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2.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正比例的意义,激活经验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学情预设】预设1: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预设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预
2、设3: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学情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准备。2.揭示课题。师: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1)二、提出问题,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1.阅读与理解。课件出示教科书P61例5。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
3、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2.分析与解答。(1)教师收集学生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汇报交流。【学情预设】预设1: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10t水的总价。28810=3.510=35(元)预设2: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10828=1.2528=35(元)【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用比例解决问题作准备。(2)探讨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教师板书展示学生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师:刚才我还
4、发现有的同学列出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有疑问,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学情预设】指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明确:在这道题中,因为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也就是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的比值是相等的。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道题中的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你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吗?(出示课件)【学情预设】学生完整表达: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水的单价一定,水费和用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水的单价。(板书:=水的单价)(3)尝试列出其他比例解决问题。师:你还能列出其他的比例解决这个问题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呈现
5、以下解法: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列比例的思路,例如用水的质量比等于水费的比,要强调比例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回顾与反思。师: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t水的水费为35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检验的?(1)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学情预设】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2)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联系。(出示课件)师:比较“算术法”与“比例法”,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算术法先算的是水的单价,再求10t水的总价,而比例法也是根据水的单价不变来列出比例的。师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解时殊途同归,但算术法
6、必须求出那个不变的量的具体值,而比例法只需要根据数量关系表示出这个不变量即可,思维过程更具有广泛性、一般性。(3)变式练习,巩固用比例解决问题。(出示课件)师:请你用比例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 t水。指导学生明确:虽然未知量变了,但题中水费和用水的质量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如果学生列出其他的比例,只要比例中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都要予以肯定。(4)归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师:你能总结一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吗?师生一起交流后总结: 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找出两组相对应的数,并设出未知
7、数,列出比例。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设计意图】通过找相关联的量、列比例解答并检验等过程,给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列出比例,之后再引导学生检验反思,沟通“算术法”与“比例法”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总结归纳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初步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三、实际应用,提高能力1.完成教科书P63“练习十一”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学情预设】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题目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并列出关系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比例解答。第3题中,可以列出比例,小兰的身高小兰的影长=树高树的影长或
8、小兰的影长小兰的身高=树的影长树高。第4题可以由“运行时间运行周数”的比值不变列出相应比例。2.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一”第6、7题。师: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赶紧动手试一试吧!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学情预设】这两道题都是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比例解答。学生可能出现数量不对应的情况,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用列表法将信息进行整理,这样可以避免列比例出错。第6题的方法比较灵活,展示交流时注意不同的思路:可以计算出行1600km所用的时间,与6小时进行比较;也可以计算6小时可行的距离,与1600km进行比较。师:如果把第7题的问题改为“按照这样的速度,行
9、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你会用比例解答吗?【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来列出比例,只是求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对应的路程不再是90km,而是(90-30)km。如果学生说出先求按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然后再减去已经行驶的2小时,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设计意图】通过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使学生熟悉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知道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确定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再根据正比例关系列比例解答。四、课堂小结师: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并不喜欢用比例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其一,学生觉得书写麻烦;其二,确定正反比例关系存在困难。在教学中怎么避免学生把比例当作“麻烦比例”?我们可以沟通算术方法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之间的联系,开放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把已有经验和新方法有效对接,在辨析交流中让学生对多种策略逐步理解和内化。还要注意以正比例解决问题为主要着力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体会此类问题解决的关键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