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在你心里是什么位置?老师,在你心里是什么位置?现在的人是怎么看待现在的人是怎么看待老师这个职业的?老师这个职业的?“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也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魏晋时期到唐朝中期,却兴起了魏晋时期到唐朝中期,却兴起了“耻学于耻学于师师”的社会风尚。面对这样的时代问题,的社会风尚。面对这样的时代问题,韩愈站了出来,以笔墨来讨伐这个时代的韩愈站了出来,以笔墨来讨伐这个时代的错误。让我们一起走进师说。错误。让我们一起走进师说。导入导入师说韩愈韩愈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
2、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韩愈韩愈二、韩愈与二、韩愈与“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及背景及背景1 1、韩愈、韩愈(768(768年年 824 824年年1212月月2525日日),字退之。河南河阳,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今河南省孟州市南省孟州市)人。自称人。自称“郡望昌郡望昌黎黎”,世称,世称“韩昌黎韩昌黎”“”“昌黎昌黎先生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贞元八年(792(792年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
3、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817年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平“淮西之乱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韩吏部”。长庆四年。长庆四年(824(824年年),韩愈病逝,年五,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文”,故称,故称“韩文公韩文公”。元丰元年。元丰元年(1078(1078年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明人将韩愈列为明人将韩愈列为“唐宋八大家
4、唐宋八大家”之首之首,唐代的韩,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又称他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文起八代之衰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文那样“言之有物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
5、章;主张语言要新颖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经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浮艳的骈文中解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韩潮苏海韩潮苏海”指唐朝指唐朝韩愈韩愈和宋朝和宋朝苏轼苏轼的文章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上欧阳
6、内翰第一书)韩山韩山 韩水韩水 韩渠韩渠 昌黎路昌黎路 昌黎学昌黎学校校 韩山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潮州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李,倒是韩愈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梁衡梁衡 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四件事:韩愈为潮州百姓做的
7、四件事:1.1.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解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2.2.兴修水利,凿井修渠;兴修水利,凿井修渠;3.3.兴办学校,开发教育;兴办学校,开发教育;4.4.祭杀鳄鱼,安顿百姓。祭杀鳄鱼,安顿百姓。韩愈被贬,潮州受益韩愈被贬,潮州受益可笑的历史可笑的历史解解题题说: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马说马说、捕蛇者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爱莲说。“说说”是是的一种,与的一种,与“论论”相比较,相比较,“说说”较较,而且往往,而且往往,内,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容、写
8、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句读(句读()或不焉(或不焉()经传(经传()传道(传道()老聃老聃()()苌弘(苌弘()蟠蟠()()近谀近谀()()dufuzhunchundnpnchngy字音字音此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802),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耻学于师于师”的坏风气写的。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的坏风气写的。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
9、们尊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家法”而鄙而鄙“从师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广招弟子,提出以的观念,广招弟子,提出以“道道”为师,为师,“道道”在即师在,这是有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进步意义的。写作写作背景背景师说师说是作者写给谁的?是作者
10、写给谁的?文中有哪些相关信息文中有哪些相关信息?课 堂 探 究1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5五经:五经:16诗经六诗经六义: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风:风:即即国风,是各地的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歌。雅:雅:是是正统的宫廷音乐,用于宴会的典礼正统的宫廷音乐,用于宴会的典礼,又,又分分为为“大雅大雅”和和“小雅小雅”。“大雅大雅”用于用于诸侯朝诸侯朝会会;“小雅小雅”用于用于诸侯宴飨诸侯宴飨。颂颂:用于用于宫廷宗庙宫廷宗庙祭祀。祭祀。1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
11、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先秦两汉时期散文全面,普遍被向赞许赠送助词,凑足音节,不译总结知识总结知识点并点并速记速记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句式:句式:研读第一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受通授,传授疑问代词,谁跟从那些古:求学的人用来懂得,明白理解21生乎吾前,其闻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于,在知道、懂得于,比意动,以之为师哪里取独因此,所以存在的地方从(之),省略句名作动,学习无论判断句总结知识总结知识点并点并速记速记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师师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句式:句式:材料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材料在论证上有何特点?(1)采用了)采用了的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递进式、并列的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分、递进式、并列式、正反对比式、驳论式等)式、正反对比式、驳论式等)(2)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晰严谨。(2)论
13、证方法多样。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多样。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准确严谨,如“接近接近”“”“已经已经”“”“还不能还不能算是算是”等词句;使用等词句;使用“既然既然”“”“再有再有“但是但是”等衔接语等衔接语,使结使结枃浑然一体。枃浑然一体。大量引用大量引用语言更有说服力语言更有说服力合作合作探究:分析探究:分析第一段的内在论证逻辑第一段的内在论证逻辑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二层,正面
