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州中学2022级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
2、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
3、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
4、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 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
5、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
6、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
7、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D.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3分)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C.昼出耘田夜绩麻,
9、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当代乡村社会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劈破玉张一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父亲所在的H大学流亡到了豫西一个名叫潭头的村寨。我家住进了紧靠寨门的一个农家小院。夜深人静时,我经常听到父亲低语:“劈破玉,劈破玉”父亲着魔了,定要寻到劈破玉。每当学校放假,他都要挎着一把雨伞,手执一根手杖农民说那是可以防鬼驱虫的“降魔杖
10、”,冒着山野上的风雪或是顶着晴空的骄阳,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父亲一次次地空手而归,却一次次地带回了使家人一惊一乍的故事。父亲说,一天傍晚,他路过一座山神庙。庙门里跳出几个“刀客”,刀客瞅着他的长衫说:“你这件大褂上插着钢笔,想必是那个大学堂里的人了,你来这荒山野岭上窜啥?”父亲说:“我去找宝!”刀客问:“啥宝?”父亲说:“是古人留下的劈破玉。”刀客们说:“破玉是个啥东西?”父亲说:“不能吃,不能用,是明朝留下的!”刀客嗤笑道:“你们大学堂里的人都有神经病,看在孔圣人的面上,去找你明朝的玉吧!”父亲对母亲说:“可见,刀客也是有良知的!” 母亲问:“劈破玉呢?”父亲说:“不要紧的,我会找到的!”寒
11、假,父亲去南阳石桥找玉,在山沟里他遇到一只狼。狼盯着他,他盯着狼。狼霍地跳到他的背后。他急转身,抡着“降魔杖”,倒退着对狼说:“你看见了吗?我是有备而来的!”狼却不买账,脑袋随着手杖画圈,好像要瞅个空子。父亲急忙取出雨伞,不停地一张一合。狼连连打了几个支棱,不知是何种怪物,弹簧般纵身一跳,隐入丛林。母亲吓得面如土色,又问:“玉呢?”父亲又说:“不要急,我总会找到的!”H大学剧社要在潭头的小戏台上推出一场戏曲演出,请父亲担任艺术顾问。汽灯高高挂起时,戏台前广场挤满了人。我八岁了,已经是H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要我学习山里娃子的野性。我学会了爬树,高高骑在树杈上。我记得,演旦角的“大腕儿”
12、是外语系的一位男生。他善于打乱时空,大打出手。那一晚演的是樊梨花征西。他饰演樊梨花,同一员黑脸战将激战,大刀不幸脱手,只好用西洋拳法,又久战不胜,只得求和。村民们望着戏台发愣,知识阶层却哄然大笑。父亲也欢畅大笑。我只会在树上跟着傻笑,奋勇鼓掌。紧接着,出来一位国文系“笑星”。他总是在节目中间穿插上场,头戴尖顶红毡帽,挂白胡子,有点像圣诞老人,穿的却是打满补丁的长衫,腰束草绳,作苦不堪言状,只念不唱:“初八、十八、二十八,老两口商量种黄瓜。锅台角上掩个籽儿,案板底下发个芽。擀面杖上拖个秧,影门墙外结个瓜。看着是个大西瓜,劈开是个老南瓜。吃到嘴里泥鳅味儿,吐出来是个癞蛤蟆。”又是一场哄笑,我又跟着
13、傻笑。父亲大为赞赏说:“谁说西方才有荒诞派?”我听不出深奥的哲理。后来我年岁渐长,屡次看到种瓜者得刺,种蒺藜者得瓜的现象,才想起那位“笑星”所言不谬。皇天有眼,让父亲在这个小戏台上发现了“劈破玉”的线索。一个“草台班子”从南阳来潭头演出。一位旦角主演的一出胡二姐开店,博得了H大学知识阶层与潭头民众的一致好评。父亲大喜过望说:“这个戏班不得了,一出戏就唱了七八个鼓子曲牌,还保留着明、清古韵呢!”接下来,我发现,一位盲琴师成了台上台下的主宰。他前俯后仰地拉着板胡。坐在他身后的琴手、鼓手都随着他前俯后仰。盲琴师猛操弓弦,如夜鸟声声啼叫。盲琴师又轻拉弦索,众乐手也随之息声敛气,只剩下板胡声细如游丝。观
14、众意犹未尽,叫好声经久不息。我看见父亲向后台走去。父亲回来时已是深夜。他兴高采烈对母亲说:“找到线索了!你能想得到吗?一个小戏班盲琴师身怀绝技呀!我向他请教劈破玉。他说,只有他的师父柳二胡琴,师从南阳李秀才,幸得此曲。我问柳二胡琴现在何处。他说,洛阳保安处长请他当家庭琴师。”父亲多方查阅古籍,认定劈破玉已有四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由汴梁而入江浙、再由江浙入荆襄、又由荆襄入南阳,吸收了中原和长江两岸的清曲古韵,进入民国后而不知所终。父亲唯恐再生广陵散不可复得之叹,就要奔赴洛阳。这时传来惊人消息:鬼子占领洛阳,正向潭头逼近。父母正打点逃难行李,忽听一声叫喊:“鬼子进寨了!”父母赶忙领着我逃出潭头,钻
15、进山洼。寨内响起枪声时,父亲才猛地想起,搜集的鼓子曲稿全部丢到了寨子里,又不顾母亲阻拦,只身掂着打狼的手杖,折回枪声大作的潭头去了。父亲说,他躲在寨外的山包上,望见第一批鬼子劫掠了潭头而后西去,第二批鬼子正向潭头进发。他抓紧短暂的空隙潜入潭头,带出了全部文稿。一个溃逃的国军军官随着父亲逃了出来,喘息稍定,就挖苦父亲说:“你为了这堆字纸,命也不要了啊!”父亲发火说:“你说什么?你知不知道,保卫国土是你的职责,保卫这堆字纸就是我的职责了。”军官惊悚无语,急忙换了便衣,惶惶离去。次日,我们爬上了老界岭,父亲望着脚下的云海,说:“嗨,劈破玉!”(有删改)【注】蒺藜:多生道上及墙上,叶布地,子有刺,状如
16、菱而小。古彦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云:“种蒺藜者得刺。”文中却是:“种瓜者得刺,种蒺藜者得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父亲寻找劈破玉为主线,其间叙述了父亲担任H大学艺术顾问和冒险找回曲稿等经历,突出了父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B.战乱中,H大学推出的戏曲演出,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表现了戏曲艺术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暗示了父亲寻找劈破玉的意义。C.溃军军官与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挖苦父亲,却被父亲怒斥而惊悚,让他没有想到一个读书人竟然能如此勇敢无畏,不免自惭形秽。D.父亲出外苦寻劈破玉不得,却在小戏班盲琴师身上得到线索,
17、又因鬼子进犯,不得不遗憾暂时放弃寻找,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7.关于H大学国文系“笑星”表演的念词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笑星”连珠炮式唱出一系列“不可能”的念词,体现东方荒诞派独特的风格。B.念词所表现出来的命运偶然性预示了父亲一波三折寻找“劈破玉”的最终结局。C.荒诞的念词与“笑星”滑稽的穿着配合,表达了“笑星”于离乱中而生的感慨。D.观众听了“笑星”的念词一场哄笑,表现他们深刻理解到念词蕴藏的深奥哲理。8.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4 分)9.将来你如果从事某项研究工作,从“父亲”身上能得到
