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818 课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艺术与科学,犹如双翼,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进程。纵观历史我们发现,科学 与艺术本是同根生,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即发端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同 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它们追求的目标虽然一为精神、一为物质,但同属 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体现了人类追求的终极需要。 艺术家以一种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描绘一幅幅理解我们内心的感性图像; 科 学家用一种超越常识的理论理解我们生存于宇宙世界中的理性图像。实际上,大 到天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一不充满着艺术美
2、感。广袤无垠的宇 宙星空,繁星闪烁,引人无尽的遐思;晶体结构精巧奇妙,让人赞叹不已,DNA 的双螺旋楚楚动人,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原子犹如灿烂的星空,科学与艺术实在 是人类心灵的浪漫之旅。它们凝结着无数科学家、艺术家等探索事物本源的美妙 的心路历程。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与昨天、今天和明天、科学创造新生活 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学习单元。 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在资料搜集、 观察、 欣赏、 分析、 讨论等过程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带来的心灵感悟,认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 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综合探索能力。本 课主要培养学生既欣赏科学的理性精神又崇尚艺术的人文精神, 养成善于从
3、科学 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汲取美,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从传统工艺品、绘画、科学图片、科学仪器四个方面揭示 科学与艺术的紧密关系。通过 40 页中“思考与讨论”启发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 认识科学与艺术有机的深入结合。 教材中古老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器铸造技术与 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 唐代三彩骆驼载舞俑是高超的陶瓷烧制技术下的完美艺术 作品;文字的注解反映出两件艺术品中科学技术的运用。绘画作品下楼梯的女 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科学技术的思想在艺术家笔下的思辨。 生活中可供观察科学现象的范围非常广阔, 教材中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两张 图片呈现出独特的
4、魅力,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地动仪和古观象台是我 国古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它在拥有强大的科学功能的同时,自身也体 现出高超艺术水平。41 页“科学艺术考察建议”提供了用艺术视角看科学的的 途径与建议。“艺术实践”及“评一评”提供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建议,并通过评 一评加以反馈。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综合实践能力、 探究发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的能力。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参与探索、研究、创造等活动,积极合作寻求解决具 体问题的方法。此学段学生正处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努力向更高层次开拓进取 的过程。同时,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科学与艺术专题的具体方
5、法并不完 善。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 规划有针对性的问题链,方便学生从活动中提炼、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并指 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及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 作品。 技能: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收集、观察、讨论、发现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用绘画、摄影、 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类科学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6、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发现科学的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活动 收集艺术作品 与科学的相关图片、 文字、实物、视频等 资料。 了解艺术作品中 的科学性,搜集艺术 与科学的相关图片和 文字。 学生在搜集过 程中开始了解艺术 与科学的关系,进入 学习情境。 引入新课 赏编钟乐曲。 猜一猜,这首 乐曲是用什么乐器 演奏的?你知道乐 曲的名字吗? 欣赏编钟演奏 曲目竹枝词说说 你的感受? 引出课题:给 科学插上艺术的
