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815996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家好大家好糖 代 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本本 章章 重重 点点1.糖异生糖异生 2.血糖血糖 3.糖酵解糖酵解4.糖有氧氧化糖有氧氧化 5.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1糖酵解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糖酵解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请写出蚕豆病的发病机理?请写出蚕豆病的发病机理?3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意义是什么?4维生素维生素B缺乏对糖代谢有何影响?缺乏对糖代谢有何影响?5解释糖尿病时高血糖与糖尿现象的生化机制。解释糖尿病时高血糖与糖尿现象的生化机制。6肌糖原和肌糖原有何不同的代谢去处?为什么?肌糖原和肌糖原有何不同的代谢去处?为什么?7严重缺氧

2、情况下可否导致酸中毒?为什么?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否导致酸中毒?为什么?糖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聚物。糖的化学糖的化学(课外了解课外了解)(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OHOHHHOHHOHOOHOOHHHHOHOHHOHHCH2OH葡萄糖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已醛糖果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已酮糖 OHOHOHOHHHOHHOH1.单糖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不能再水解的糖。OOHOHHOH2CHHOHHCH2OHOOHHHOHHOHHOHH

3、CH2OHOHHHHOHOHOHHOH2COHOHOHOHHOHHHOH半乳糖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已醛糖 核糖核糖(ribose)戊醛糖戊醛糖 OHHOHHOHOHOH2.寡糖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麦芽糖 (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蔗蔗 糖糖(sucrose)葡萄糖葡萄糖 果糖果糖乳乳 糖糖(lactose)葡萄糖葡萄糖 半乳糖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3.多糖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常见的多糖

4、有淀淀 粉粉(starch)糖糖 原原(glycogen)纤维素纤维素 (cellulose)淀粉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淀粉颗粒 糖原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作为植物的骨架-1,4-糖苷键糖苷键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所必需。4.结合糖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糖脂(glycolipid

5、):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常见的结合糖有 第第 一一 节节 概概 述述1.氧化供能氧化供能 糖的主要功能糖的主要功能 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如糖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物质的原料-重要的碳源。重要的碳源。4.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2.2.贮存能量贮存能量,维持血糖维持血糖-以糖原贮存。以糖原贮存。3.其他物质的原料其他物质的原料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

6、等的组成成分。葡萄糖葡萄糖 酵解途径酵解途径 丙酮酸丙酮酸 有氧有氧 无氧无氧 H2O及及CO2 乳酸乳酸 糖异生途径糖异生途径 乳酸、氨基酸、甘油乳酸、氨基酸、甘油 糖原糖原 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核糖核糖 +NADPH+H+淀粉淀粉 消化与吸收消化与吸收 ATP 三、糖的消化与吸收三、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一)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主要在

7、小肠,少量在口腔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三糖(40%)(25%)-临界糊精临界糊精+异麦芽糖异麦芽糖 (30%)(5%)葡萄糖葡萄糖 唾液中的唾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 -临界糊精酶临界糊精酶 消化过程消化过程 肠粘膜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刷状缘刷状缘 胃胃 口腔口腔 肠腔肠腔 胰液中的胰液中的-淀粉酶淀粉酶 (二)糖的吸收(二)糖的吸收1.吸收部位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小肠上段 2.吸收形式吸收形式 单单 糖糖 ADP+Pi ATP G Na+K+Na+泵泵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 肠肠腔腔 门静脉门静脉 3.吸收机制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依赖型葡萄糖转

8、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刷状缘刷状缘 细胞内膜细胞内膜 4.吸收途径吸收途径 小肠肠腔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 门静脉门静脉 肝脏肝脏 体循环体循环SGLT 各种组织细胞各种组织细胞 GLUT GLUT: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种葡萄糖转运体体(GLUT 15)。第第 二二 节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

9、速动用的能量储备。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肌肉:肌糖原,小于肌肉:肌糖原,小于4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肝脏:肝糖原,小于肝脏:肝糖原,小于 100g,维持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水平 糖糖 原原(glycogen)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一、糖原的合成代谢 合成部位合成部位(一)定义(一)定义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指由葡萄糖合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成糖原的过程。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细胞定位:胞浆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UDPG焦磷酸化酶

10、焦磷酸化酶 G-1-P UTP UDPG PPi 糖原糖原n+1 UDP G-6-P G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己糖己糖(葡萄糖葡萄糖)激酶激酶 糖原糖原n Pi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肝)磷酸酶(肝)糖原糖原n *糖原合成的总结糖原合成的总结1.糖原合成需要引物糖原合成需要引物2.糖原合酶是关键酶糖原合酶是关键酶3.糖原合成是耗能的过程糖原合成是耗能的过程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关键酶关键酶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 肌糖原和肌糖原有何不同的代谢去

