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课时作业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课时作业:拿来主义 (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却有那么一类图形,能够骗过你的眼睛,当你发现真相后。中科院发表研究论文,揭开了复杂的视觉错觉的。研究人员探索并阐明了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化的脑神经生理机制。阐明这种信息的转化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视觉错觉,对于大脑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感知觉,它反映的是人视网膜物理输入和大脑视皮层感知之间的不一致,是人类大脑通过复杂的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2、海量神经计算而产生的。人们注视某个图片中心的黑点,(),然而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何物理转动。这种整体运动视觉错觉感知的强弱,与构成图形的局部细节密切相关。虽然错觉广为人知,但它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脑神经编码机制,有待全部解开。 视觉错觉现象是好是坏?科学家认为,由于视觉错觉图形在自然界条件下极少存在,对人们的影响,因此这种现象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只是视觉系统基本运作方式的本能体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茅塞顿开冰山一角莫衷一是不足挂齿 B茅塞顿开九牛一毛莫衷一是微乎其微 C如梦初醒九牛一毛错综复杂不足挂齿 D如梦初醒冰山一角错综复杂微乎其微 2文中画横线的
3、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发现,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 B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过程,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原理。 C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原理。 D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会很明显地感觉到
4、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B图片远离或靠近头部,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C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D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被明显感知,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4、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莫言的一段访谈.请根据访读内容,补写文中空缺处语句。(6分) 南方周末:您说过您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莫言:因为我和蒲松龄同乡,聊斋志异里的很多故事,我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很着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您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
5、品。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创作的,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做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这个小说是文学作品,挑战性并非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5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 预计明年上半年,“新型邮编行业标准”即可出台。新邮政编码的诞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革命性的改变。届时,每个人都能注册精准的个人地址ID,这套地址ID,各快递企业可以共用。新型邮编更便于机器解析,基于
6、地名地址库精准识别目的地,减少中转环节,提高中转时效。此外,便于机器识别的“新型邮编”,可为无人机、无人车等提供精细导航服务,加速快递行业的无人化进程。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雪莲花,因其顶形似莲花,简称雪莲。多分布在新疆天山(乌鲁木齐、博格达山、和硕)、青藏高原等地。,一般的植物根本无法存活,而它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雪莲产量极低,从发芽到开花需历经五年,其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至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够抵御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低温,实际的生长期不到两个月。,雪莲却
7、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植株高度能超过其它植物五到七倍。 二、阅读提升(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6分) 当表 董益新 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 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按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 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
8、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 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 “谁?” “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 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 吴掌柜说:“两个人。” 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 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您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
9、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块。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起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 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鱼贯而入。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
10、,问:“两位壮士夜深而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程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大洋是老朽自捐的。” 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罢,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法兰西共和国的名表,少说也值一百多个大洋。你们打日本兵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
11、认捐无门。” 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国有国法,村有村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 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的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 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 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日本兵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日本兵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 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
12、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何大队长台鉴:日本兵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老朽之当铺也被掳掠一空矣!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日本兵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 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地叫道:“好!”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大胡子第一次来当表的时候,吴老爷给了大
13、胡子五十块,但并未收怀表,这表明吴老爷已经猜出了大胡子的身份。 B.何大队长将跟随了自己十多年的怀表拿去当铺当了换钱,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抗日军队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 C.见吴老爷坚决不肯收怀表,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便飘然而出,说明何大队长坚持以身作则。 D.吴老爷因为自己的当铺被日本人掳掠一空,所以十分痛恨日本人,于是给何大队长寄去一封信提供关于日军的情报。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介绍出场人物,而是用“黑衣人”代称,两个“黑衣人”在雨夜拜访,增添了人物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肖像描写、语
