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逢入京使逢入京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逢入京使逢入京使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有一位唐代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兰是这样评价他的: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勇于进取、热爱祖国的思想是始终贯穿的。在诗歌艺术上,笔姿挺秀,想象丰富,立意新颖
2、,造语奇特,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逢入京使。二、文学常识1.关于岑参【岑参】(约 715770 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2.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 749 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此时诗人 34
3、 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亲人,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1.欣赏情境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2.读懂诗意。注释: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凭:请求,烦劳。传语:捎口信。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
4、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四、品读诗歌四、品读诗歌1.如何理解诗歌的标题“逢入京使”?明确: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2你从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文章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进行分析。诗人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五、诗歌小结:五、诗歌小结: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怀亲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2.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并做成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