18、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
19、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
20、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注】迓:迎
21、接。刻:苛刻,刻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B.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C.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D.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
22、的六部典籍,与师说中的“六艺”不同。B.博士:既是古代学官名,又可理解为博通古今者。文中指前者,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以备政治咨询,参与祭典,作顾问。C.旗节:即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亦借指节度使、军权。D.神策六军:神策军是唐朝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戍边的军队,后入京师,负责保卫京师、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三岁成了孤儿,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记诵数千字的功课。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并考中进士。B.华阴县令与前后两任刺史之间的矛盾,本来与韩愈
23、无关,但他却为华阴县令打抱不平,上疏谴责前后两任刺史官官相护,请求予以惩罚。C.唐宪宗派使者迎接佛骨舍利入宫廷,韩愈上书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东汉引入佛教之后,历代皇帝都寿命不长,因此触怒宪宗,想将他处死。D.韩愈不惧危险,招抚叛军。镇州叛乱后,韩愈受皇帝重托,到军中平叛。他恳求王廷凑放了牛元翼,王廷凑答应了他,牛元翼因此突围而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愈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2)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14.镇州反叛后,韩愈是如何成功招抚叛军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24、(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注】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吴牛喘月: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了春雪降临的时间。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写春雪的美丽姿态。C.颈联以“胡马
25、思塞草”“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可惜春雪无法穿。16.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的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李清照声声慢中“,”欲说还休,表面上戛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三、语言文字运用(18
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了新的“里程碑”。20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到第二位“入世”至今中国发展受益匪浅,中国经济的腾飞也造福全世界。走过20年,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今日之中国,以其自身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东风浩荡,春潮澎湃。中国“入世”2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多
27、边主义始终是。当前,“新冠”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更需世界各国重振多边贸易体系,在开放合作中。新起点上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跻身稳健众望所归同舟共济B.跻身稳步人心所向休戚与共C.上升稳健人心所向同舟共济D.上升稳步众望所归休戚与共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共享世界的发展机遇,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B.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C.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享世界的发展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D.与世界共享发
28、展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光明未来,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年前,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B.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中国这位新成员来到了世贸组织,中国在对外开放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C.20年前,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随着一声槌响,中国这位新成员来到了世贸组织,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了新的“里程碑”。D.20年前,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的一声槌响,世贸组织迎来中国这位新成员,中国在对外开放上进入
29、了新的“里程碑”。(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钙,为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它的主要作用就像是建造高楼大厦的砖。身体里99的钙都是在骨骼里,所以有人也把它叫做“骨骼的守护者”。中国居民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88.8毫克,要知道,人一天需要的钙是800毫克。并且 ,大概也就是15,更多的钙实际上是被当成废物排泄了。如果有维生素D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它俩是“兄弟”,一起摄入,吸收率能翻倍。 ?有一些可能被成骨细胞“砌”到了骨头里;有一些可能变成了结石;还有一些逛游一圈,无所事事,最后又排泄了。怎么才能让它沉积到骨骼里呢?这就需
