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探究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部分:辨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 人可以发挥主观
2、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补充知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 克服错误思想意识。(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3、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发对有神论。(六)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4、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5个)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1)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5、(强调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强调部分)原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立足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发展
6、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5个)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途径)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4.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7、;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1)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3)坚持适度原则。5.辩证的否定原理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个)1.
8、对立统一原理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二者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9、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4.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
10、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
11、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在一个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8.两点论与重点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
12、统一的方法。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部分: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一)实践的特征(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还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3、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三)真理的特性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
14、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4个)(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1)生产力决定
15、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附记: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1) 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16、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 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党的群众路线:(1)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
17、济基础的发展。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4个)(一)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
18、.关系:人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
19、实现价值(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锻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基本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3.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2)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