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 大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北非的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 海洋文明:希腊文明2.特征:多元特征。二、早期文明古国1.古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古埃及:金字塔 3.古印度:种姓制度4.古希腊:城邦国家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局限性: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成年男性公民5.古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12世纪空前繁荣。4世纪末,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
2、马即后来拜占庭帝国)。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6.腓尼基字母成为今天西方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7.汉朝和古罗马,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1.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政治)、庄园制、农奴制(经济)2.西欧众多城市争取到一定的自治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3.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成为系统的、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标志4.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5.日本: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6.美洲创造的文明主要有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
3、三大文明。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背景与条件(一)背景: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2、商业危机:奥斯土耳其阻断传统商路(直接原因)二、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人物航路支持者14871488迪亚士抵达非洲南段的好望角葡萄牙14971498达伽马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葡萄牙1492哥伦布抵达美洲西班牙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西班牙三、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 三角贸易:贩卖黑人奴隶2、 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3、对欧洲: 促进了商业革命,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促进了价格革命,开始了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
4、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对亚洲、非洲、美洲:带来了巨大灾难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文艺复兴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精神内核:人文主义3、影响: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背景: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 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1.兴起: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2、主要成就(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3、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
5、产生和发展的关系:(1)思想解放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2)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四、启蒙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时间:1718世纪3、范围:源于英国,在法国达到高潮 4、精神内核:理性 5、代表人物及主张伏尔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主权在民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7、意义: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一、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640年爆发 1688年 “光荣革命”(结束)
6、1689年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2.美国独立战争(1)经过: 1775年 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双重性质:既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经过: 1789.7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1)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 (2)特点:内阁对议会负责2、美国联邦制共和制(1) 确立标志:1787年宪法 (2)重要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局限:承认奴隶制的存在;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色彩。3、 法国共和制(一票共和)(1) 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
7、、沙俄1861年改革 (1)内容:废除农奴制(2)评价:意义: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2、美国内战 背景: 经济的发展,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3、德意志统一 1864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4、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 (1)背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2)内容: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制定宪法,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3)影响: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
8、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工业革命的背景2.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2)条件: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与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工业发展获得了原材料和海外市场;英国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条件。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1、1765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2. 1785年,瓦特改进万能蒸汽机 3.交通领域:汽船、火车先后问世3. 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拓展:1840
9、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完成标志)(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2. 成就: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化学工业的兴起,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3.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特点: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1) 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
10、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5)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2、共产党宣言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巴黎公社(1)措施:1871年3月巴黎
11、工人起义建立巴黎公社(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2)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殖民国家及范围(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中美洲 、除巴西外的南美洲、部分北美洲;(2)葡萄牙:巴西2、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产生的影响?对美洲:残酷的统治带来灾难;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限制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二、西方列强瓜分非洲19世纪后期对撒
12、哈拉以南非洲的争夺 1884年柏林会议: 内容: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地图上作业”四、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形成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多数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2、形成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3、形成影响:(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2)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3)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
13、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落后,影响深远;客观传播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等,推动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一、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独立概况(1)法属海地独立(17911804) 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2)西属拉美(18101826)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经济政治状况 外部:英美等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美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二、 亚洲的觉醒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中国辛亥革命:1911 性质:资
14、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三、 非洲的抗争概况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争斗导致矛盾不断激化(根源)。 3、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一战的性质: 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一战时间:1914-1918。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召开时间:1919年,巴黎和会;19211922
15、年,华盛顿会议(2)体系实质: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3)国际联盟:评价: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实质: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一) 形成标志 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二、 十月革命(一) 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条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二)过程: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1、十月革命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结果:推翻了资阶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16、国家。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2)对世界: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的局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1928)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1)作用: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
17、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3)斯大林体制的表现: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评价斯大林模式(1)积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2)消极:苏联的发展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概况1.南亚: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国家领导力量 方式结果及影响埃
18、及华夫脱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等和平手段、街垒战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武装击败法西斯侵略军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大地上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具体原因:(1)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2)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英法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亚洲(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
19、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2)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2、 欧洲(1)1939年9月德国“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3、 全球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4、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1)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 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 重大战役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转折点6、二战结束
20、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体系(1)含义:以美、苏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联合国时间: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五、二战的影响确立雅尔塔体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改变1、1947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2、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3、
21、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2、3均属于美苏冷战的表现)4、欧共体的成立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5、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力量。6、1955年万隆会议,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7、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第1
22、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的“滞涨”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维护经济秩序。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变化,“中间阶层”人数增加。5、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
23、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对旧体制进行改革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二战后,印度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导真纳等人领导下争取独立。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2、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 世界多极
24、化与经济全球化一、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 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2、欧盟: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3、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4、日本:经济崛起,寻求政治大国的位置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正在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6、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打破孤立,建立联系;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19世
25、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建立;三大经济支柱活跃,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3、区域经济集团化欧盟(1993)、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亚太经合组织4、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既要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1. 社会信息化2. 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一、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缓和与动荡并存) 中国: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