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修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3课时第1周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2、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认识扇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的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2.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课前准备课件 扇形统计图 圆规 直尺等 课 时教学过
3、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旧知。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学新课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 );(2)扇形代表(  
4、;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2、算一算。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3、比一比。(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5、。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2、练习一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二度修改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统计图的选择课型新
6、授时间教学目的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
7、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2、分析
8、问题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3、巩固应用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三、巩固新知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四、全课小结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9、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五、布置作业做基础训练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练习课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 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2、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3、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10、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n
11、bsp; 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
12、nbsp;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品种合计黄瓜韭菜萝卜番茄种植面积平方
13、米3、练习一第6题。出示题目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4、练习一第7题。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5、 动手做。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二度修
14、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要求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二单元圆柱圆锥10课时第23周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的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4、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2、理解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理解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
15、式,会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认识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几何体特征的过程,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主动观察思考,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重点、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抽象概括出圆柱和圆锥特征。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
16、:一、引入课题老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接着认识和学习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出示例1情境图,谈话:关于圆柱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过,仔细观察,哪些物体形状是圆柱体,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形状也是圆柱体?老师:生活中关于圆柱形的物体还有很多,圆柱体简称圆柱,刚才这些形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我们在小学阶段研究的是直圆柱。下面就来认真学习圆柱体。二、学习新知1、认识圆柱(1)探索圆柱特征老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物体或者学具,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征?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老师小结:圆柱有上下两个面,这两
17、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是一个曲面,(板书:曲面)而且上下是一样粗细的。(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老师:我们把圆柱画出来是这样的图形。(呈现圆柱直观图,暂不标各部分名称)圆柱有几个面围成的?指名学生指一指。圆柱各个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阅读书上第9页小卡通下面三行文字。老师:谁来指着圆柱直观图说一说各部分名称?图中圆柱高怎样表示?(画出高)学生回答后老师在图中标识各部分名称。老师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指一指圆柱各个面名称。老师:你对“你对两个面之间距离叫做高“这句话怎样理解?老师引导:两个底面之间画垂直线段可以画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其中任一条垂直线段的长度都可以看作圆柱的高。老师引
18、申:其实圆柱体的高在生活中还有其他名称,例如一枚很扁的硬币,高一般叫做厚度,圆柱体铅笔的高叫做长,圆柱体水井的高叫做深等等。(3)进一步归纳圆柱体特征老师:谁能够完整说说圆柱体的认识?老师小结并板书:圆柱体特征: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2、认识圆锥(1)探索圆锥特征老师: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中找到了一些圆柱体,图中还有其他形状的一些物体如:粮堆、锥形铜块、巧克力等等。它们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都是直圆锥。请大家拿出圆锥体学具或物体,仔细观察后同桌说说圆锥体有什么特征?老师在全班交流后,相机板书:圆锥特征: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19、。老师请学生指一指学具上圆锥的顶点和侧面。(2)认识圆锥的高。老师:(出示圆锥直观图,暂不出示高)谁来指一指圆锥底面、侧面、顶点,圆锥高是什么?可以结合阅读书上第10页中间文字。集体交流后老师相机板书: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多媒体演示圆锥高的画法。(多媒体展示讲解)圆锥是一个实心物体,它的高无法看到,因此把它的高平移出来展示,这段距离就是圆锥的高。(3)进一步归纳圆锥特征老师:你对圆锥有哪些新认识?集体交流1、 对比小结老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谁来说说圆柱和圆锥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老师要求学生按顺序给物体编号,并说说理由。2、练习二第1题
20、同桌互相说说,集体评议,全班交流。3、练习二第2题指名读题,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明确:从上面、前面、侧面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可以看到一个相应平面图形。4、练习二第3题学生剪图制作集体展示交流评议。指名计算测量结果。一、 全课总结。老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了哪两种立体图形?你对这两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新认识?你还有什么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圆
21、 柱 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圆 锥 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
22、nbsp; 1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 回顾旧知1、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说圆柱体特征?指名口答,互相补充。老师小
23、结:圆柱体从上到下一样粗,上下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圆柱的侧面是弯曲的。2、老师:请同学拿出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体,你制作的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各是多少?怎样计算他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C=2r C=d S=r平方。二、 探究新知(一) 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1、 出示圆柱形罐头老师:如果要知道这张商标纸面积,你会计算吗?想想看。老师指名回答:把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再算算。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体罐头,剪开商标纸,平展在桌上。老师引导:你怎么剪开?剪开后平展在桌上是什么形状?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怎样剪开,看出沿着接缝(高
24、)剪开是长方形。2、引导: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全班汇报并且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体宽就是圆柱体高。老师:商标纸的面就是圆柱体哪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侧面积呢?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就是圆柱体侧面积,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老师结合板书:长方形面积= 圆柱侧面积=3、出示例2,指名读题。老师:我们已经知道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你可以直接计算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自己想一想,列式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算法:3.141115=518.1(平