30、要一种神奇的营养素维生素K,它能指引着血液中的钙精准地沉积到骨骼上。要想不缺钙,饮食均衡是前提,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鸡蛋、牛奶和肉类。另外, 增加吸收率,刺激骨骼增加钙的利用度。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一样,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B.张伯伯,我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C.这些石头,像莲花瓣、老人、卧虎;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D.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31、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荆州中学2022级高一期末试题语 文 试 卷
32、答 案1. C(A项“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错误,原文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B项“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错误,这是“机械的团结”的特点。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并没有比较两者。故选C。)2. C(C项“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错误,原文是“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故选C。)3.B(A项符合“他们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不太有变动。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
33、变态。”C项符合乡土社会“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序关系上来说,乡土社会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D项符合“村落与村落之间又彼此孤立。”B项为欧阳修游醉翁亭时所绘美景,与乡土社会特征无关。故选B。)4.材料三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一观点。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评分建议:结构1分,行文脉络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5.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
34、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6B(村民在看樊梨花征西演出时发愣,表现出对外语系男生表演的不理解和不认可。)7D(村民的哄笑只是他们感到“笑星”表演得滑稽可笑,并没有真正理解念词蕴藏的哲理。)8.以“我”的视角讲述父亲寻找“劈破玉”曲折故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小说的纪实性和代入感;以儿童的视角叙写故事,不仅使小说增添了童真童趣的色彩,而且突出父亲对“我”的影响,丰富小说的内涵。(评分建议: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要拓宽研究途径。为寻“劈破玉”,父亲实地走访、请教艺人、查阅古籍,研究方法多样;要能耐得住寂寞,坚定信念,不放弃。父亲一次次独自走
35、在寻找“劈破玉”的路上,风餐露宿, 又一次次失望而回,但从不放弃;要有献身精神。父亲多次遇到危及生命的事,甚至不惜生命从潭头找回搜集的鼓子曲稿;要有家国情怀。父亲寻“劈破玉”守护曲稿,不仅是个人爱好,更是把它当作文人对国家应尽的职责。(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C(首先,应判断为“穆宗亦悔”,而不是“穆宗亦悔诏愈”,排除A、B。从原文意思来看,穆宗是后悔第一次下诏派韩愈深入虎穴,怕他凶多吉少,于是给他再次下诏说,希望他随机应变,不一定非得要进入乱军之中。所以虽然前文有“诏愈宣府”四字,此处不可断为“穆宗亦悔诏愈”。因
36、句中的“诏愈”是第二次下诏,非第一次。D项错在将“严兵”和“迓之”分开,“严兵迓之”是部署军队迎接他的意思,就是要给韩愈一个下马威,所以词句不可断开。)11.A(师说中的“六艺”就是六经。)12.D(错误在“他恳求王廷凑放了牛元翼”。事实上,韩愈并没有直接恳求王廷凑放过牛元翼,他只是陈述事实,说朝廷中像牛元翼这样的大将多的是,然后追问王廷凑,你为何还要围困他?言外之意,你消灭了一个牛元翼,朝廷会派出更多的牛元翼来对付你。王廷凑在权衡利弊后,答应放了牛元翼。同时,牛元翼是自己突围而出的,所以D项中“王廷凑答应了他,牛元翼因此突围而出”的因果关系也不成立。)13.(1)韩愈认为刺史暗中相互勾结,便
37、上疏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审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再次贬官,做了封溪县尉。(“阴”“相党”“覆”各1分,大意2分。)(2)韩愈上书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恕他,以招引群臣进谏。(“讦牾”“宽假”“来”各1分,大意2分。文中“牾”通“忤”,触犯。)14.晓之以理。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动之以情。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明之利害。前节度使田弘正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
38、此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示之以威。韩愈暗示王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答对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他的父亲叫韩仲卿,任武昌令,有很好的政绩,离开之后,县里的百姓刻石碑来歌颂他的功德。韩仲卿最终官拜秘书郎。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
39、灵柩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华阴令柳涧犯了罪,前刺史弹劾他,但还没有得到回复,刺史就被罢免了。柳涧煽动百姓拦路向前任刺史索要部队过境时百姓服役的工钱,后任刺史对柳涧的做法很厌恶,追究他的案件,朝廷将柳涧贬为房州司马。韩愈认为刺史暗中相互勾结,便上疏惩治他们。不久,御史再一次审问,得到柳涧收受贿赂的证据,再次贬官,做了封溪县尉。韩愈因此又做了博士官。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
