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6 讲 从 “ 百家争鸣 ” 到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7 江苏单科 T4) 孔子思想和宋明理学比较 1.在新情境、新材料中深入挖掘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特别是儒家学派的观点。 2.理解道家、法家和儒家关于治国理念的内涵和异同。 3.特别注重儒学思想体系中的“ 正能量 ” , 及其对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意义。 (2013 江苏单科 , T2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政治主张 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 (2014 江苏单科 ,
2、 T1)董仲舒儒学与原始儒学的比较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 知识点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 ,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政治:周王室衰微 , 诸侯纷争 , 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 “ 士 ”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出现 私人讲学 ,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2)文 化: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 知
3、识点二 先秦诸子思想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影响 儒家 孔子 (1)政治: 思想核心是 “ 仁 ” ; 强调统治者“ 以德治民 ” ; “ 克己复礼 ” 。 (2)教育:“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使儒学体系更 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孟子 (1)政治: “ 仁政 ” ; 提出 “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 “ 性本善 ” 荀子 (1)政治: “ 仁义 ” 和 “ 王道 ” , 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 ” 。 (2)伦理:提出 “ 人之性 恶 ” 道家 老子 (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 ” ; (2)提出“ 无为而治 ”
4、 的政治主张; (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开创道家学派 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 ,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道家思想得到发展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 以法治国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易错易误】 区分诸子百家治国理念的特点 儒家思想是 “ 德治 ” 与 “ 仁政 ” ;道家是 “ 无为而治 ” 的思想;法家是 “ 以法治国 ” 的思想;【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墨家是 “ 选贤任能 ” 的思想。 考法 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 , 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 “ 民惟
5、邦本 , 本固邦宁。 ” 孔子主张 “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 , 又称: “ 左右皆曰贤 , 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 , 然后察之。见贤焉 , 然后用之。 ” 荀子中说: “ 君者 , 舟也;庶人者 , 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史料二 绝圣弃智 ,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 盗贼无有。 我无为 , 而民自化;我好静 , 而民自正;我无事 , 而民自富;我无欲 , 而民自朴。 老子 史料三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 , 从无重农抑商之主 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 , 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 , 始自商鞅。自此
6、视农为 “ 本富 ” , 商为 “ 末富 ” ,所谓 “ 崇本抑末 ” 之思想 , 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孔子的 “ 利民 ” 思想、孟子的 “ 民贵君轻 ” 思想和荀子的 “ 君舟民水 ”思想 , 他们思想的实质是一种民本思想。 2.据史料二出处可知史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道家的主张; “ 我无为 , 而民自化 ” 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 , 不扰民 , 就能治理好社会。 3.史料三信息 “ 对于农商一列平视 , 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 说明孟子主张 农商平等; “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 , 始自商鞅 ” 说明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史料主要体现
7、了不同学派对 “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 提示: (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 , 顺应民心。 (2)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 , 行仁政。 2.根据史料三指出孟子和商鞅对 “ 农商 ” 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背景? 提示: (1)态度: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 农抑商。 (2)认识:农业是本业 , 商业是末业。(3)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 争夺劳动力 , 影响农业生产。 史论归纳 1.诸子百家的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 “ 人治 ” , 治国时
8、偏重人的作用 , 强调道德感化 , 实行仁政 , 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 “ 王道 ” 。 (2)法家提倡 “ 法治 ” , 即强调法的作用 ,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 “ 霸道 ” 。 (3)道家主张 “ 无为而治 ” , 强调不要把自 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 “ 仁政 ”“ 有教无类 ” 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 , 对于调节人 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 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
9、、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 “ 无为 ” 思想。主张顺应自然 , 对于增强环保意识 ,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 ,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考点二 汉代儒学 知识点一 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 , 经济恢复 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 , 土
10、地兼并 剧烈 , 匈奴为患 , 威胁西汉的稳定。 (3)思想:道家 “ 无为而治 ”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内容 (1)为加强中央集权 , 提出 “ 春秋大一统 ” 和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 (2)为加强君权 , 宣扬 “ 君权神授 ”“ 天人合一 ” 和 “ 天人感应 ” 学说。 (3)为维 护统治秩序,提出“ 三纲五常 ” 。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 加以改 造 ,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思维导图】 董仲舒的新儒学 知识点二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为确立儒家正统地位采取
11、的措施 (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教育? 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 ,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 ,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 思想 , 逐渐成为两千 多年来中国 传统文化 的 主流。 【易错易误】 “ 焚书坑儒 ” 与 “ 独尊儒术 ” 的本质目的相同 “ 焚书坑儒 ” 与 “ 独尊儒术 ” 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 , 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 , 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12、。 考法 1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典例 (2014 江苏单科 ,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 , 主张民贵君轻 , 董仲舒主张 “ 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 ” 。材料表明 , 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 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 据题干可知 , 原始儒学中的 “ 民贵君轻 ” 体现了民本思想 , 而董仲舒 “ 屈民以伸君 ”的主张 , 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 , 不再是以民为本 , 故选 B 项。董仲舒并未继承原 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故 A 项错误
13、;题干的话题并没有涉及仁爱思想 , 故 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 , 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汉代儒学 抓关键 “ 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 ” 体现了对原始民本思想的曲解。 定方法 解答 “ 说明 ” 和 “ 表明 ” 类设问的题目 , 除了注意区分 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外 , 还要注意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 分清是否只是获取历史结论 , 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还是需要回答历史结论或者迁移史实论证历史结论。 【史论链接】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 , 融儒家、阴阳五
14、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 “ 大一统 ” , 强调君主权威 , 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 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 受到统治者重视 , 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 , 其哲学思想的本质 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 ), 即维护现实统治。 考法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公元 前 195 年 , 汉高祖经过鲁国 , 以太牢祭祀孔子 , 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 (公元前 48前 33 年 ), 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 , 封阙内侯 , 号褒成君 , 赐食邑八百户 , 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 , 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 59 年 (汉明帝永平二年 ), 于太学及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