11、处?为什么?肌糖原和肌糖原有何不同的代谢去处?为什么?由于肌肉组织中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不存在葡萄糖-6-6-磷酸酶磷酸酶,所以,所以生成的生成的6-6-磷酸葡萄糖不能直接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磷酸葡萄糖不能直接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肌肉:肌糖原,肌肉:肌糖原,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 肝脏:肝糖原,肝脏:肝糖原,维持血糖水平维持血糖水平 1.葡萄糖单元以葡萄糖单元以-1,4-1,4-糖苷糖苷 键键形成长链。形成长链。2.约约10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枝,分

12、枝处葡萄糖以-1,6-1,6-糖苷键糖苷键连接,连接,分支增加,溶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解度增加。3.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被酶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ATP ADP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肝)葡萄糖激酶(肝)(二)(二)1-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6-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

13、糖 *UDPG可看作可看作“活性葡萄糖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糖供体。UTP 尿苷尿苷 PPPPPi UDPG焦磷酸化酶焦磷酸化酶 3.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2Pi+能量能量 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OHHOOHHOHHOHHOHCH2OHHP P P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OHHOOHHOHHOHHOHCH2OHHP P P尿苷尿苷P尿苷尿苷P P糖原糖原n+UDPG 糖原糖原n+1+UDP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

14、ase)UDP UTP ADP ATP 核苷二磷酸激酶核苷二磷酸激酶4.-1,4-糖苷键式结合糖苷键式结合 *糖原糖原n 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糖原引物(primer),作为作为UDPG 上葡萄糖基的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接受体。糖原糖原n+UDPG 糖原糖原n+1+UDP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四)糖原分枝的形成(四)糖原分枝的形成 分分 支支 酶酶 (branching enzyme)-1,6-糖苷键糖苷键 -1,4-糖苷键糖苷键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定义定义*亚细胞定位:亚细胞定位:

15、胞胞 浆浆 *肝糖元的分解肝糖元的分解 糖原糖原n n+1 +1 糖原糖原n+1-n+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 1.1.糖原的磷酸解糖原的磷酸解糖原分解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习惯上指肝糖原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脱枝酶脱枝酶 (debranching enzyme)2.脱枝酶的作用脱枝酶的作用 转移葡萄糖残基转移葡萄糖残基水解水解-1,6-糖苷键糖苷键 磷磷 酸酸 化化 酶酶 转移酶活性转移酶活性 -1,6糖苷糖苷酶活性酶活性 1-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1-磷酸

16、葡萄糖转变成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4.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酶 (肝,肾)(肝,肾)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G-6-P的代谢去路的代谢去路G(补充血糖)(补充血糖)G-6-P F-6-P(进入酵解途径)(进入酵解途径)G-1-PGn(合成糖原)(合成糖原)UDPG 6-磷酸葡萄糖内酯磷酸葡萄糖内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小小 结结 反应部位:胞浆反应部位:胞浆 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四、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关键酶关键

17、酶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磷酸化酶 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这两种关键酶的重要特点:*它们的快速调节有它们的快速调节有共价修饰共价修饰和和变构调节变构调节二二种方式。种方式。*它们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它们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化而相互转变。调节有调节有级联放大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作用,效率高;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活性变化相反;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受激素调

18、节。受激素调节。1 1.共价修饰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腺苷环化酶腺苷环化酶 (无活性)(无活性)腺苷环化酶(有活性)腺苷环化酶(有活性)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受体受体 ATP cAMP PKA(无活性无活性)磷酸化酶磷酸化酶b激酶激酶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糖原合酶-P PKA(有活性有活性)磷酸化酶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a-P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b激酶激酶-P Pi 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1 Pi Pi 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1 磷蛋白磷酸酶磷蛋白磷酸酶-1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P

19、KA(有活性)(有活性)2.别构调节别构调节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紧密型(T)和和疏松疏松型型(R),其中,其中T型型的的14位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饰调节。述的共价修饰调节。*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磷酸化酶磷酸化酶 a(R)疏松型疏松型磷酸化酶磷酸化酶 a (T)紧密型紧密型葡萄糖葡萄糖 肌肉内糖原代谢的二个关键酶的调节与肝糖原不同肌肉内糖原代谢的二个关键酶的调节与肝糖原不同 *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调的调节,而肌肉主要受节,而肌肉主要受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调节。调节