40、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上书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恕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侍奉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像这样狂妄,坚决不可以赦免!”于是,全国上下都感到惊惧。即使是外戚权贵,也都替韩愈说情,于是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部
41、署军队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凑说:“变乱发生, 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 所以
42、,这里的兵士不能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然后,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韩愈说:“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王廷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廷凑也就不再追赶。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15.C(C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胡马嘶风思塞草”写渴望建功立业,“吴牛喘月困沙田”写自身的困境,诗中并没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3、16. 借助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蛱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使用叠词。“扑扑”“纷纷”两个叠词用于形容春雪飞扬的样子,画面感极强。用词精练。“漫”字写出雪花溢满大地的情态,“满”字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态,“白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每点2分,共6分)【诗歌赏析】注释: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 、元稹 ,称“元和体”。 和酬:谓以诗作酬答他人。刁景纯: 宋润州丹徒人,字景纯。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礼院,四年坐院祠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嘉祐初以太常少卿使契丹,还判度支。历知扬州、宣州、湖州。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辞官后筑藏
44、春坞,收藏图书甚富。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皆爱敬之。卒年八十余。戏意:犹戏笔。梅尧臣: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初以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以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荐,授国子监直讲,累迁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载记毛诗小传等。妍:美丽。杨花:指柳絮。 扑扑:盛貌。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诗:“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漫:全部都是,满,遍。蛱蝶:ji 蝴蝶。胡马:泛指产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马。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鸟
45、巢南枝。”嘶风:(马)迎风嘶叫。形容马势雄猛。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沙田:指水边或水洲沙淤之田。旧时广东盐田亦称沙田。不解:不懂,不理解。译文:雪和春天一起归来,在新岁到来之前落下。庭院中的花木在早晨开放,鲜妍美丽。雪就像素素的柳絮铺满大地,就像纷纷的蝴蝶漫天飞舞。面对如此大雪,产自胡地的马一定会在朔风中嘶鸣,开始思念边塞的草原;吴地望月而喘的牛也会被这无边的盐田困扰吧?我这个贫穷的人今天才觉得富有,大片大片的雪花就像铜钱一样从天而降。可惜啊可惜,我只是不懂如何把它们穿起来。鉴赏:从功能上说,这是一首酬和诗;从题材上说,这是一首咏物诗。
46、首联写雪落与雪后丽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喜悦之情。上句写雪落的时间,一个“归”字,使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无情之雪的别样情趣,暗含着作者对春雪的欢迎、喜爱。下句使用比喻的手法,从侧面入手,用庭树着雪之后如同花开的奇丽之景侧面写出了雪之大、雪之美,蕴含的依然是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与赞叹。颔联运用比喻,直接描写雪之动态之美、外形之美、色彩之美。“杨花”“蛱蝶”运用借喻手法,刻画了雪之色彩之美、外形之美。“扑扑”“纷纷”运用叠词,既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又突出了杨花蛱蝶盛多的特点。“白漫地”“飞漫天”,不仅写出了雪的颜色之美,也突出了雪的动态之美。如此美丽的雪景,景中含情,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与赞叹。
47、颈联运用典故,从侧面入手,写春雪之大之烈。上句运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典故,写马面对如此雪景,一定会想思念家乡草原,发出悲切的嘶鸣。以胡马的反应,侧面表现雪之猛烈雪之大。下句运用“吴牛喘月”的典故,以吴牛为眼前漫无边际的沙田所困,侧面表现雪之猛烈雪之大。沙田属比喻,把雪覆盖的大地比喻为晒盐的盐田。这两句是作者由眼前雪景产生的联想,属于虚写。与上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意境,增添了诗歌审美趣味,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与赞叹。尾联作者展开想象,把大片大片的雪花想象为一枚一枚的铜钱。当一枚枚的“铜钱”从天而降,作者想象可以脱贫致富,不由得一阵欣喜。然而,“不解穿”三字,又写出作者的疑惑、无奈与遗憾。看来,还是要继续贫下去。这一想象奇特,比喻形象,兼用夸张,突出了雪花之大、雪花之美,一则包含着诗人对春雪的喜爱,一则暗示着诗人的辛酸、落魄而又乐观、坚强的特点。17.(1)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8.C(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词后一般不能与“到”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