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西方建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奇美建筑,在上页的图片中,同学们为什么能一眼看出属于中国的建筑呢?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能独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能从中找到答案。学 习 目 标1.分析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理清本文说明线索。2.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作 者 简 介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他曾参加过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2、和人民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拆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事,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征,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
3、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写 作 背 景科普文科普文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科普文章往往有着宏观叙事的风格,即以科学发展的宏观脉络为基础,告知读者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它的适用面很广,既有“小题大作”的,也有“大题小作”的。它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连为一体。科普文的主要特点是: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相 关 知 识中国营造学社是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研究团体。1930年正式创立,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的主任。自1932年至1943年,营造学社倾尽有限的人力和财力,对中国11省近3000处古建筑遗存做了
4、现代意义的科学考察,并对照实例就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等古代建筑典籍做了基础的文献梳理和理论探索,并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46年停止活动,其成果已堪称中国建筑界和文物保护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国营造学社成为中国建筑学术界的一座圣殿。1重点字音枋(fng)墁地(mn)屋檩(ln)接榫(sn)柁墩(tudn)如翚斯飞(hu)戗兽(qing)基 础 积 累2词语释义【墁】用砖、石等铺地面。【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发掘】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营造】经营建筑;有计划、有目的地造。【穹窿】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活动
5、1.通读课文,梳理本文谈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中国建筑有九大特征:(1)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单个建筑的立体构成(2)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群体建筑平面布局(3)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4)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并具有装饰作用。(5)举折,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6)屋顶: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像翼舒展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7)颜色: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在大建筑物中使用
6、朱红色,大量用彩绘来装饰部件。(8)部件:构件交接部分都大半露出,都具有高度的装饰效果。(9)用材:有色的琉璃砖瓦、各色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活动2.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说明了其中的哪几项?作者按照事理顺序对九大特征进行高度概括,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
7、、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活动2.中国建筑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着重说明了其中的哪几项?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活动3.阅读文章相关语段,思考:怎样理解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
8、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作者在文章中说的“词汇”是指建筑的材料。这也是比喻的说法。中国建筑中如一轩一楼等那些相对独立的建筑个体,如同“词汇”遵循“文法”构成文章一样,它们能遵循中国建筑法式组织起来,形成建筑的整体。活动4.如何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
9、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通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任务二:探究作者对中国建筑的情怀活动5.课文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提示】本题引导我们对文章的主旨作深入的思考和评价。作者将建筑看作一种文化载体,在谈论中国建筑的特征和风格时,处处流露作者对待文化传统的看法。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文化观的语句,思考评价。梁思成并非一味复古之人,他一生致力于追求“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在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
10、“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文化观。活动6.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的原因。作者认为建筑有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仿此,将它称做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手法,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建筑式样,虽然有时会存在建筑样式上的雷同性,但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上来讲,这些
11、相同的建筑在构件及其关系上是不同的。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而木材结构的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希腊、罗马摒弃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活动7.品读全文,分析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色。任务三: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1)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显示出了较强的层次性,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明晰思路。在总体概括之后,把中国建筑的特征概括为九点,先谈个别建筑物,再谈平面布置
12、,再谈它的结构,接着谈建筑的装饰,最后利用比喻归结为有特点的建筑须有自己的“文法”和“词汇”。(2)善用比喻,形象可感。作者在归纳建筑的特点时,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建筑的风格与手法比喻为“文法”;建筑同语言文字一样,形成了自己的法式。又如把宫殿、庙宇、山亭、水榭等比喻为大文章和小品,形象可感。(3)语言凝练概括。要做到形象而又准确地说明事物,必须注意语言的锤炼。梁思成善于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词,来表达理性的思考。如“拘束性”“灵活性”“多样性”“可译性”等词语,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课 堂 小 结本文运用简练、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
13、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建筑优秀传统的珍视。中国建筑的特征(12)中国建筑的影响(31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1417)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820)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结构特征装饰特征课 后 作 业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时,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张做出标记的地图和一封信。梁思成还在信中写道:“
14、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示例】古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体现了该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古迹是文明社会的人们必备的一种意识。在法国里昂保存着12世纪到16世纪建造的古街巷区,其中包括200余栋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法国政府对专门规划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严格管制,花费30年的时间,建立了5座卫星城,从旧城迁出数十万人口。埃及是历史古国,保护古迹从娃娃抓起。伊斯兰开罗、阿布米奈遗址、努比亚遗址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的日本故都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但是,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在二战时期,差点毁于战火,是梁思成的一封信,使奈良免遭被轰炸的命运。在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梁思成的意识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怀更是博大无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