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治法32.pdf

上传人(卖家):365夜宴 文档编号:39613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血化瘀治法3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活血化瘀治法3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活血化瘀治法3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活血化瘀治法3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活血化瘀治法3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活血化瘀治法 中医学的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治病求本 标本治法 缓急先后 寒热疗法 虚实治要 反佐反治 气血调治 阴阳调治 三因制宜 治疗方法 治法顾名思义,是针对某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是 具体的,受辩证、治则的支配。每一法以一药或 多种药物组方,达到共同作用,凡相同病机的病 证,可以用相同的治法,有时可两法同用。 古人有3法至24法不同,张子和认为“汗吐下三法 该尽治病”,但以清代名医程钟龄医学心悟 提出的八法被认可较多,即,汗、吐、下、和、 温、清、补、消八法,现实来说,姜春华先生 在此基础上加了固涩、活血化瘀两法提出的10法 说比较实用。 活血化瘀法 活血,活其血脉;化瘀,祛

2、其瘀滞。 是根据内经“结者散之”,“留者 攻之”,“血实者宜决之”,“舒其 血气,令其调达”的原则,使用具有 消散或攻逐瘀血的药物,治疗血瘀证 的方法。 活血化瘀法历史悠久,几乎是和有文 字记载的中医学历史同时存在的。至 少有两千多年历史了。长沙马王堆出 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第四十 九方,记载用化瘀的办法治疗“蛊”, 并有胸痛、心痛的记载;武威出土的 治百病方中第五治方为“瘀方”, 记载了当归、丹皮、大黄、牛膝、川 芎、地鳖虫等活血化瘀药物。 以上出土的医书说明,汉及汉以前,中医 学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理论和临床著作内容, 且各家观点不同甚至迥异。如汉书艺文志 所记载的医经有七部216卷,经方有

3、11家 274卷,只是几乎都失传了,隋唐时期医家 找到、注释、流传至今的,主要是我们现 在所继承的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 著作, 在这些最早的医籍中均可见活血化瘀的内 容。 内经对于“气”“血”之病,主张疏 导气血,使其通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提出“血实者宜决之”,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中药中,具有 活血化瘀作用的达80多种,其中,丹参、 桃仁、丹皮、赤芍、牛膝、水蛭等至今依 然常用。 伤寒论金匮要略提出“瘀血”、 “蓄血”、“干血证”的病证,创造了活 血化瘀方剂如下淤血汤、桂枝茯苓丸、抵 挡汤等11首方剂 ,并分别配伍大黄(7方)、 桂枝(4方)等,分出泻热化瘀和散寒化瘀 两类方

4、法。对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应用奠 定了基础。 隋唐之后历代医家对活血化瘀学说又有所 发展,如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千 金方、外台秘要等,宋元时期妇 人大全良方对活血化瘀法都有所补充, 如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说,“血者, 皆肝之所主,恶血皆归于肝,不问何经之 伤,必留胁下,盖主血故也”。强调“恶 血必归于肝”,创立复元活血汤。明代李 时珍本草纲目立有“瘀血药”专篇, 收纳“破血散血”药物150种。 至此明以前,活血化瘀治法和方剂,在历 代医家著作中均可见到,但未见到专著, 或许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众多已失传的著作 中有更多的活血化瘀内容甚至专著,但已 无法考证,我们今天的中医学内容、观点, 均来自素问和灵

5、枢,这仅仅是内经的一部 分,毕竟汉书艺文志记载,医经有七部216 卷,经方有11家274卷。 清代是活血化瘀法的发展时期,出现了系 统总结性专著,勇于革新,重于实践的王 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列举50多种血瘀 证,创新方31首,其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的方剂占22首。清末唐容川血证论把 活血化瘀法列为治疗血证的四大方法之一, 提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的观点, 主张去瘀生新的原则。 近现代,特别是近40年来,活血化瘀法和 血瘀证实质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在疑难病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 可贵的经验和成就。如缺血性心、脑血管 疾病、PTCA后再狭窄、脑出血及出血后血 肿吸收、糖尿病肾病、

6、肿瘤、硬皮病众 多的活血化瘀课题被列入各级重点研究课 题,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绩。 血瘀证 也称瘀血证,一般认为血瘀是因,瘀血是 结果,但实际上很难分清,通常是指由于 气虚、气滞、寒凝、火热等原因,导致血 瘀而血行不畅,也有因外伤、或各类急、 慢性疾病引起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起者。 目前,对于临床尚缺乏症状或体征,而有 血栓前状态者,一般认为应属于瘀血证。 活血化瘀法的适应症 瘀血作痛:素问.举痛论“人之五脏卒痛.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 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 中则气不通,故率然而痛。”意为不通则 痛,瘀血作痛多固定尖锐。医林改错 说,“凡肚腹疼痛总不移

