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85034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指导日常生活里,个体经常会寻求解释自己行为的原因,如“我睡过头了,所以迟到了”、“我没有好好复习,所以没考好”等,媒体报道中也经常见到对现象的解释,如“大风降温天气导致了因呼吸道疾病而就医的人数增加”、“交通事故导致了道路堵塞”等,同样,寻找和论证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实证研究的目标之一。在这方面,实验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传播研究的经典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法而得到验证的。本章目的在于介绍实验法的基本要素、特点、步骤和效度等问题,由于实验法要求控制某些变量,因此正确的实验设计是成功研究的关键,也是第三节的重点内容。目录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实验法的应用 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 第三节 实

2、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的实验法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传播科学创立,效果研究成为美国学者最重视的研究领域,在证明“媒体是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的原因”这个结论方面,实验法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且实验法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个人,恰好吻合当时效果研究重视短期的、个人式的、直接的媒介影响这股潮流。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的实验法应用1929-1932年佩恩基金会资助的“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40年代霍夫兰的说服研究60年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里的实验法应用l 微观效果研究是实验法在传播研究里最主要的应用领域l 这跟实验法自身的特征有关,微观效果研究

3、过程短,样本数量相对少,涉及变量少,容易控制外来变量和自变量。而宏观效果研究涉及变量多且难以控制,研究时间长,样本数量多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一、实验的基本要素 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有控制的一种观察活动。关于实验法的各种定义也都强调这一点,如德国学者阿特斯兰德认为,实验法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可重复的观察,其中一个或更多的自变量受到控制,以使建立起来的假设(即所确定的因果关系)有可能在不同情景中受到检验”。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一、实验的基本要素l 应用实验法时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2)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与其他变量隔离开,以

4、确保研究者观察到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其他无关的关系。(3)自变量能够被控制。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一、实验的基本要素 只有那些能够使研究者进行控制的研究问题,才能够采用实验法来研究,比如,实验法不能回答“是不是接受暴力媒介信息越多,则个人越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因为研究者不可能找到一些实验对象,然后记录他们每时每刻接收到的暴力媒介信息,再追踪他们的日常行为轨迹,看他们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因素无法控制(比如无法记录个人每一次接收暴力媒介信息的实际情况、无法追踪个人的日常生活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一)实验过程中的变量自变量(刺激变

5、量、实验变量):两分变量因变量(实验对象对刺激变量的反应)外来变量:随机分组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二)前测和后测前测:实验刺激前对因变量的测量后测:实验刺激后对因变量的测量前测和后测使用的测量工具通常是一致的。有时候,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实验研究可以只有后测没有前测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三)实验组和控制组参与实验过程的研究对象也被称为实验单位(test unit)或实验主体(subject),他们通常都是自愿参与研究的个人。实验组:接受实验刺激的组控制组:不给予实验刺激的组有些实验设计也可能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控制组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二、实验法的特点 实验法的基本逻辑是:在

6、控制外来变量的情况下,有意地改变变量一(自变量),如果变量二(因变量)也随之变化,就说明变量一是变量二的原因。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二、实验法的特点(一)实验法的优点1、可识别因果关系2、可控性强3、可复制性4、成本相对较低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二)实验法的缺点1、霍桑效应2、实施控制复杂、困难3、受限的研究范围4、受限的研究假设个数5、不能推断总体6、面临更多的研究伦理指责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三、实验的类型(一)实验室实验在人造的隔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二)田野实验(实地实验、现场实验)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四、实验中的控制 “控制”在实验研究中意味

7、着研究者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每个要素都能够精确地用数字表示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无法测量或不需要测量某些变量,那么就让它对因变量的影响降低为零。排除了所有对因变量的其他解释之后,剩下的就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思考:l 实验控制不严格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l 实验控制要从哪几方面进行?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四、实验中的控制(一)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二)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第二节 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四、实验中的控制(三)对实验主体的控制1、随机分组 2、配对分组(四)对研究者的控制1、单盲法 2、双盲法对自变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1)能否有效地将自变量与其他外来变量分开,使得它们对因变量的

8、影响也被有效隔离起来,这样,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能够被测量的。(2)确认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控制或改变自变量,研究者要通过控制实验刺激的强弱或有无来测量因变量的变化。第三节 实验设计 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考虑和规划,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实验过程里的一部分,专指研究者对变量、分组、前测、后测的规划。实验法的特点在于研究者的严格控制,实验设计就是保证严格控制的途径之一。第三节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的基本符号(坎贝尔&斯坦利,1963)-R代表对样本进行随机抽样或分组-M代表对样本进行配对分组-X代表对自变量的一种处理或者刺激-O代表观察或者测量的过

