罹患率7.9。n 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学生于2月17日出现发热(体温达40度),

40、伴有咳嗽、头痛和流涕等症状。患者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即返校继续上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5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6n发病学生分布在29个班级中,具体分布为:四(6)班14人、五(1)班10人、五(3)班8人、三(4)班7人、四(2)班和四(3)班各6人、四(4)班、五(4)班、三(3)班5人、四(5)班和预备(2)班各5人,其他33名发病学生散在分布于18个其它班级中。n 发病学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度)、咳嗽、咽痛、头痛等。n三、流行病学调查三、流行病学调查n 2月25日对发病

41、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一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每间宿舍住宿67名学生,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7n四、临床诊断四、临床诊断n对前往医院就诊学生的调查表明:患病学生多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感冒。n五、病原学检测五、病原学检测n 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进行采样,并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份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n六、调查分析六、调查分析n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

42、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感高热聚集性发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8n七、七、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n 疫情发生后,立即责成学校方面采取以下措施。n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14:00时前将统计数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n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一周再返校上课;n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

43、、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n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n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兰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n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69n八、结案八、结案n 鉴于距离发病相对集中的四(6)班的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已有7天无新发病例,而且近几天学生发病呈高度散在分布,所以自3月3日起结束学校一日两报制度。我疾控中心已告知该学校:一旦出现集中发病趋势,立即报告我疾控中心。n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 二00四年三月四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70 谢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法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