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24 唐诗二首唐诗二首 八年级八年级 语文语文 下下册册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诗言志”,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 字关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 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 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至今读来,仍能 给人很多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 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
2、留 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 集。 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 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 一。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 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 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 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琵琶行等。 文题解说文题解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目交代了诗歌所叙的事情是秋风吹破茅屋,同 时也设臵悬念,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 “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卖炭翁卖
3、炭翁 卖炭翁是诗歌中的主人公。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 型形象上,概括地描绘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 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绝不仅 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 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关中地区闹革命,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 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 在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经亲友的 帮助,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 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 雨,寻花跳塔
4、,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 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 (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流 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运.挡是安史之乱尚未 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 难,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 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卖炭翁卖炭翁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 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 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 深的卖炭翁来。 生难字词生难字词 怒号(ho) 挂罥(jun) 塘坳(o) 盗贼(zi)
5、 俄顷(qng) 布衾(qn) 广厦(sh) 庇(b ) 突兀(w) 伐薪(xn) 两鬓(b n) 辗(nin) 冰辙(zh) 翩(pin)翩 两骑(j ) 敕(ch ) 叱(ch )牛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线索是围绕茅屋为秋风的线索是围绕茅屋为秋风 所破展开的。你认为是这样吗?所破展开的。你认为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这首诗围绕着“茅屋为秋风所破”这 一线索展开。先写风,后写雨,作者深入细致的 描写表现了只有亲身经历苦难才能体会到的情味。 最后叙事转为抒情,表现了关心国家、同情人民 疾苦,愿以个人冻死换取天下寒士温暖的高尚情 操。全诗思路清晰,
6、结构严谨。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炭被抢。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细研读精细研读 1.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这样写是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 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 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对作者来说是无可奈 何的。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细研读精细研读 2.“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是什么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是什么 描写?有何作用描写?有何作用 这是景物描写。写傍晚秋雨来临之前的景色,
7、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 暗淡悲惨的心境。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细研读精细研读 3.“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 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丧乱”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 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 明先后发动的反叛唐朝政权的叛乱,给广大的劳 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 标志。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4.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这句诗?颜”这句诗? 这两句诗展现
8、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胸怀。一场暴 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忧国忧民 的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 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 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 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贫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 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呼喊,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 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5.5.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 年龄:翁。 职业: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南山中。 外貌:满面、两鬓、十指。 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
9、研细读精研细读 6.6.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精研细读 7.7.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神态和动作的?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神态和动作的?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 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盛气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对比对比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地位悬殊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诗人的理想在当时可以实现吗?为何诗人还要诗人的理想在当时可以实现吗?为何诗人还要 如此不切实际如此不切实际
10、 ?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 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 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 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 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 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 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 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 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 牛困人饥;如今,又 “回车叱牛牵向北”,把 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 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
11、山时,又会想些什 么?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 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通过描写屋破雨漏、床湿被冷、通宵不眠的 种种情况,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国家的动乱、人民 的疾苦,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卖炭翁 本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 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 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 杜甫和白居易两位诗人,都怀有忧国忧民 之心,对老百姓的苦楚深表同情。学习完本文, 我们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的博大胸怀佩服,对“心忧炭贱愿天 寒”的卖炭翁的矛盾心理感到揪心,同时,我 们更为生活在美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感到自豪 和骄傲。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