9、程:O通常有下标,表示观察或测量次数第三节 实验设计一、前实验设计(一)单组后测设计(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三)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静止比较设计)第三节 实验设计二、准实验设计(一)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二)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三)多组时间序列设计第三节 实验设计二、准实验设计 准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的缺陷跟非对等群体后测设计一样,都是无法排除实验主体分组过程中的偏见。比如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结果呈现出较大差异,那么研究者就难以断定造成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否在于他们接受了实验刺激,也可能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的人际沟通增加了他们的知识。第三节 实验设计三、完全实验设计(一)

10、对等群体前测-后测设计(二)对等群体后测设计(三)所罗门四组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用途在于:(1)通过比较第一组和第二组,可以看出随机分组手段是否分出了两个对等的群体,如果第一组的前测结果、第二组的前测和后测结果都差不多,同时都与第一组的后测结果表现出了较大差异,那么就可以排除分组不当造成的误差。同理,比较第三组和第四组,只有第三组的后测结果和第四组的后测结果相差较大,才能够认为研究者在分组过程中的偏见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因而实验分组是有效的。所罗门四组设计的用途在于:(2)通过比较第二组和第四组,可以看出前测是否造成了实验主体对后测的敏感性降低,如果第二组和第四组的后测结果相同,那么前测造成的因

11、变量误差就能被排除。(3)如果前测对后测没有造成影响,那么通过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可以看出测量效应和实验刺激手段结合在一起是否引起了误差(即外来变量的互动效应,见第四章里有关内在效度的部分)。第三节 实验设计四、更复杂的实验设计因子设计第三节 实验设计四、更复杂的实验设计因子设计 前面的实验设计都只涉及了一个自变量的情况,在传播研究中,研究者经常碰到需要研究两个以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问题,而且传播现象是复杂的,造成传播效果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的,当涉及两个以上自变量的时候,就要用到因子设计。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一、实验法的步骤1、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 2、确定实验环境3、进行实验设计

12、 4、招募志愿者参与实验5、进行试测 6、执行实验7、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只有那些研究者能够控制自变量的问题才适合使用实验法,而且实验法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个人,实验过程一般是研究者进行前测,让实验主体接触某种类型的媒介文本(实验刺激),然后进行后测,比较测量结果,总结实验刺激的效果,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刺激的种类来比较不同实验刺激的效果,因此,那些关于大众传播宏观效果、大众传播社会环境、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特征、媒介文本内容特征的研究问题都不能够使用实验法。执行实验:研究者和实验主体都进入实验场地,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实验,这也是收集实验数据的阶段。这一步骤包括“前测刺激后测”三

13、个环节。前测或刺激开始之前,为了争取实验主体的配合,研究者还需要集中向他们详细解释实验过程,以使每个人接收到的关于实验过程的指示都是一样的。后测结束之后,研究者应该争取跟实验主体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实验设计的意见、对研究问题的看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一般以量化数字的形式呈现,需要运用统计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该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在研究报告里。常用的统计手段就是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以及前测和后测的差异,求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关系,当涉及多个自变量时,还要考虑单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和自变量互动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研究者也要反思实验过程中是否有不受控制的外来变量降低了

14、实验结果的内在效度。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二、实验的误差(一)测量工具不准确实验法经常采用问卷或物理仪器来记录实验主体的变化,如果这些测量工具不准确,比如用测量报纸公信力的问卷来测量报纸可读性、观察人员对实验主体阅读报纸的时间的记录不准确等,都会产生测量误差。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二、实验的误差(二)外来变量不受控制 外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实验法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威胁实验结果内在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控制外来变量,最好是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内在效度,但是人工环境可能会限制结果的推广性和概括性,又会降低外在效度。所以,必须进行权衡。第四节 实验法的实施二、实验的误差(三)分组过

15、程中的随机误差 实验法很少采用概率抽样手段获得研究对象,实验主体都是招募来的志愿者,研究样本又是小规模,因此,通过随机分组手段并不能完全取消这些实验主体本身所带有的个人特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相反,有时候,这些个人特征也需要被测量,以估计它们所引起的误差。【思考题】1 什么是实验法?它包含哪些基本要素?具有哪些特点?2 实验法分成哪两种?各自具备哪些特点?3 什么是实验法中的“控制”?怎样在实验过程里实施控制?【思考题】4 如果一位研究者想运用实验法来了解人民日报读者对报纸的评价,招募了100位志愿读者参与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并设计一个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方案。5 造成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课件第七章 实验法.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