14、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者。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合作合作探究:探究:分析分析第一段的内在论证逻辑第一段的内在论证逻辑研读第二段26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5、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名作动,从师,道:风尚取独超出(一般人)尚且,还名动,低于意动,以为耻更加、越发的原因副词,表揣度,大约,大概动,想要形名,圣人,愚人介词,从,状语后置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对于意动,以为耻指示代词,那些文辞的休止和停顿指示代词,那些宾前通否自己形名,小的方面代词,自己的形,糊涂称呼的,说的使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6、”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代词,这些互相学习这类人如此之类名状,成群恢复名动,不屑与之同列竟反问语气词,难道谄媚奉承意动,以为耻学问道德水平地位低下以为羞总结知识总结知识点并点并速记速记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句式:句式:分论点: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正反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合作合作探究:探究:分析分析第二段
17、的论点和论证第二段的论点和论证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论据要有现场感和时代感论据要有现场感和时代感31小组研讨小组研讨作者作者是是如何运用对比论证如何运用对比论证来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对象对象从师从师态度态度结果结果对比对比方式方式对比对比作用作用古之圣人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今之众人于其子于其子于其身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士大夫之族从师而问从师而问耻学于师耻学于师择师而教之择师而教之耻师耻师耻师耻师不耻相师不耻相师圣益圣圣益圣愚益愚愚益愚小学小学大遗大遗 士大夫之智不士大夫之智不能及能及巫医乐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之人 纵向对比纵向对
18、比自身对比自身对比横向对比横向对比论证从师论证从师学习的重学习的重要性;批要性;批判判“耻学耻学于师于师”的的不良社会不良社会风气风气研读第三段33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固定的老师意动,以为师这类人不一定比得上比懂得道理专门研究总结知识总结知识点并点并速记速记一、通假字: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三、一词多义(重要字词):四、词类活用:四、词类活用:句式:句式:合作合作探究:探究:分析分析第三段的内在论证逻辑第三段
19、的内在论证逻辑1:提出分论点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圣人无常师。2:摆出孔子的行和言,例证引用。摆出孔子的行和言,例证引用。值得关注的是,摆证据,不是单纯讲故事,二十有意强调值得关注的是,摆证据,不是单纯讲故事,二十有意强调“不及孔子不及孔子”;引用孔;引用孔子的话,有自己的分析和总结。子的话,有自己的分析和总结。3: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得出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攻”展开论证的格式:展开论证的格式:观点句观点句+例证例证/引证句引证句+加阐述句加阐述句+分析句分析句+结论句。结论句。【学习任务】梳理师说的论
20、证结构 探究师说的论证特点师说结构表师说结构表第第1 1段段 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原文)分论点(原文)论证方法论证方法 第第2 2段段 分论点分论点1 1 第第3 3段段 分论点分论点2 2 第第4 4段段 写作的写作的缘由缘由 学者必有师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圣人无常师圣人无常师对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引用论证举例、引用论证破破立立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不拘于时,学于余不拘于时,学于余 c.能行古道能行古道立立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提出中心论点,阐述师的作用和择师的标准(一段)(二段)批判当时的坏风气(
21、三段)1.中心论点2.师的作用3.择师的标准1.古今对比 (纵比)2.自己与孩子对比3.巫医、乐师等与士大夫对比(自比)(横比)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四段)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倡议:好古文,行古道!阐述道理反面、对比论证正面、事例论证课堂小结 全文通过对从师问题的讨论,全文通过对从师问题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耻学于师”的社会风的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气的强烈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道师道不传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而痛心疾首的情感,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
22、的品行所倾倒。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行成于思,毁于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韩愈 拓展延伸古今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古今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 1.1.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
23、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尽。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 6年。年。杏坛中国最早的讲堂杏坛讲学图 “杏坛杏坛”的典故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
24、来人们就根据庄子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的这则寓言,把把“杏坛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碑、植杏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杏坛”名之。名之。“杏坛杏坛”和和“杏林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提起提起“杏林杏林”,
25、这里还有一段典故。,这里还有一段典故。据晋人葛洪据晋人葛洪神仙传神仙传董董奉奉里说,有一个人叫董奉,平时他不种田,专门给人看病。里说,有一个人叫董奉,平时他不种田,专门给人看病。但是,但是,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种五棵杏树,病重的好了以后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都结果了。于是,病轻的好了以后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都结果了。于是,董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杏的话,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这董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杏的话,不要钱,只要用谷子换。这样,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样
26、,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就用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就用“杏林杏林”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再以后,人们又将再以后,人们又将“杏林杏林”引申为引申为“杏林春暖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誉满杏林”等,等,但都是指那些但都是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的人。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
27、发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徐特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毛泽东给徐特立写信:徐特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育家。19371937年,当徐老年,当徐老6060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他在信的开头说:他在信的开头说:“徐老同志,你是我
