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易考文言实词120实例(61-90) 高考复习(高三) 61去 本义是离开。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其它动词义:(1)距离。如:去北军二余里。(赤壁之战)(2)前往,到去,向去。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3)除去。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62劝本义是勉励、鼓励,动词。如劝学,又如: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还有“劝说”意。如: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B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63却本义是退、退却,动词。如:A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过秦论,这里活用为使动词,意即“使退却”,也可译为“打退”“打败”。)附
2、虚词用法:连词。表重复,可译为“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4如本义是随从。用作动词:(1)往,到去。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2)及,赶上。前面常有带否定词“不”,意为“比不上”,有时可不译。如:A固不如也。(鸿门宴)B不如因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像。如:如弃草芥。(六国论)附虚词用法:(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隆中对)10 回复: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 (2)与“何”连用,构成“何如”“如何”“如奈何”的格式,表询问,相当于“怎么样”“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复音词
3、“如是”,意为“如此”“这样”。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师说)65若本义是择、选择。用作动词:(1)及,比得上。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不若”即“比不上”。)(2)如,像。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附虚词用法:(1)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们)”“你(们)的”;有时与“属”连用,意为“你们”。如:A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肴之战)(3)复音词“至若”“若夫”,都作句首语气词,表另
4、起话题,可译为“至于”“如果说到”等,有时不便译出。如:A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B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66善本义是美好。(1)形容词美,好,正确。成语“尽善尽美”,又如: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B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友好。如;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2)动词擅长,善于。如:善假于物也。(劝学)亲善,与交好。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67少本义是不多、数量少。(1)形容词,意为“不多”“数量少”,读sho。如: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动词,意为“缺少”,读sho。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名
5、词,指“年轻人”读sho。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滕王阁序)(4)与“间”连用,构成“少间”,读sho,意为“一会儿”“不久”。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读sho。表程度低,可译为“稍微”“略微”。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68涉本义是徒步渡水。用作动词:(1)渡(水)。如成语“跋山涉水”,又如:(涉江)(2)到,进入。如: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69胜本义是胜任。(1)读shng,动词,意为“禁得起”“能承受”。如: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B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2)读shng。动词,意为“战胜”“取胜”。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
6、之之势。(过秦论)动词,意为“超过”“胜过”。如:A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B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意为“(风景)优美”。如:胜地不常。(滕王阁序)(3)通“升”,意为“高升”。如: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附虚词用法:副词,表范围,意为“尽”“完全”。如成语“不胜枚举”“美不胜收”。又如: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70识本义是认识、知道、懂得。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1)动词,意为“知道”“识别”。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2)读zh,,动词,意为“记”“记住”。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断绝气息”即“死”,“断绝关系”即“绝交”
7、,“断绝道路”即“截断”。如:A抢乎欲绝。(促织)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C秦伏兵绝其后。(屈原列传)消失,停止。如: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渡,横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2)形容词。用在名词前,可视情况来译。如:A真黄山绝胜处。(游黄山记,“绝胜处”即“风景最好的地方”。)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绝壁”即“极其陡峭的山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可不译,也可译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附虚词用法:副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程度深,可译为“最”“极”“尽”“完全”等。如:而心目耳力俱穷
8、,绝无响踪。(促织)48堪本义是地面突起的地方。用作动词:(1)忍受,经得起,受得了。如: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游黄山记)(2)可,能够。如: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49克本义是肩负。用作动词:(1)战胜,打败。如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有又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克制,约束。如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3)能,能够。如成语“克勤克俭”“克尽厥职”,又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50类本义是种类相似。(1)名词种类,同类。如:物各从其类也。(劝学)事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2)动词,意为“像”“类似”。如: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 5
9、1怜本义是怜悯,同情。用作动词: (1)怜悯、同情。如: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2)爱惜、怜爱、疼爱。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52弥本义是长久,形容词。引申为“满”“遍”“充满”“到处都是”。如成语“弥天大谎”。附虚词用法:副词,表程度越来越深,可译为“更加”。如:A芳菲菲其弥章。(离骚)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53莫本义是日落的时候。用作名词:(1)“暮”的本字,指傍晚。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2)通“漠”。如: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附虚词用法:(1)用作代词。表无指,排除一切对象,可译为“没有谁”“
10、没有什么”等。如: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列传)(2)用作副词。表否定,可译为“不”“不要”等。如:A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赤壁之战)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54乃本无实在意义,语气词。附虚词用法:(1)用作副词。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如: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11、)D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E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前“乃”译为“就”,后“乃”译为“仅”。)此外,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加强判断语气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们)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们)”。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55内本义是从外面进入到里面。(1)名词内室,里面,内部。如:A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B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内”意为“内部”,在这里指“在朝廷里”,作状语。)内心,心里。如: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