20、。*肌肉内糖原合酶及磷酸化酶的变构效应物主肌肉内糖原合酶及磷酸化酶的变构效应物主要为要为AMP、ATP及及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糖原合酶糖原合酶磷酸化酶磷酸化酶a-P磷酸化酶磷酸化酶bAMPATP及及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调节小结调节小结 双向调控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双重调节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调节各有特点: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调节各有特点:如:分解肝糖原的激素主要为如:分解肝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21、,分解肌糖原的激素主要为分解肌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关键酶调节上存在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级联效应。关键酶都以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而相互转变。第第 二二 节节糖的分解代谢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氧化一、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糖酵解)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糖酵解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的定义*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糖酵解的反应部位: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浆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

22、乳酸(lactate)的的过程称之为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糖酵解。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称之为为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葡萄糖葡萄糖磷酸化为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ATP ADPMg2+己糖激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Glu G-6-P F-6-P F-1,6-2PATP ADP ATP ADP 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

23、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葡萄糖葡萄糖 O CH2HO H HOOHH OH H OH H H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G-6-P)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分别称为至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型,称为为葡萄糖激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生化意义生化意义:型利于高浓度降糖型利于高浓度降糖合成糖原合成糖原 其他利于低浓度供能其他利于低浓度供能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转变

24、为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己糖异构酶己糖异构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P P O CH2OH HOOHH OH H OH H H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F-6-P)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转变为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ATP ADP Mg2+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

25、激酶-1-1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CH2OHOCCCCCH2OOHOHOHHHP PP P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磷酸己糖裂解成

26、裂解成2分子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 醛缩酶醛缩酶(ald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CH2OHCOCH2POCH2P PO 磷酸丙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GluG-6-PF-6-PF-1,6

27、-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丙糖异构酶 (phosphotriose isomerase)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CH2OHCOCH2POCH2P PO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氧化为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二磷酸甘油酸酸 Pi、NAD+NADH+H+3-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

28、醛脱氢酶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HOCHOHCHOHOHCH2POCH2P PO1,3-二磷酸二磷酸甘油酸甘油酸 O=CCOHCH2POP POP PO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

29、激酶 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1,3-二磷酸二磷酸 甘油酸甘油酸O=CCOHC

30、H2POP POP PO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OHCH2POP PO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变位酶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

31、te mutase)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OHCH2POP PO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CH2POP POOHOH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转变为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烯醇化酶(enol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COOHCCH2POP POOHOH+H

32、2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PEP)COOHCCH2P POADP ATP K+Mg2+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丙酮酸磷酸二磷酸二羟丙酮羟丙酮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转变成丙酮酸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

33、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HCCH2P PO丙酮酸丙酮酸 COOHC=OCH3 (二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丙酮酸丙酮酸 乳酸乳酸 反应中的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来自于上述第6 6步反步反应中的应中的 3-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LDH)NADH+H+NAD+COOHCHOHCH3COOHC=OCH3E1: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E2: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E3: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NAD+乳乳 酸酸 糖酵解的代谢途径糖酵解的代谢途径GluG-6-PF-6-PF-1,6-2PATP ADP ATPADP1,3-二磷

34、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 丙丙 酮酮 酸酸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NAD+NADH+H+ADP ATP ADP 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2E1E3NADH+H+(三三)糖酵解小结糖酵解小结 反应部位:胞浆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G G-6-P ATP ADP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ATP ADP F-6-P F-1,6-2P 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ADP ATP PEP 丙酮酸丙酮酸 丙

35、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净生成ATP数量:数量:从从G开始开始 22-2=2ATP从从Gn开始开始 22-1=3ATP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乳酸循环(糖异生)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无线粒体的细胞,如

36、: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3.2,3-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对红细胞的释氧作用二磷酸甘油酸支路对红细胞的释氧作用.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导致酸中毒。因为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导致酸中毒。因为缺氧时糖的有氧氧化不能顺利进行而糖酵缺氧时糖的有氧氧化不能顺利进行而糖酵解代谢增强,致使乳酸生成量大大增加,解代谢增强,致使乳酸生成量大大增加,堆积于血液中,发生酸中毒。堆积于血液中,发生酸中毒。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否导致酸中毒?严重缺氧情况下可否导致酸中毒?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指在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

37、彻底氧化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和CO2,并释放出,并释放出能量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要供能方式。*部位部位:胞液及线粒体胞液及线粒体 二、糖的有氧氧化二、糖的有氧氧化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G(Gn)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CO2 NADH+H+FADH2H2O O ATP ADP TAC循环循环 胞液胞液 线粒体线粒体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一)丙酮酸的氧化脱

38、羧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氧化脱羧为乙酰CoA(acetyl CoA)。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乙酰CoA NAD+,HSCoA CO2,NADH+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总反应式总反应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酶酶E1: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HSCoANAD+辅辅 酶酶 TPP 硫辛酸(硫辛酸()HSCoA FAD,NAD+SSL维生素维生素B B缺乏对糖代谢有何影响?缺乏对糖代谢有何影响?维生素维生素B B是丙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重要

