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郁达夫教学目标1.1.粗读,明确并粗读,明确并概括概括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的特点。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的特点。2.2.细读,鉴赏郁达夫语言,深入体会北国之秋细读,鉴赏郁达夫语言,深入体会北国之秋清、清、静、悲凉静、悲凉的特点。的特点。3.3.对比阅读,感知郁达夫散文的对比阅读,感知郁达夫散文的悲凉之美悲凉之美。环节一:通读入境,提要勾画1.故都的秋有哪些特点?(找出文章概括性的语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清,来得来得静静,来得,来得悲凉悲凉。”2.哪些段落是具体描写故都秋意的呢?311311段段3.作者分别写了哪些画面来具体体现“清、静、悲凉”?(为每个画面取一
2、个小标题)第第3 3段:小院秋色段:小院秋色第第4 4段:落蕊秋意段:落蕊秋意第第5 5段:寒蝉秋声段:寒蝉秋声第第610610段:话凉秋雨段:话凉秋雨第第1111段:秋枣奇景段:秋枣奇景环节二:细读入心,品味鉴赏活动,小组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那副画面,该画面是如何体现秋之“清、静、悲凉”?温馨提示:分享时可以抓住作者的修饰语言,分别是用什么角度写的?嗅觉?视觉?听觉?打个样吧,以打个样吧,以“小院秋色小院秋色”为例为例改文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间房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坐在院中,能看见蓝天和飞鸽。你还能看见透过槐树射下来的日光,注意到墙壁缝隙里的牵牛花和附近的小草。归纳与原文相比少的那一
3、部分归纳与原文相比少的那一部分1.1.一椽破屋一椽破屋2.2.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3.3.青天下的飞声青天下的飞声4.4.一丝一丝漏下来的一丝一丝漏下来的5.5.像喇叭似的像喇叭似的 蓝的、白的蓝的、白的6.6.疏疏落落的尖且长的疏疏落落的尖且长的1.1.古韵古韵2.2.空气的清新、干净空气的清新、干净3.3.环境的安静环境的安静 以动衬静以动衬静4.4.可见可数,内心的闲静可见可数,内心的闲静5.5.宁静致远,素雅纯净宁静致远,素雅纯净6.6.不可与牵牛花喧宾夺主不可与牵牛花喧宾夺主清、静、悲凉写景启示1.调动视觉、听觉、嗅觉2.采用不同的视角:仰视、俯视、近观、远观3.
4、适合自己心境和吻合景致特点的修饰语落蕊秋意落蕊秋意1.1.视觉:视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蕊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丝纹2.2.触觉:触觉: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柔软的触觉。3.3.感觉:感觉:看起来既觉得看起来既觉得细腻细腻,又觉得,又觉得清闲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寞清、静、悲凉话凉秋雨话凉秋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寒雨连江夜入吴,
5、平皿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郁达夫笔下的秋雨是这么写的?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重点描写都市百姓闲聊天气的情况。清、静活动:想象略写部分,是否也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运用名词性的短语,画面具有连篇而有致的感觉,又运用名词性的短语,画面具有连篇而有致的感觉,又十分和谐。十分和谐。环节三:拓展思考,深化理解古往今来,诸多作家留下了写秋的名篇,能举例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6、毛泽东济南的秋天节选老舍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
7、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探究:郁达夫笔下“秋”之特别古往今来,秋的热烈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其萧瑟、寥落之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无常的感伤。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寓情于景,“秋”中有一种自哀自怜的成分。郁达夫?郁达夫?享受悲凉之美享受悲凉之美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
8、尝一尝这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秋”,这故都的秋味。,这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活动:畅所欲言 回看前文所赏析之景,有享受萧条悲凉之景的文字吗?l 对待“落蕊”去“踏”,去享受踏的乐趣l 对待“秋蝉”,没有“寒蝉凄切”,而是“北国的特产”,把它们的叫声称之为“啼唱”。l 对待“秋雨”,没有愁煞人的感觉,反而是“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无论是雨前还是雨后,作者都在饶有趣味地细听、观看和感受。享受残败、享受凄凉思考:作者
9、为什么会享受这种悲凉?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生命的衰败昔日的繁盛怜惜、眷恋、不忍怜惜、眷恋、不忍盛夏绚烂过后,生命即将逝盛夏绚烂过后,生命即将逝去的无力感、敬慕感给人更去的无力感、敬慕感给人更深的思考与更长久的震颤深的思考与更长久的震颤更为持久的审美感受物我合一“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逝去是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也是最终的结局。“悲凉”有一种真实的美感,打通了所有的生命。也让我们的生命境界更为开阔,更具美感。知人论世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也是翻译家
10、。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深受日本“物哀”美学的影响 “物”是客观存在,“哀”是主观情感,两者“物心合一”其中“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风物,更可以为社会世象,人情百态,总之是以现实之物触内心之“哀”,大大丰富了“哀”的情感范围。这种“物哀”之情包含着赞赏、亲爱、喜爱、可怜、共鸣、同情、悲伤、怜悯、壮美、感动、失望等诸多情绪。这样“物哀”写尽人生世象,人间世情。值得指出的是,“物哀”并不是中国人望文生义而得到的“悲哀”之感,“悲哀”只是其中一种情绪而已。“爱爱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若永无消失的时候,宕山野的朝露,鸟部山麓的青烟
11、,若永无消失的时候,为人在世,也像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为人在世,也像这样的长活下去,那人生的风趣,还有什么?正唯其人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么?正唯其人世之无常,才感得到人生的有味。”徒然草徒然草郁达夫译郁达夫译 以悲为美郁达夫在审美上的开拓,也是其散文的特殊性总 结 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故都是郁达夫心一个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故都是郁达夫心中的那个故都,北平是他偏爱的那个北平中的那个故都,北平是他偏爱的那个北平。自然与人的精神深深相容,大自然早已成了人类对自然与人的精神深深相容,大自然早已成了人类对生命万物思考的心灵寄托与世事无常的纾解圣地。生命万物思考的心灵寄托与世事无常的纾解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