12、(2)通“纳”,译为“接纳”“放进”。如: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56期本义是邀约相会。(1)动词约定。如成语“不期而遇”。期望,要求。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因此圣明的人不期望(要求)沿袭古道,不效法固有的法则。(2)名词,读j,意为“满一年”或“满一月”。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57奇本义是奇异、罕见。(1)形容词,意为“奇异”“奇妙”。如:A天下之奇才。(六国论)B益奇之。(促织,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可译为“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2)名词,读j,表零数,可译为“多”“余”。如:舟首尾约长八分有奇。(核舟记)58迁本义是登高。用作动词
13、:(1)迁移,转移。如成语“见异思迁”(2)变化,改变。如: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B情遂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3)放逐,贬谪。如: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4)升职,高升。如:A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B贺卿得高迁。(孔雀东南飞)59请本义是谒见、拜见。用作动词:(1)请求,为求情。如:文嬴请三帅。(肴之战)(2)请示,询问。如:诸将请所之。(李愬雪夜入蔡州)附虚词用法: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尊敬或希望,可不译或译为“请求“。有两种情况:(1)请别人做某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2)请允许(我)做某事。如: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
14、军。(赤壁之战)60穷本义是尽、完结。(1)形容词尽,完结。如: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困窘,处境艰难,(生活)窘迫。如: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处境艰难。)与“达“相对,意为“不得志”“不显达”。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2)动词。意为“穷尽”“竭尽”“穷究”。如:A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B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尽头。)61去本义是离开。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其它动词义:(1)距离。如:去北军二余里。(赤壁之战)(2)前往,到去,向去。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3)除去。如:为汉家除残去
15、秽。(赤壁之战)62劝本义是勉励、鼓励,动词。如劝学,又如: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还有“劝说”意。如: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B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63却本义是退、退却,动词。如:A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过秦论,这里活用为使动词,意即“使退却”,也可译为“打退”“打败”。)附虚词用法:连词。表重复,可译为“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64如本义是随从。用作动词:(1)往,到去。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2)及,赶上。前面常有带否定词“不”,意为“比不上”,有时可不译。如:A固不
16、如也。(鸿门宴)B不如因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像。如:如弃草芥。(六国论)附虚词用法:(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隆中对)(2)与“何”连用,构成“何如”“如何”“如奈何”的格式,表询问,相当于“怎么样”“把怎么样”。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复音词“如是”,意为“如此”“这样”。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如是而已。(师说)65若本义是择、选择。用作动词:(1)及,比得上。如: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不若”即“比不上”。)(2)如,像。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附虚词用法:(1)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们)”
17、“你(们)的”;有时与“属”连用,意为“你们”。如:A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如: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肴之战)(3)复音词“至若”“若夫”,都作句首语气词,表另起话题,可译为“至于”“如果说到”等,有时不便译出。如:A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B若夫霪雨霏霏。(岳阳楼记)66善本义是美好。(1)形容词美,好,正确。成语“尽善尽美”,又如: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B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友好。如;不如因善遇之
18、。(鸿门宴)(2)动词擅长,善于。如:善假于物也。(劝学)亲善,与交好。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67少本义是不多、数量少。(1)形容词,意为“不多”“数量少”,读sho。如: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2)动词,意为“缺少”,读sho。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名词,指“年轻人”读sho。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滕王阁序)(4)与“间”连用,构成“少间”,读sho,意为“一会儿”“不久”。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读sho。表程度低,可译为“稍微”“略微”。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68涉本义是徒步渡水。用作动
19、词:(1)渡(水)。如成语“跋山涉水”,又如:(涉江)(2)到,进入。如: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69胜本义是胜任。(1)读shng,动词,意为“禁得起”“能承受”。如: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B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2)读shng。动词,意为“战胜”“取胜”。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过秦论)动词,意为“超过”“胜过”。如:A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B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词,意为“(风景)优美”。如:胜地不常。(滕王阁序)(3)通“升”,意为“高升”。如: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附虚词用法:副词,表范围,意为“尽”“完全”。如成语“不胜枚
20、举”“美不胜收”。又如: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70识本义是认识、知道、懂得。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1)动词,意为“知道”“识别”。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2)读zh,,动词,意为“记”“记住”。如:汝识之乎?(石钟山记)71使本义是命令。(1)动词叫,让,派遣。如: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B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奉使命,出使。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使命”即“出使的命令”。)主使,指使。如: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2)名词,意为“使者”,即“出使的人”。如:
21、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前“使”意为“派”“派遣”,后“使”意为“使者”。)附虚词用法: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如:A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献较,或未易量。(六国论)72是本义是对的、正确,与“非”相对,形容词。如成语“自以为是”。又如: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辞)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1)代词,表近指或远指,可译为“这”“那(里)”。如:A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B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肴之战)(2)结构助词,起帮助宾语前置的作用,无实在含义,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又如:(3)与
22、“以”“由”“故”等词连用,构成“是以”“是故”“由是”等固定结构,用作连词,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73适本义是到去。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其它动词义:(1)女子出嫁。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2)顺从,适应。如:处分适兄意,那得自由专。(孔雀东南飞)(3)享受。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前赤壁赋)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动作行为发生在不久前,可译为“恰好”“刚好”“刚才”。如:A而适类于予。(愚溪诗序)但恰好