7、动是瘀血”,如心 绞痛、心肌梗死。 瘀血致血溢脉外:离经之血是为瘀血,如, 太阳病发狂,“下血乃愈”,“血自下, 下者愈”,唐容川血证论说“故凡吐 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 瘀血发热:瘀血常有发热,金匮要略“ 产后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 躁发热”。血证论“瘀血在腠理则营卫 不和,发热恶寒在半表半里之间,寒热 如疟状,在肌肉则翕翕发热,瘀血 在经络脏腑必见骨蒸痨热。” 瘀血发热可见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等 各种类型。 瘀血腹痛:患者自感腹内胀满,伤寒论 “伤寒有热,少腹满为有血也”,金 匮要略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血。 “ 腹内肿块:内经之“积聚”“石瘕” 皆由瘀血造成,血证论

8、“瘀血在经络脏 腑之间结为症瘕” 瘀血发狂:伤寒论“其人喜忘者必有蓄 血也”、“太阳病其人如狂”医林改 错“癫狂一症,哭笑不止,詈骂歌唱乃 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瘀血可 导致精神异常。 瘀血燥渴:血证论“瘀血在里则口渴, 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 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 瘀血去则不渴矣。” 舌青红纹:金匮要略“病人胸满、唇萎、 舌青为有瘀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为瘀血之证,医林改错“青筋暴露,非 筋也,现于皮肤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内有 瘀血也”,颜面有蟹爪纹,腹壁静脉曲张 均属瘀血。 少腹硬满急结:硬满不仅是病人的感觉, 医者按之有坚硬感。伤寒论“少腹硬满

9、下血乃愈”。金匮要略“妇人少腹满 如敦状,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或许为宫外孕之类急腹症。 大便漆黑:古人认为大便漆黑为瘀血, 类证治裁“蓄血下黑如漆”伤寒诸论“ 大便胶腻如漆者为蓄血,若黑燥如煤者燥 结,非蓄血也。” 2010血瘀证诊断标准(新12条) 1、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 2、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 3、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不同部位的静脉曲张,毛 细血管扩张。 4固定性疼痛或刺痛、绞痛。 5、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或空腔脏器的积血和积液。 6月经紊乱、痛经,色黑有块。 7、肢体麻木或偏瘫。 8、精神、神志异常。 9、脉涩或

10、结代,或无脉。 10、腹部抵抗感或压痛等腹诊阳性者。 11、脏器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 12、影像学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流阻滞,抑或血小板聚集性或血液 流变性等理化指标异常提示循环瘀滞。 凡具有上述依据2项(含2项)者,可诊断为血瘀证。 应用 重视气血理论 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意在指出两者功异源同,生理上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 母”。病理上相互影响,气滞、气虚均会 给血的生成、运行带来影响,而血瘀、血 虚同样也会给气的生化运行造成不利。因 此,治疗血瘀证使用活血化瘀法,必须时 时顾及“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 才能事倍功

11、半,提高疗效。 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和当今 个体化诊疗的思想是相通的。瘀血形成的 原因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季节、气候不 同等,其表现的“证”也会不同,故临床 使用活血化瘀法,应辨其证候,选方用药。 分清瘀血部位 选择侧重不同部位的药物,通过君臣佐使 的手法制方,能够提高疗效。如医林改 错强调分辨瘀血部位,根据不同部位制 定了不同的方剂,血府逐瘀汤侧重胸部, 而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则侧重上、下 腹部。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 枳壳、甘草、柴胡。 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 灵脂(炒)、香附、牛膝、

12、地龙(去土) 膈下逐瘀汤:灵脂(炒)、 当归、川芎、桃仁、(研泥) 丹皮、赤芍、乌 药、玄胡索、甘草、香附、 红花、 枳壳 少腹逐瘀汤:组成:小茴香(炒)、干姜(炒)、延胡索、 没药 (研)、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 五灵脂(炒)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 桃仁(研泥) 红枣(去核)红花、老葱(切碎) 、 鲜姜(切碎)、 麝香(绢包)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 内治与外治结合 历代均有利于外治、内外治结合治疗血瘀 证的记载,活血化瘀外治法内容丰富,疗 效独特,对一些外科感染、急腹症、软组织 挫伤、骨关节病、肿瘤、烧伤等常能显著 提高疗效。外治方法很

13、多,如膏药、熏洗、 敷涂、热熨、药捻等等。 广义外治包括针灸、针刺放血、拔罐、推 拿等方法。 常用活血化瘀药物 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意见将活血 化瘀药和血、活血、破血三类,与教科书分类不同,可供 参考。 和血药: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当归、丹皮、丹参、 生地、赤芍、鸡血藤等。 活血类: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者,川芎、蒲黄、红花、 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山甲、大黄、姜黄、益 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元胡、鬼箭羽、乳香、没药、 蛴螬、王不留行、紫葳等。 破血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水蛭、虻虫、三棱、 莪术、血竭、桃仁、干漆、土鳖虫等。 其他:山楂、虎杖、路路通、月季花、玫瑰花、毛冬青、 麝香、红藤、龙葵、急性子、穿山龙、葛根、茜草等。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活血化瘀治法32.pdf)为本站会员(365夜宴)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