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阶段提升练 (七 )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85 分 )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 民的抗争 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1 军队素质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之一 2 晚清政府 中央集权危机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4 民族工 业发展 与社会 生活的 变迁 清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 5 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6 铁路修建与国计民生 7 大众媒体开启民智 8 思想解放 与 理论成果 维新派主张变法的态度 9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10 新文化运 动的目的 11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2 综合 13、 14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2、 ,每小题 4 分 ,共 48 分 ) 1.(2017 河南大联考 )1895 年 4 月 8 日 ,泰晤士报说 :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 ,“ 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 ,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 。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英国 ( )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D.干涉会得到清廷的回报 解析 :A 根据所学知识 ,英国的利益增加是因为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A 项正确。 B 项说法只 能表明 “ 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 ”, 不能解释 “ 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B 项错误 ;依据时间和 “ 辽东半岛的割让 ” 等信
3、息可知材料反映马关条约签订对英国的影响 ,C 项错误 ;干涉还辽的三国是俄、德、法 ,没有英国 ,D 项错误。 【新知生成】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片面最惠国待遇 ,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 ,但 它们并不以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 ,因此是 “ 片面 ” 的 ,单方面的。 2.下面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嗣查表。据此可推知 ( ) 年龄 (岁 ) 身高 (cm)
4、体重 (kg) 胸围 (cm) 呼吸伸缩差 (cm) 肺气容量 (mL) 握力 (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 631 41 清兵 29.8 166.65 54.75 79.5 10.24 3 129 31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 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C 表格内容反映的是身体素质 ,不能等同于战斗素养 ,故 A 项错误 ;战争结局是由人心向背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 ,军人体质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故 B 项错误 ;就各项数据来看 ,清军士兵身体素质落
5、后于日军士兵 ,间接反映了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 ,故 C 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清军战斗精神的信息 ,故 D 项错误。 3.1900 年 ,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 “ 一决雌雄 ” 的上谕 ,要求各省 “ 北上勤王 ”, 张之洞、刘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 “ 拒不奉诏 ”, 随后与列强签订了 “ 东南互保 ” 协议 ,约 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 “ 两不相扰 ” 。这一事件 ( ) A.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 C.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 解析 :A 根据材料汉族东南大员与列强签订 “ 东南互保 ” 协议而不
6、遵从皇命与八国联军抗战 ,反映中央权力衰微地方权力增大 ,故 A 项正确 ;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中国战败的主要因素 ,故 B项错误 ;“ 汉族东南大员 ” 不能代表整个汉族 ,故 C项错误 ;D项中 “ 开始 ” 表述错误 ,洋务运动时期 ,地方实权派已介入国家涉外事务。 4.(2017 山 东潍坊期末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 中华民国国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财产 ? 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 ;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 。这些规定 ( ) A.使国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7、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而颁布 ,但随着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没有发挥维护共和的作用 ,国民真正获得自由民主与史实不符 ,故 A 项错误 ;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不 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故 B 项错误 ;从材料中 “ 有 ? 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 、国民 “ 一律平等 ”, 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否定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内容 ,故 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国民的权利 ,不能反映出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故 D项错误。 【新知生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 (1)民主程序 :由参议院制定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
8、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2)权力归属 :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 ,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 ,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3)政体运作 :实行三权分立 ,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5.(2018 山东青岛质检 )读图 ,17231903 年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 ) A.工商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扩大 C.农业不断衰落 D.税收负担的加重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A 根据统计图可知 ,农业税几乎没有变化 ,工商杂税在 18491903 年增长较快 ,这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故选 A 项。图中不能体现对外贸易和税
9、收负担情况 ,可排除 B、 D 两项。农业税变化不大不能说明农业衰落 ,可排除 C 项。 6.(2018 福建福州月考 )19021903 年 ,英、美、日先后与中 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 ,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 ,由海关征收 “ 出厂税 ” 。这一条款的施行( ) A.加强了列强对中国海关控制 B.有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解析 :C 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 “ 由海关征收 出厂税 ”, 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 ,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故 C 项正确。 7.郑观应曾在盛世危言中说 :“ 不知铁路之旁 ,其左
10、右歧路 ,人马皆能行走 ,火车所运货物应于某处卸载者 ,仍须车马接运 ,且物产之流通益广 ,则人夫之生计益增 ,何 害之有 ?” 这一言论出现的原因是 ( ) A.修建铁路有百利而无一害 B.驳斥修建铁路夺民生计 C.挽救洋务运动的失败局面 D.表明自己是早期维新派 解析 :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讲修建铁路依然能够促进货物运输和物流发展 ,有益于人民生计的发展 ,可知这一言论针对以修建铁路损害民之生计为借口反对修建铁路之人 ,故答案为 B项。 8.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 )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
11、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 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解析 :A 甲午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申报报道日本相关事宜 ,反映出媒体对日本的关注从而使国人知本国之不足 ,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故选 A 项。从报道的内容看 ,没法得出清政府放松对舆论的监控 ,排除 B 项 ;甲午战前 ,部分先进人士已对日本有较深刻的认识 ,“ 开始关注 ” 表述错误 ,C 项排除 ;仅从申报一家报纸无法得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排除 D 项。 9.(2017 河北石家庄质检 )“ 能变则存 ,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 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 “ 维新派变法必
12、须 是全面的 大变 , 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 小变 ” 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 跪着 ” 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解析 :B 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张 “ 全面的 大变 ”, 结合所学知识 ,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 ,故 “ 全面的 大变 ” 体现了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B 项正确。 10.(2017 山东济宁期末 )1903 年 ,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 :“ 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 ,如黑白之不能混淆 ;如东西之 不能易位。 ” 该言论从本质上反映出 (
13、 ) A.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近代中国的时代潮流发生重大变化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C 革命派与改良派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不能体现材料内容的本质 ,故 A 项错误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变化 ,故 B 项错误 ;材料 “ 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 ,如黑白之不能混淆 ;如东西之不能易位 ” 体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由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故 C 项正确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仍然停留在政治制度的层面 ,故 D 项错误。 11.(2017 山东枣庄期末 )新青年刊文指出
14、:“ 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 ? 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 ,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 ,不在政治之形式。 ”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 )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解析 :C 材料中的新青年刊文主张反对专制、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其根本在于形成 “ 人民舆论 ”, 促进国民真正的民主意识的觉醒 ,“ 政治实质之变更 ,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 ” 强调了当时的紧迫任务是开展民众启蒙 ,故选 C 项。 A、 D 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故排 除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之后 ,已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的任务 ,故 B 项错误。 12.(2018 湖北黄冈调研 )在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之际 ,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 ;“ 回顾百年 ? 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 ” 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目的具有复杂性 B.过程具有曲折性 C.内容具有广泛性 D.启迪了民族意识 解析 :C 由材料 “ 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唯一共通之处 ” 可知是各阶层对新文化的运动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