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孔子到孟子从孔子到孟子之之夫子自道夫子自道子曰:子曰:“吾十有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四十而不惑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注释】(1)有:同有:同“又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
2、见也能正确对待。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矩,规矩。【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而不越出规矩。”【评析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
3、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
4、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补充补充】总角:指童年。总角:指童年。语出语出诗经诗经,如,如诗诗卫风卫风氓氓“总角之宴总角之宴”,又,又齐齐风风甫田甫田“总角兮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5、总角”。陶渊明。陶渊明荣木荣木诗序: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垂髫”代指童年。代指童年。潘岳潘岳藉田赋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被褐振裾,垂髫总发。”束发:指青少年。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大戴礼记记保傅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及笄:指女子15岁。岁。语出语出礼记礼记内则内则“女子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十有五年而笄”。“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
6、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待字”。语出语出后汉书后汉书曹皇后记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待年”。弱冠:指男子弱冠:指男子20岁。岁。语出语出礼记礼记曲礼上曲礼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咏史诗之一:诗之一:“弱冠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而立:指而立:指30岁。岁。语出语出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以后称三
7、十岁为“而立而立”之年。之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长清僧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立:指而立:指30岁。岁。语出语出论语论语为政为政“三十而立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而立”之年。之年。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长清僧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衍之年。语出语出礼记礼记曲礼上曲礼上“五十曰艾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老年
8、头发苍白如艾艾60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古稀:指古稀:指70岁。岁。语出杜甫语出杜甫曲江曲江诗: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来稀。”亦作亦作“古希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白首”。黄发:指长寿老人。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
9、语出诗经诗经,如,如诗诗鲁颂鲁颂宫宫“黄发台背黄发台背”。老。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语出诗经诗经,如,如诗诗大雅大雅行苇行苇“黄台背黄台背”,“台台”与,与,“鲐鲐”通用。通用。尔雅尔雅释诂释诂:“鲐背,寿鲐背,寿也。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期颐:指百岁。语出语出礼记礼记曲礼上曲礼上“百年曰期,颐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到处不妨闲卜筑,流
10、年自可数期颐。筑,流年自可数期颐。”【原文原文】颜渊、季路侍颜渊、季路侍(1)。子曰:。子曰:“盍盍(2)各言尔志。各言尔志。”子路子路曰: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颜渊曰:“愿无伐愿无伐(3)善,无施劳善,无施劳(4)。”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盍:何不。(3)伐:夸耀。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11、。(5)少者怀之:年轻人使之怀念我。少者怀之:年轻人使之怀念我。【译文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有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遗憾。”颜渊说: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孔子说: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使之安逸,朋友使之
12、信任(我的志向是)年老的使之安逸,朋友使之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使之怀念我。我,年轻的子弟使之怀念我。”【评析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仁德”。【原文原文】子曰: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也。”【译文
13、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评析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生而知之。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
14、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述而篇第七述而篇第七【本篇引语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而厉,威而不猛
15、,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原文原文】子曰:子曰:“饭疏食饭疏食(1),饮水,曲肱,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注释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饭疏食,饭,这里是“吃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粗粮。(2)曲肱:肱,音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即
16、弯着胳膊。【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评析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
17、是坚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原文原文】叶公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注释注释】(1)叶公:叶,音叶公:叶,音。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
18、以叫叶公。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译文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评析评析】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
19、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宪问篇第十四宪问篇第十四【本篇引语本篇引语】本篇共计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君子
20、思不出其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的义利观等。【原文原文】子曰: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译文译文】孔子
21、说: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惧。”子贡说: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评析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子罕篇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原文原文】孟子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
22、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译文】孟子说:孟子说:“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所喜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要义。存而要义。【原文原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23、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译文译文】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但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但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原文原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24、而有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译文】假使人们所喜爱的没有什么超过生存的了,那么假使人们所喜爱的没有什么超过生存的了,那么凡是可以保命的手段,哪样不采用呢?假使人们所憎恶的凡是可以保命的手段,哪样不采用呢?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什么超过死亡的了,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没有什么超过死亡的了,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样不去干呢?按这么做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却不去做,按样不去干呢?按这么做就能生存,然而有
25、人却不去做,按这么做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干,由此可见,所喜这么做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干,由此可见,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是贤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是有的,只是贤人能不丧失它罢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是有的,只是贤人能不丧失它罢了。了。【原文原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
26、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
27、万)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