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78454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65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栏目索引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中外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栏目索引专题概述民生问题,简单讲就是有关国民的生存、发展、福利的问题,也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它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本专题重在通过梳理近代以来中外各国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揭示民生问题对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专题概述栏目索引知识整合一、中国近代、现代民生问题一、中国近代、现代民生问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试图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但他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

2、的土地问题。知识整合栏目索引知识整合2.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栏目索引知识整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

3、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19521956年政府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栏目索引知识整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运动

4、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1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栏目索引知识整合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二、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二、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1.俄国(1)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因此它的实质是

5、对农民的掠夺,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2)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栏目索引知识整合2.美国(1)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要,有利于美国西部的开发,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2)1933年罗斯福新政,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农业政策,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3.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推行地税改革。栏目索引知识整合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2.二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6、。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四、历史启示四、历史启示 1.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必须关注民生。2.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栏目索引命题分析本专题在河北中考中常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问题考查,以政史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复习重点:了解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与教训;了解近现代西方各国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本专题考查角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1)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不同阶级提出的民本思想,如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本思想由于其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践;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利

7、益放在首位,在实践中逐渐找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正确道路。(2)考查中西方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理论和社会实践。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中国则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探索出具有命题分析栏目索引命题分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3)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民生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栏目索引专题演练一、选择题1.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下列人物中最早关注

8、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B )A.李鸿章B.孙中山C.林则徐D.康有为专题演练解析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故选B。栏目索引专题演练2.民国十三年八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说:“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表明孙中山先生(C )A.认为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目标一致,过程迥异B.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C.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确立三大政策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据材

9、料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指导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阶级性质不同,目标不可能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土地国有问题,也不能说明孙中山认为土地国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途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尝试寻找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孙中山接受俄国式发展道路,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栏目索引专题演练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层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层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C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 年831971161802721953 年3743550407A.新中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

10、颁布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本题通过提供“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层结构变动情况表”,考查土地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由表格中的统计数据可知,到1953年时,贫农、雇农大量减少,中农增加,富农、地主消失,可知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故选C。栏目索引专题演练4.下图是创作于1958年的漫画。出现漫画所示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本题属于漫画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漫画创作的时间“

11、1958年”,再结合漫画的寓意作出判断。“大跃进”运动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犯了“左”倾错误,在生产领域出现“浮夸风”,导致出现漫画所示的历史现象。栏目索引专题演练5.有学者在评述20世纪某时期中国农村制度变革史时说:“在生产管理上,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该制度变革的核心内容是(B )A.建立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耕者有其田”解析解析据材料中的“由大兵团作战转变为各自作战”“农村社会实现了生活单元与生产单元的统一”可知,该学者评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核心内容是“包产到户”,故选B项。栏目索引专题演练6.民生

12、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B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大力发展教育 D.提倡“文明开化”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注意题干的要求,即“民生问题”;二是准确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均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二者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只有农民的土地问题,故选B。栏目索引专题演练7.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

13、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据此推断,列宁当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B )A.余粮收集制B.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农业集体化政策D.提倡种植玉米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十月革命是1917年,四周年是1921年,根据材料中的“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进行了经济政策的调整: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体现为:“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B项正确。栏目索引专题演练8.我国曾推行过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

14、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A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罗斯福新政中采取兴办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扩大了国内市场,拉动了消费,促进了生产恢复,与材料中“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信息内容相近。故选A。栏目索引专题演练9.下面表格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份报告,其反映的主要信息是(B )A.苏联农业取得显著成就B.二战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C.斯大林体制的

15、弊端显现D.经济大危机困扰着苏联时间(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10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内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联人民的粮食人均产量和肉类人均产量都在下降,这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这与斯大林体制只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选C。栏目索引专题演练10.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

16、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B )A.刺激社会消费B.缓和社会矛盾C.改善劳资关系D.美化政府形象解析解析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其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故选B。栏目索引专题演练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 曾参加过同盟会的无党派人士叶恭绰感慨地说:“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都没有办到今天(1950年6月28日)得毛主席来办到,实在是可以告慰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的。孙先生说的未成功,现在可由毛主席替他成功了。”(1)材料中“今天(1

17、950年6月28日)得毛主席来办到”所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主席替他成功”的具体事件及其意义。栏目索引专题演练答案答案(1)新中国成立,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2)19501953年(或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解析解析第(1)问,需弄清材料中“今天(1950年6月28日)得毛主席来办到”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可知,指的是孙中山先生在“民生主义”中要解决的农民

18、土地问题。这一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来解决的。因此,回答出土地改革的前提条件即可。第(2)问,回答出土地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即可。栏目索引专题演练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栏目索引专题演练材料二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

19、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材料三 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1953年9月,农民诗人王老九第一次坐上火车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更忙碌了,一直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自己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栏目索引专题演练1958年各地普遍实行了全民供给制,吃饭不要钱的梦想变为现实,托儿所、公共食堂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人们看来,这就是共产主义生活的雏形。徐水当地的农民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自己的,其他都归公了。”19

20、78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土地龟裂,此时越来越多的安徽农民知道了“万里”这个名字。“要吃米,找万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11月,他主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会议通过被简称为安徽六条的文件,规定实行定任务、定产量的生产责任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栏目索引专题演练(2)材料二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为解决民生问题还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三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发生的三次变革,请选择其中的一次变革进行评价。(4)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建立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认识?栏目索引专题

21、演练答案答案(1)民生主义不符合国情。(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兴办大量的公共工程。(3)示例一: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示例二:建立人民公社,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示例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4)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认识:要重视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等。(言之有理即可)栏目索引专题演练解析解析第(1)问,需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来分析。第(2)问,需判断出材料二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回答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的其他措施即可。第(3)问,需判断出材料三中的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发生的三次变革是什么。由材料三可判断第二段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第三段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四段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任选其一,答出其影响即可。第(4)问,需联系教材相关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九社会保障关注民生-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民生问题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