7、翅 膀 学生欣赏编钟演 奏的曲目竹枝词。 编钟乐曲给人以 动听、悠扬的感受令 人回味。 欣赏特色编钟 乐曲, 引发学生对编 钟及编钟背后的故 事的兴趣, 启发学生 关注科学与艺术的 关系。 探索新知 探寻传统工 艺与科学的关系。 课件展示作品 一:曾侯乙墓编钟。 看一看,欣赏 视频资料,这段视频 中讲了哪些曾侯乙 墓编钟故事? 观 看 视 频 了 解 曾侯乙墓编钟了 解编钟的基本知识。 师生互动交流: 曾侯乙墓编钟铸 造于战国时代。是世 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 通过欣赏学习 曾侯乙墓编钟资料, 感受艺术的编钟蕴 含的科学知识, 促进 学生认识传统工艺 美术中青铜器与科 学的紧密联系, 初步 认识科
8、学与艺术。 谈一谈,交流 收集的资料,你对曾 侯乙墓编钟还有哪 些了解? 小组讨论:透 过对编钟的了解试 着说说科学与艺术 的关系? 课件展示作品 二:唐三彩。 欣赏视频资 料,这段视频中讲了 哪 些 唐 三 彩 的 故 事? 交流收集的 资料,介绍你还了解 哪些唐三彩知识或 作品? 结合教材中 十二个半音的乐器。 曾侯乙墓编钟上 面的纹饰精美;编钟 制作汇集了工艺技法 等方面都体现了科学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彩骆驼载舞 俑釉色鲜明润泽、 造型生动优美,透过 这件艺术品,人们遐 想着 1300 多年前唐朝 都城长安街头一群胡 汉艺人骑着高头骆驼 载 歌 载舞 的浪 漫 情 景。 唐三彩制作过
9、程 复杂,先在窑内经过 1100 度左右素烧,经 过冷却,然后再上彩 釉进行烘烧。 通过视频、 资料 交流、自学教材、教 师拓展的方式, 了解 艺术作品中包涵的 科学性的认识,理解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 作用。 关于唐三彩的介绍, 说说唐三彩这种艺 术作品中对于科学 的作用?你还知道 哪些科学与艺术结 合的工艺作品? 兵马俑、瓷器、 景泰蓝等都有其独特 的制作工艺,体现着 科学知识的运用。 探寻绘画艺 术与科学。 你想过艺术给 科学带来了什么吗。 欣赏作品一: 大碗岛的星期天 下午(修拉) 你 知 道 画 家 为 什 么 要 这 样画吗?(局 部放大)画家 是 依 据 什 么 样 的 科 学 道
10、理呢? 新印象主义根 据这一色彩分割的 理论作画,因为他们 在具体敷色时用点 彩的方法, 所以有 被称作“点彩派”。 作品二:下楼 梯的女人(杜尚) 自然科学试验的 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 耀下,一切物象的色 彩是分割的色彩,而 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 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 成的。 通过“点彩派” 作品的分析理解其 中蕴含的光学知识 原理, 从而认识绘画 艺术对科学的关注。 运用对比的方 式, 发现杜尚作品与 科学现象惊人的相 似之处。 进一步体会绘 画艺术与科学之间 紧密的联系。 对比沙滩排 球 (高速拍摄摄影) 和下楼梯的女人 (油画)两幅作品有 什 么 相 似 的 地 方 吗? 介绍你了解 的绘
11、画作品,说说作 品与科学的联系。 展示拉斐尔作 品雅典学院。 艺术家们研究 透视、光学,研究拓 展了视野,更直接影 响了科学家,使之成 为科技制图的有力 工具。 小组讨论:试 着说说你理解的科 学与艺术的关系? 人物的动作好像 是连续的。 据说,杜尚曾经 在一个搞摄影的朋友 那里看到了一张重复 曝光的底片,底片中 连续动作互相重叠的 现象,给了画家很大 的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 画家们从事光学和几 何学研究,发展出透 视法和明暗法,可在 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 体感。在此之前,科 学家从未注意过这个 问题。 艺术家借助科学 使得艺术科学化,科 学化了的艺术又回过 头来哺育了科学 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
12、 造力,即发端于人类 的智慧与创造。 艺术和科学相互 作用 通过学生对课 前收集的绘画作品 介绍, 拓展对科学与 艺术的认识, 特别是 结合拉斐尔的作品 理解艺术与科学双 向的相互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 问题引导, 逐渐理解 艺术与科学的同源 性。 感受人类的伟大 创造。 艺术的眼光 看科学。 观察一:观看视 频北京古观象台。 介绍你了解 的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始建于明朝正统年 间(公元 1442 年), 是世界上古老的天 文台之一。 欣赏显微观、 宏观拍摄的图片。 用艺术的眼光 谈谈观看细胞和太 阳图片的感受? 学生介绍:清代 康熙和乾隆年间,天 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 件铜制的大型天
13、文仪 器,它以建筑完整、 仪器配套齐全、历史 悠久而闻名于世。 科学与艺术的感 觉那么的相近 通过用艺术的 眼光观察北京古观 象台, 及了解我国古 代伟大的科学发明, 欣赏其精美的艺术 造型。 又体会科学家 的深厚艺术素养。 科学的视角体 会艺术, 科学为我们 打开了一扇更广阔 的艺术之门, 艺术给 科学插上了翅膀。 科学与艺术 的巨匠。 人物一: “科圣” 张衡。 我国东汉时期 伟大的天文学家、数 学家、发明家、地理 学家、文学家,为我 国天文学、机械技 术、地震学的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被后人誉为“科 学生了解张衡故 事。 张彦远历代名 画记记载了一个关 于张衡关于用“足趾 画怪兽”的传说,可 见当时张衡的画名是 不低的。 以科学人物与 艺术家的介绍, 感受 艺术科学的同源与 同根。 从而从更深层 次理解科学与艺术 的相互关系。 圣”。 介绍张衡画画 的传奇故事。 探索实践 艺术实践:小组 合作,用绘画、文字 记录等方法完成科 学与艺术主题汇报。 以小组合作的形 式制作主题报告。 培养学生总结 归纳的学习习惯。 提 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主题 报告。 评述交流收获 与感受,即对艺术与 科学新的认识理解。 谈谈自己对科学 与艺术的理解。 说说对艺术有了 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评述交流 巩固学生科学与艺 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