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 14 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图解】【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 1.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思潮 态度 原因 洋务思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 不可动摇 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 维新思潮 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 西方文化相结合 顽固势力强大, 借孔子的名义论证变法的合理 性, 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 以减少变法的 阻力 三民主义 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建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设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 批判传统文化 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 为新文化运动的发 展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2.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2、(1)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国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2)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 程。 (3)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 器。 (4)地区思想解放程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东南沿海、城市要优于内陆、农 【历年真题】【历年真题】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 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 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3、。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 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 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 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 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
4、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 主义两种方式,故 D 项错误。 2 (2018江苏高考9)1920 年 5 月, 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 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 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答案】A 【解析】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
5、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 联合会的演讲” “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相符,故 A 项正确;1921 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 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与材料中“1920 年 5 月”不符,故 B 项错误;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 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 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材料中“1920 年 5 月”不符,故 C 项错误;在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与材料中“1
6、920 年 5 月”不符,故 D 项错误。 3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 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 A 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 群众, “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 ,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 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
7、益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 D 项错误。 4 (2016浙江文综18)20 世纪初,有学者认为, “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 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 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 。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答案】B 【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 20 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的 科学
8、看待读经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 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了,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 20 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 话文的相关内容,故 B 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 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 的内容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出,一目了然” ,提倡的是白话文,故 D 项错误。 5 (2016天津文综7)直到 1917 年初, 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 “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学派亦甚复杂
9、。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 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 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 A 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 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 理解
10、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可知新青年没有对 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故 D 项错误。 6 (2016上海单科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 “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 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答案】B 【解析】 “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 时 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故 A 项错误;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故 B 项正确; 民报是宣传
11、革命思想的刊物,故 C 项错误; 申报是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7 (2016海南单科18)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 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 “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C 【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
12、阶层, 故 A 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 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 B 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 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 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 C 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故 D 项错误。 8 (2016北京文综18)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 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 A是中共
13、“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解析】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 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故 A 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缺席选举为 书记,故 B 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故 C 项错误;周恩来指挥了南昌起义,故 D 项错误。 9 (2015海南单科16)1919 年 3 月, 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 鼓吹” 。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14、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时间“1919 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教授“离 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应是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故 A 项正确;材料 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 B 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此不属于“离经叛道”,故 C 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 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10 (2014上海单科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 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
15、称: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 鬼话来捣乱。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答案】B 项 3 分,C、D 项 1 分,A 项 0 分 【解析】杜亚泉对于西方文明给以批判,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故 A 项错误;杜亚泉通过中西文明比较,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明,陈独秀通过比较,结论却相反,故 B 项是最佳选项;论战双方对西方 文明有一定的了解,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故 C、D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11 (2013江
16、苏单科7)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 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 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 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BC 是对 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
17、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 D。 12 (2013海南单科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 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答案】C 【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 A。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 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 兵,排除 D。 13 (2013上海单科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
18、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 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 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故选 D。 14 (2012福建文综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 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 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
19、命 D民主与科学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五四运动时,不是指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大概念,这个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 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想思考判断的精神。其他选项不 符合材料。 15 (2012上海单科卷22)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 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 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
20、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布尔 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 16 (2011天津文综5)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 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 “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 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 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
2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17 (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 24 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 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答案】B 【解析】徐志摩“24 岁以前” ,即 1920 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 A 错误,因为 1917 年胡适和 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 会契约论) ”
22、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 (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 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 (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 项正确,C 项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 项亦可排除。 18 (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 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 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
23、任凭自然选择 【答案】A 【解析】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 B 不正确;20 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 C 错误; “不忍 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 D 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 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19 (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 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答案】A 【解析