23、类似我。B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74书本义是写(信)。(1)动词,意为“书写”。如:秦御史前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2)名词书信。如: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书籍。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3)“书生”指读书人,如: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75孰本义是熟(的)。“孰”通“熟”,用作形容词,意为“精审”“仔细”“周详”。如: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B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虚词用法:代词,表疑问,可译为“谁”“什么”等;有时兼含比较、抉择之意,可译为“谁”“哪一个”“哪一样”等;还常与“与”连用,构成
24、“孰与”“与孰”等固定格式,表比较,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等。如:A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B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D孰与君少长?(鸿门宴)E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76属(1)动词,读zh。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动词,读sh。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3)名词,读sh。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表人称
25、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等。如: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B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C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77数本义是数目、数量。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希望让他能增补到侍卫的数目里(做一名卫士)。(1)名词,读sh。命运。如成语“劫数难逃”,又如: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2)数量词,读sh。表约数,可译为“几”“若干”。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3)动词,读sh。查点(数目),计算(数目)。如: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列举(罪状),责备,指责。如:数吕
26、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附虚词用法:副词,读sho。表经常或多次,可译为“屡次”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数目:多次用眼示意。)78率本义是捕鸟的网,假借为其它用法。用作动词,意为“率领”“带领”。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1)表总括,可译为“全”“都”等。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过秦论)(2)表估计,可译为“大概”。如:大率用根者。(采草药,大率:大概,一般。)79说本义是说明、解释。(1)动词读shu,意为“陈述”“诉说”“解释”。如: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读shu,意为“劝说”“说服”。如:A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B亮见权于柴桑
27、,说孙权曰(赤壁之战)(2)名词,读shu。说法,主张,言论。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如:师说(3)通“悦”,形容词,意为“高兴”“愉快”“欢喜”如:A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后再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80私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形容词。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还用作动词,意为“偏爱”“偏向”“护私”。如: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附虚词用法:副词,表暗中进行,可译为“私下”“私自”“偷偷地”。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
28、良。(鸿门宴)81素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绸子,名词。如: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附虚词用法:副词,表原有的情况或时间上前后一贯,可译为“本来”“向来”“平时”等。如: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B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82汤本义是热水、沸水,名词。如成语“赴汤蹈火”,又如;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烹煮。)(1)其它名词义项有:汤药,即“中药汤剂”。如:臣侍汤药,未尝废止。(陈情表)专有名词,指商代第一个君子。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2)双音词“汤汤”:读shng,形容词,指大水急流的样子。如
29、: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83涕本义是眼泪。如:不见覆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1)名词。鼻涕。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动词,意为“哭泣”。如:儿涕而去。(促织)84徒本义是步行。用作名词:(1)意为“同一类的人”,常与“之”连用,构成“之徒”,可译为“这些人”。如: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意为“被罚服劳役的人”。如:陈涉迁徙之徒也。(过秦论)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1)表没有效果,可译为“空”“白白地”等。如成语“徒劳无益”,又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限止,可译
30、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85亡本义是逃跑。如:亡去无义。(鸿门宴)用作动词。(1)逃难,避难。如: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2)丢失,失去。如成语“亡羊补牢”,又如: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六国论)(3)死亡,灭亡。如:A今刘表新亡。(赤壁之战)B是故燕虽小而后亡。(六国论)附虚词用法:副词,同“无”,可译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86王本义指帝王,读wng,有时指诸后国的君主。如: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用作动词,读wng,意为“称王”“统一天下”。如:A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见
31、孟子)87望本义是逃亡在外盼归。(1)动词盼望,期望。如:A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远望。如:吏望见瑜船。(赤壁之战)(2)名词名望,声望,威望。如成语“德高望重”。又如: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道德高名望大。)念头,愿望。如: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3)指月满盈时,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下一日则称为“既望”。如: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热墓碑记)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88恶本义是罪恶,与“善”相对。(1)形容词,意为“坏”“不好”。如
32、: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恶卧:睡相不好。)(2)动词,读w,意为“讨厌”“憎恶”。如: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刘表嫉妒他(刘备)的才能,因而不重用他。附虚词用法:读w。(1)疑问代词,比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里”等。如: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2)疑问副词,表反诘,可译为“怎么”。如:A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B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他们怎么知道呢?89微本义是隐蔽行走。用作形容词:(1)小,细小,(名位)低下。如:A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赤壁之战)B“微波入焉”“微风鼓浪”。(石钟山记)(2)精妙,含蓄。如:其辞微。(屈原列传)(3)模糊,隐约。
33、如: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说是)波涛渺茫,烟云缭绕,实在难以找到。附虚词用法: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程度轻或动作行为的隐秘,可译为“稍微”“略微”“暗中”“”悄悄地“等。如: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微颔之:稍微点了点头。)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微察:偷偷地观察。)(2)表否定,可译为“不”“只”“没有”等,有时表否定假设,可译为“要不是”“如果没有”等。如:A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不只是赵国,其它诸侯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如果没有那人。)90悉本义是详尽。主要用作虚词。附虚词用法: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等。如:A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B毁其盆,悉埋于地。(病梅馆记)C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