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 弧菌属 Vibrio,大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主讲人:张伟,第一节 霍乱弧菌 V. cholerae,疫源地: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有3个疫源地 印度恒河三角洲(O1群,古典生物型):六次世界性大流行,始于1817年; 印尼苏拉威西岛(O1群,埃托生物型):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始于1961年至今未停止,累及140多个国家; 孟加拉湾(O139群,Beolgal):始于1992年,非O1群 WHO规定:疑为霍乱病例,三种同时检测,(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G-弧菌,单鞭毛,穿梭样运动,鱼群状排列;有菌毛,个别有荚膜;无芽胞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氧气充分生长良好;营
2、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pH8.8-9.9),形成光滑透明湿润的“水滴样”菌落,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这区别于其它弧菌),TCBS培养基(黄色菌落),生化反应: 触酶、氧化酶(+),硝酸盐还原(+),吲哚(+) 抗原: 根据O抗原,已有155个血清型,O1群、O139群引起霍乱 O1群包括两个血清型:古典生物型和埃托生物型(E1-Tor) O139群在抗原性方面与O1群之间无交叉 抵抗力:较弱 怕干干燥时易死亡,水环境中可存活1-3周 怕酸正常胃酸4min 不耐热100,1-2min 对氯敏感0.55ppm氯15min;漂白粉1h,(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霍乱肠毒素: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
3、毒素,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活泼的鞭毛:有助于穿透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 普通菌毛:定居的必需因子,定居后方可治病 0139群:还存在多糖荚膜和LPS毒性决定簇等,抵抗杀菌物质和黏附作用,(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霍乱(cholera烈性肠道传染病,甲类法定传染病): 传染源:人是唯一易感宿主,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人与人直接传播不常见(108个细菌方能引起感染) 典型病例:2-3天,剧烈腹泻、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严重时失水1000ml/h,表现为神志不安、淡漠面容、眼窝下陷、舟状腹、肌痉挛等,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肾衰,休克,死
4、亡(60%,1%) 0139群更严重,严重脱水和高死亡率(成人70%),(三)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再感染少见 保护性免疫的基础:肠道局部黏膜免疫(sIgA) 感染O1群获得的免疫对O139群感染无交叉保护作用,(四)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尤其首例) 标本采集:“米泔样”粪便及呕吐物,及时培养或Cary-Blair液保存运输;甘油盐水保存液不适宜 直接镜检:悬滴法,穿梭样运动 分离培养和鉴定:碱性蛋白胨水增菌,镜检,TCBS培养基(分解蔗糖,黄色菌落),血清学诊断 防治原则: 加强水源管理,注意个人卫生等;B亚单位-全菌灭活口服疫苗、减毒活疫苗等,013
5、9尚无疫苗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嗜盐性(与霍乱弧菌区别),在含有3.5% 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无盐不长,8.0%也不长;在TCBS平板上形成绿色蔗糖不发酵菌落 神奈川现象(KP):在含高盐(7%)的人O型血或兔血的Wagatsuma琼脂平板产生溶血(KP+为致病性菌株),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 V. parahaemolyticus,(二)致病性 致病机制不甚明确: KP+菌株为致病性菌株基本是肯定的 KP+有耐热性溶血毒素(耐热直接溶血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及黏液素及黏液素酶 引起食物中毒: 好发夏季,经烹调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传播,潜伏期短5-72h(24h),急性胃肠炎症状,水样便,病程短,可自愈(个别死亡)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重复感染,问 题,那种细菌具有嗜盐性,常引起何种疾病?与其属于同一菌属的致病菌是何种细菌,引起何种疾病?致病机理是什么? 治疗霍乱病人的关键是什么? 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何种细菌? 何种细菌具有神奈川现象? 目前,具你所了解,有哪些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它们的临床症状有何不同?,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