24、】题干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 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 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 A。 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 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 D。 故选 A。 20 (2011山东文综12)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义和团运动由局限
25、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 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 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 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所以 B 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 年,与题干时间 不符,排除 A 项。1911 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 C。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D。故选 B。 21 (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 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
26、革命 D民主科学 【答案】D 【解析】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知识 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选 D 项。A 项求强求富、B 项变法维新、C 项共和革命分 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 (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 (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 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 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答案】A 【解析】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 、
27、“出版界” 、 “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 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23 (2011浙江文综20)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 年上海广 学会编 译的大同学 ,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 B C D 【答案】B 【解析】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 1921 年中共建立后,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 播是在 19
28、17 年十月革命之后,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 是正确的。 24 (2011北京文综18)1923 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 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 27%,不欢迎者占 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 76%,不赞成者 占 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 世纪 20 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 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
29、,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 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 25 (2010福建文综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 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 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答案】A 【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 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 A。 26 (2
30、010广东文综16)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 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民众把清室退位与民国共和混为一 谈,这说明唤醒国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具有历史必要性。 27 (2010北京文综16)1903 年有人指出: “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 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 ”这
31、反映作者( )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 应该选择 A。 28 (2010江苏单科8)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
32、觉悟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潮流的理解。根据 题干提供的信息主张反对儒学,批判圣人 之道,主张思想自由的思想家应该是李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29 (2009全国文综18)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 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 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
33、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 ,可以看 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30 (2009上海历史20)1915 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 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 新青年 B 少年中国 C 青年杂志 D 每周评论 【答案】C 【解析】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 ,从 1916 年 9 月起青年杂志改名 为新青年 。 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31 (2009福建文综16)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
34、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B 【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 1919 年 5 月 5 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 不符合史实政 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 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 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的应该要到 6 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 32 (2009浙江文综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 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
35、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 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因此本题答案 C。 33 (2009四川文综16)1918 年底到 1919 年 4 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 1919 年 4 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A、B 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 1
36、921 年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应排除。 34 (2009广东历史8)1929 年 5 月 4 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 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A 【解析】B、C、D 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 1929 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 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35 (2009海南历史16)1920 年 9 月, 新潮杂志载文说
37、: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 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 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 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 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 “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 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 , 即一战的影
38、响。 36(2009宁夏、辽宁文综32)1942 年 3 月 30 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 “陈独秀 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答案】A 【解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 由此排除 B、C 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37(2008海南单科19)1920 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 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
39、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答案】A 【解析】 注意时间是 1920 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D 绝对化了,C 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 政治改革。故选 A 38(2008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 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
40、动实质,B 项符 合题干要求。A、C 、D 项表述错误。 39(2008重庆文综13)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魏源 光绪帝 赵三多 陈独秀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利用排除法解决这个题目。赵三多是义和团运动的领导人,义和团提倡扶清灭洋,仇视外洋事务, 故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光绪帝与 1898 年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发 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故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 40(2007海南单科16)东方杂志某年 2 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 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
41、(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 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 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 年 B1917 年 C1920 年 D1924 年 【答案】C 【解析】 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 题意较适合的是 C。 41(2007广东理基6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
42、“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A 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项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项“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D 项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2(2007江苏历史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答案】C 【解析】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
43、法。 43(2007上海历史30)1874 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 ,后于 1915 年引入中国。与 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科学一词由日本译出,当时在进行“明治维新” ;1915 年传入中国,当时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 和“民主”的大旗。 44 (2018天津高考13)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 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
44、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 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 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 (1895 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 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 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 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
45、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8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5 分)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 分)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 分) 【答案】 (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 归中国传统文化。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 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46、 (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 播,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评价:不准确。 理由: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 有更多的肯定。 (4)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 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据材料一中“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 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
47、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 得出答案: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据材料二中“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 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 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得出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 一中的出处“严复救亡决论 (1895 年) ”并结合所学戊戌变法的背景,得出答案:维新变法时期,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据材料二中的出处“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 ”并结合所学一战、新文化运动,得出答案: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 方文明失望。 (2)据第一小题的态度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1918 年近代中国的 主流思想为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得出答案: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