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备课人 学科 数学 备课 时间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课题 171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知识教育目标: 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品德培养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品德培养目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 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2、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 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 重难点 1 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 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探究法。 教 学 过
2、程 例 1(教材探究 1)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 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 2(教材探究 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 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 化。 四、课堂引入 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 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 例 1(教材探究 1) 分析: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 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 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
3、哪条最长?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 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 2(教材探究 2) 分析:在AOB 中,已知 AB=3,AO=2.5,利用勾股 定理计算 OB。 在COD 中,已知 CD=3,CO=2,利用勾股定理 计算 OD。 则 BD=ODOB,通过计算可知 BDAC。 进一步让学生探究 AC 和 BD 的关系,给 AC 不同的值,计算 BD。 六、课堂练习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 45 度的坡路走了 500 米,看到 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
4、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 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 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2题图 3 题图 4 题图 3如图,一根 12 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 15 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 间的距离是 。 4如图,原计划从 A 地经 C 地到 B 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 可以打隧道由 A 地到 B 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 公路一公里造价为 300 万元,隧道总长为 2 公 里,隧道造价为 500 万元,AC=80 公里,BC=60 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 D AB C 30 A B C C A B A CB O A B C D 1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
5、,沿江岸取 B、C 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 A, 使 AC 垂直江岸,测得 BC=50 米, B=60,则江面的宽度为 。 2有一个边长为 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 形盖半径至少为 米。 3一根 32 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 P、Q 两点,PQ=16 厘米, 且 RPPQ,则 RQ= 厘米。 4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 24 米,B=C=30,E、 F 分别为 BD、CD 中点,试求 B、C 两点之间的距 离,钢索 AB 和 AE 的长度。 (精确到 1 米) R PQ 附:板书设计 17171 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一、导入 二新授: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2250; 26, 32; 411600; 课后练习 2 2 2 ; 3 20; 4 83 米,48 米,32 米; A C B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