25、方厘米)(补充也可保留,则等于165)追问:圆柱侧面积怎样计算?强调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4、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二)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1、出示例3(1)指名读题,交流剪开后长方形长和宽各自多少厘米?圆柱底面半径多少厘米?指名口答,集体交流。集体交流表面展开后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相关长度。(2)老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展开图吗?学生尝试画图,老师提醒:先画出哪几个面,注意每个方格1厘米,布局合理。集体展示作品,交流评议。明确:这三个面的总面积是圆柱的表面积。2、 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圆柱表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指名板演。3.1422+3.14(22)平方2
26、老师引导小结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3、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名板演。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二第4题。读题。引导学生交流后独立解答。2 完成练习二第5题。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解决圆柱的什么?集体订正。交流评议四、全课总结老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的练习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2.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27、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重点、难点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二、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
28、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
29、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 课堂作业找一个生活中出现的圆柱体,测出所要数据,请表面积。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
30、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
31、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
32、?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想
33、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 &
34、nbsp;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 高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 sh 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35、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作业 练习三第13题。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体积的练习课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
36、生活中,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 3、知道哪些条件,我们就能算出圆柱的体积?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三第4题。 猜猜看,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 算一算,看到底是哪个杯子里的饮料多? 2、算出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0.8平方米,高1.2米 半径5厘米,高15厘米 直径6分米,高8分米 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对照板演说说
37、每题的计算过程。 三、讨论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5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怎么知道这个保温茶桶能不能盛150千克的水呢? 2、练习三第6题。 怎么算一枚硬币的体积? 3、练习三第7题。 先估计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指出哪一个大,再计算它们的体积,验证前面的估计。(如有困难,可以动手操作,实践一下。) 4、练习三第8题。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底面周长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容积。 5、练习三第9题。 出示一个圆柱形茶杯,讨论:要知道它的容积,需要量出什么数据,怎么量?学
38、生动手测量、计算。 四、作业:补充习题 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容积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课件课 &
39、nbsp;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理清思路。 1、回顾复习。 教师谈话:用一句话介绍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预设学生回答: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特征;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情况。 2、理清思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体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再算出圆柱的体积; 同桌说说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步骤,先算出底面积和侧面积,再算出圆柱的表面积; 3、揭示课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练习三第10题。 根据表中的已知分别计算每个圆柱的未知量。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
40、三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注意分清3个小问题分别求什么问题。 3、练习三第12题。 引导思考:第1个问题求水池里最多能蓄水多少吨,要从体积入手;第2个问题要弄清楚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4、练习三第13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之后一人板演,全班齐练。评讲时注意后进生的辅导。 5、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 分别怎么算? 引导理解:蔬菜大棚中求需要多少塑料薄膜和空间有多大,分别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一半。&nbs
41、p;6、练习三第15题。 分析:玲玲把一块长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圆柱体虽然形状变了,但什么没变?(体积) 7、练习三第16题。 提问:要求水面高多少分米,要先求什么?(水杯的高) 三、拓展延伸,开阔思维。 1、第19页思考题。 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把圆钢竖着拉出水面8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你能想到什么? 全部浸入,水面上升9厘米,你又能想到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钢的体积? 这题还可以怎么想? 让学生明白:上升或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那一部分钢材的体积。 2、第19页动手做。 讲解测量方法在容器
42、里放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测量并记录相关的数据,算出土豆的体积。并且提供一张表格,提示应该记录容器的底面积、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以及算出的土豆体积。然后是测量与计算,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应注意什么。如,容器底面积不能直接量得,只能测量底面的半径、直径或周长。测量半径需要确定圆心,测量周长还要计算直径,一般测量直径,既容易量,也便于算。又如,测量底面直径、水面高度都要在容器里面进行,利用容器里面的数据,算出的才是水的体积、土豆的体积。 三、 作业:补充习题。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锥
43、的体积 课型新授时间教学目的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
44、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
45、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几分之几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2、教师课
46、件演示 3、老师要求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4、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 2、 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四、 发散练习、巩固推展 1、做“练
47、一练”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1/3 。 、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之后学生反馈。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五、 作业 1、 练习四第3题。2、补充习题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圆锥体积的练习课 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
48、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体验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前准备课件课 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n
49、bsp;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 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
50、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51、。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老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二度修改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NO:教学内容整理和练习1课型练习时间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能判断一个物体或立体图形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容积)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