14、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吴掌柜的形象,用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反衬出吴老爷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 C.小说语言很有特点,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吴老爷与何大队长的对话使用了不少书面语,说明何大队长不仅能打日本兵,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D.小说中的鎏金怀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穿整篇小说,最后怀表被当作抗日的定金支持了抗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9.小说插叙大胡子当表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10.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吴老爷还是何大队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
15、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
16、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茇:在草间住宿。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17、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18、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14.把文中画
19、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5分)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分) 课时作业:拿来主义 答案与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解析】如梦初醒: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梦境中觉醒过来。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语境指从错觉中醒悟,应选“如梦初醒”。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据语境“揭开”“复杂”,应选“冰山一角”。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没有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之意,应选“错综复杂”
20、。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语境无不值得一提之意,应选“微乎其微”。 2C【解析】A项修改没有尊重原意。B项,句式杂糅可以删去“过程”和“原理”。D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原理”。 3A【解析】B项前一句主语与前文的主语“人们”不一致;C项“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与下文衔接不紧密;D项前一句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后一句与下文衔接不紧密。 4、【答案】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写作的时候,您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必然需要 【解析】解答访谈性文段补写问句题时,考生要根据答句来确定疑问词和内容。第处,由答句中的“因为”可知,问句应为“为什么”;提问中的前
21、半句明确了提问方向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莫言在回答时,重点谈了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可见前面的提问应该是“为什么特别推崇(喜欢)聊斋志异”这类意思。第处,提问中已经明确“最勇敢的作品”,根据后面回答部分“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见,提问中应该是“您写作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更大的勇气”这类意思。第处句子是和“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连接在一起的,前面应该是用来比较的,由此处应该是“写这个问题是文学创作的必然需要”。 5新型邮编有望明年推行,每人都会有精准地址D。新型邮编能提高快递中转时效,能加速快递业无人化进程。(每点1分,衔接流畅1分。) 6.故得名雪莲花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虽然
22、生长期很短(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语段,理清层次;然后关照前后文,推断补写内容,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本段文字主要介绍雪莲花的名称由来、生存环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1)根据“因其顶形似莲花”“简称雪莲”,推知此处应填雪莲花得名;(2)根据前后文的内容是说其生长环境恶劣,但雪莲花生命力顽强,推知应填“生长环境极其恶劣”;(3)根据上句“实际的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内容和下句“雪莲却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推知与下句发生转折,应填“虽然生长期很短”。 二、阅读提升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23、D项,吴老爷痛恨日本人,给抗日军队提供情报,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当铺被日本人掳掠一空,由前文看,吴老爷一直都在默默支持抗日活动。 8.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反衬出吴老爷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错误,小说中说“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可见吴老爷并不是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 9.情节安排上,交代了何大队长专程来道歉送表的缘由,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上,塑造了孔武、缺少原则的大胡子的形象,并以此衬托了何大队长知书达理、讲究原则的形象。主旨表达上,与后文何大队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讲究原则形成了对
24、比,突出了抗日军队爱人民、军民一心共同抗日的主旨。(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大胡子当表这一情节其实是对何大队长专程道歉送表的缘由进行了说明,对故事起到了补充作用,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这一情节,主要塑造了大胡子的形象,这对何大队长的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从主旨上看,这一情节与何大队长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了军民一心、共同抗日的主旨。 10.示例一:吴老爷。从篇幅上看,写吴老爷的文字相对较多。从情节上看,主要情节都是写吴老爷的。从形象上看,吴老爷的形象最鲜明。从主旨上看,有关吴老爷的内容既能表现抗日军队爱护人民,又能表现人民拥护抗日军队,作用最大。
25、示例二:何大队长。从情节上看,何大队长送表是主要内容,前面的内容都是铺垫。从形象上看,何大队长是抗日军队的代表,是小说歌颂的对象。从主旨上看,何大队长最能表现抗日军队的爱民作风。 11.A(根据文意: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慰随州人民的思念,而与他们一起享受游览观赏之乐呢!) 12.B(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于闾右。) 13.B(“亭子”是尹公自己搭建的。) 14.(1)(李公)才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得分点:“因
26、”就着,靠着;“益”扩宽、加宽;“易”更换。一处1分,大意2分)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得分点:“道”道理;“羞”感到耻辱;“谀”谄媚。一处1分,大意2分) 译文: 君子对于自己,只要心有所得就行了,不必依靠外在社会的承认。人们对于君子,心中仰慕就行了,不必依靠从外部去宣扬他。然而有的在他的家门上挂上匾额以示表彰,也有的用他的名字作乡的名,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耳目中,从而流传无穷,这是用来让众人有同样的喜好。在内使自己心有所得,在外能与人同好,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
27、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不为有权势的人所容而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城东五里外开元佛寺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杰出的文学才能,擅长于辩论,一时间与尹公交游的人,都是世上的著名人物,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在这个时候,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住在随州,每天把研究图书、通晓古今作为自己的事情,而仿佛不知道自己被贬了官。曾经在他住处的北面山丘之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一年多才离开。尹
28、公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便将它修缮好,取名叫“尹公之亭”。随州的幕府官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了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才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随州城的山,坐在亭子中都可看到。又把旧亭立在新亭的北边,在这里随州人都乐意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尹公显现在事业上的品行,在著述中表现出来的言论,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这哪里仅仅是暂时安慰随州人民的思念,而与他们一起享受游览观赏之乐呢!而是要使这荒远偏僻的地方,到以后的人们限于见闻对尹公不了解时,借亭子传扬尹公的名字,让瞻仰尹公遗迹的人没有不在这里低回俯仰观望的,怀念尹公的名声、气节、和功业,做到时间越久而思念越新,这可以说是能与众人同其所好了。那么李公的名字传于后世,又哪会有止境呢?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