28、二十年前的先生,你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孔子向郯子请教官职名孔子向郯子请教官职名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杜预少皞氏(杜预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注:黄帝之子,己姓之祖)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杜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有云瑞,故以云纪事),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
29、名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即历正之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官);玄鸟氏,司分者也(杜注: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秋分去);”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吾闻之: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天子失官(杜注:失官,言不修其职也),学在四夷在四夷,犹信。,犹信。”左传左传昭公十七年昭公十七年孔子学琴于师襄孔子学琴于师襄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
30、襄子曰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可以益矣。”孔孔子曰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有间,曰:“已习其已习其数,可以益矣。数,可以益矣。”孔子曰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有间,曰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王其谁能为此也!”师
31、襄子辟席再拜,曰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师盖云文王操也。也。”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世家(孔子师师襄的故事,又见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孔子家语韩诗外传淮南子)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问礼于老子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
32、若是而已。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又见史记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又见史记孔子世家庄子孔子世家庄子天运天运篇篇孔子家语孔子家语观周观周 文化常识:古代学校文化常识:古代学校 孟子孟子
33、滕文公上: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西周时期的学校分为“国学国学”和和“乡学乡学”两种。分别是供大贵两种。分别是供大贵族子弟就读的设在周王朝都城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和供普通族子弟就读的设在周王朝都城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和供普通贵族子弟就读的各地设立的地方学校。(官学)贵族子弟就读的各地设立的地方学校。(官学)孔子是孔子是“私学私学”的创建者。的创建者。太学太学:原本指:原本指周代周代设立在天子都城的学校设立在天子都城的学校“辟雍辟雍”,汉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太
34、太学学”。国子监国子监: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文言知识归纳 师者,所以传道师者,所以传道受受业解惑也。业解惑也。或师焉,或或师焉,或不不焉。焉。1.通假字受,通“授”,传授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凭借。”(今)表因果关系。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
35、,不论(今)没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位卑则足羞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圣益圣,愚益愚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词类活用现象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意动用法,以为羞意动用法,以为师形作名,圣人、愚人名作动,学习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师道也3.吾从而师之4.师道之不传5.巫医乐师百工6.齐师伐我名,老师动,学习意动,以为师动,从师名,有专门技艺的人名,军队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师”古之学者必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作(作“老师老师”讲)讲)巫医乐巫医乐师师百工之人百工之人(作(作“专门技艺人专门技艺人”讲)讲)孔子师郯子孔子师郯子师师襄襄(作(作“
36、姓姓”讲)讲)一词多义1.作名词,有三种情况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作动词,有三种情况吾吾师师道也(道也(“师道师道”,动宾关系),动宾关系)如: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或或师师焉,或不焉焉,或不焉(作(作“学习、效法学习、效法”讲)讲)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师道”,偏正关系),偏正关系)(作(作“从师从师”讲)讲)吾从而吾从而师师之之(作(作“以以为师为师”讲,意动用法)讲,意动用法)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传道受业解惑也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朔气传金柝5.舍相如广成传舍动,流传动,传授名,解释经的书动,传递,传送名,客舍.2.其闻道也
37、固先乎吾2.吾师道也3.道相似也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余嘉其能行古道6.策之不以其道.道理道理道德学问风尚风尚规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句读之不知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6.君将哀而生之乎7.蚓无爪牙之利8.吾欲之南海代,子代,这类助,取消独立性助,提宾标志代,代“六艺经传”代,我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动,到、往1.择师而教之(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他”“他们”)2.郯子之徒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同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1.古之学者(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
38、于“的”)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3.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2.作助词,有四种情况1.君将哀而生之乎(作代词,指代自己)2.蚓无爪牙之利(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3.吾欲之南海(作动词,“到”、“往”)3.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4.其皆出于此乎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吾其还也代,他。代,那些。代,指圣人。语气,大概。前指士大夫,后指“真是”。语气,还是。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39、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表猜测表猜测 其其皆出于此乎皆出于此乎(大概)(大概)表反问表反问其其可怪也欤可怪也欤(加强反问语气)(加强反问语气)2.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判断句被动句不拘于时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师道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也者非也也者者也于5.特殊句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之状语后置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于余乎于于于省略句吾从(之)而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