39、是丙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重要辅酶辅酶TPPTPP的组成成分。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是的组成成分。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是糖的有氧氧化的重要环节;维生素糖的有氧氧化的重要环节;维生素B B缺乏可缺乏可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受阻,影响糖的有氧氧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受阻,影响糖的有氧氧化,终致丙酮酸积聚化,终致丙酮酸积聚,能量生成障碍和乳酸生能量生成障碍和乳酸生成过多。成过多。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40、由于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所有的反应均在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中进行。(二)乙酰(二)乙酰CoACoA的彻底氧化的彻底氧化*概述概述*反应部位反应部位 CoASHNADH+H+NAD+NAD+NADH+H+FADFADH2NADH+H+NAD+H2OH2OH2OCoASHCoASHH2O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GTPGDP

41、ATPADP核苷二磷酸激酶核苷二磷酸激酶小小 结结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指乙酰CoA和和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缩合生成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的过程。的过程。,再重,再重复循环反应复循环反应 TAC过程的反应部位过程的反应部位是线粒体。是线粒体。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概念概念*机制机制 有氧时,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

42、浆在胞浆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制糖酵解的现象。三羧酸循环的要点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1 消耗一分子乙酰消耗一分子乙酰CoA,2 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3 生成生成1分子分子FADH2,3分子分子NADH+H+,2分分CO2,1分子分子GTP。整个循环反应为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关键酶有: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

43、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三羧酸循环不断补充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不断补充中间产物(四)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四)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它不仅仅产能效率高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率也高。简言之,即“供能”2.TAC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3.TAC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H+e 进入进入呼吸链呼吸链彻

44、底氧化生成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的同时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偶联磷酸化生成ATP。NADH+H+H2O、2.5ATP O H2O、1.5ATP FADH2 O 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反反应应辅辅 酶酶ATP 第第一一阶阶段段葡萄糖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1 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1,6-双磷酸果糖双磷酸果糖-1 2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2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NAD+2 2.5或或2 1.5*21,3-二磷酸甘油酸二磷酸甘油酸 2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2 1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丙酮酸丙酮酸2 1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 丙

45、酮酸丙酮酸 2 乙酰乙酰CoA2 2.5 第第三三阶阶段段2异柠檬酸异柠檬酸 2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2 2.5 2-酮戊二酸酮戊二酸 2 琥珀酰琥珀酰CoA2 2.5 2琥珀酰琥珀酰CoA 2 琥珀酸琥珀酸2 1 2琥珀酸琥珀酸 2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FAD 2 1.5 2苹果酸苹果酸 2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NAD+2 2.5 净生成净生成32(或或30)ATP NAD+NAD+NAD+(五)有氧氧化的调节(五)有氧氧化的调节关关键键酶酶 酵解途径:酵解途径: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丙酮

46、酸激酶丙酮酸激酶6-6-磷酸果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1-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概念概念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磷酸戊糖糖及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和和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的反应过程。三、磷酸戊糖途径三、磷酸戊糖途径*细胞定位:细胞定位:胞胞 液液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生成生成磷酸戊糖磷酸戊糖,NADPH+H+及及CO2(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

47、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CCCCCOOCH2OHOHOHOHHHHOHP P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 CH2OHC=OCCCH2OOHOHHHP P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 NADPH+H+NADP+H2O NADP+CO2 NADPH+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H2OH C O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 CCCCCCH2OHOHOHOHHHHOHHOP P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CCCCC=OCH2OHOHOHHHHOHOP P1.磷酸戊糖生成磷酸戊糖生

48、成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接受生成NADPH+H+。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间产物。G-6-P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NADP+NADPH+H+NADP+NADPH+H+CO2 每每3分子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列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

49、油醛和和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和和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可进入酵解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途径。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2.基团转移反应基团转移反应 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C5)3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C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7-磷酸景天糖磷酸景天糖 C7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34-磷酸赤藓糖磷酸赤藓糖 C4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 C3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50、第第二二阶阶段段 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5-磷酸木酮糖磷酸木酮糖 C57-磷酸景天糖磷酸景天糖 C7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 C34-磷酸赤藓糖磷酸赤藓糖 C4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6-磷酸果糖磷酸果糖 C63-磷酸磷酸甘油醛甘油醛 C3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C6)3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酸(C6)3 5-磷酸核酮糖磷酸核酮糖(C5)3 5-磷酸核糖磷酸核糖 C53NADP+3NADP+3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NADP+3NADP+3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CO2总反应式总反应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二九章糖类化学及糖代谢(中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