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1.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漳,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2、差互,不可知其源。(1) 甲文的作者是南朝齐梁的思想家 _ (人名);乙文的作者是 _ 朝的文学家柳宗元。(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 甲文和乙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但甲文的作者是 _ 之后所写;乙文的作者则是为 _ 而写。(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甲文的作者着眼于山之雄奇,乙文的作者重点写水之美妙。 B.甲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使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C.乙文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使鱼的自由与人的自由相印成趣。 D.甲文语言精练,四字成景,意趣横生;乙文语言平淡,情感跌宕错落有致。2. 阅读下面诗
3、文,完成问题。 【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
4、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1) 【甲】词作者是 _ 。【乙】文选自史书 _ 。(2) 请分别在【甲】词和【丙】文中找到与下面加点字意思接近的字。 马作的卢飞快 _ 今恩足以及禽兽 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4) 根据【丙】文内容填写表格。(引用原文,用自己的话表达) 现象原因共同点 _ 不肯用力气 _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_ 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
5、至于百姓 _ (5) 对上述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甲】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惆怅。 B.【甲】词【乙】文的内容都涉及了战争。 C.【乙】【丙】两文都主张君主要乐于分享。 D.【甲】【乙】【丙】均体现出心怀天下的担当。(6) 【乙】【丙】两文都写到了臣民对君王的劝谏,两文都表达了 _ 的治国理念。3.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第问题。 【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6、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注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丙】予年方十三,家父即授以杨伦杜诗镜铨,语予云,杜子美志意宏远,心性桀倔,且多谐趣:嘱予曰: 既长,因予所学,遂以圣经为绝世之书。而仅次于圣“诗”者,即为杜诗,每能慰予之大悲大喜。四十年来,涵咏其间,其亲近感激之心,然而与日增焉。(1) 【甲】【乙】诗的作者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 _ (人名)。甲诗中的“岱宗”指的是 _ (2) 解释加点词。 会当凌绝顶 _ 夜久语声绝 _ (3) 根据文意,丙文处应填入的最正确的词是 _ A.戚 B.愕 C.佩 D.怅(
7、4)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 对上述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甲乙诗和丙文内容都有涉及战争。 B.甲乙诗均表现出作者心怀天下的担当。 C.甲诗和丙文透露出作者对国运担心。 D.乙诗和丙文表达了对当时统治的不满。(6) 品析丙文画线句“其人也,天假其时,则显;运命未济,亦不衰。”完成下面两题。 请结合甲诗内容,分析诗人“天假其时,则显”中“显”的具体表现。 请结合乙诗内容,写出你对“运命未济,亦不衰”中“不衰”的理解。4.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8、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初,操壮关羽之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使张辽以其情问之,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耳。”辽以羽言报操,操义之。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1) 【甲】诗是
9、曹操的 _ ,【乙】文作者是 _ 。(2) 对【甲】诗【乙】文的理解,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甲】诗描写秋日沧海壮阔的景象。 B.【乙】文详述平定南乱的艰苦历程。 C.【甲】诗作者表达报效国家的壮志。 D.【乙】文作者满怀临危受命的焦虑。(3)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 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使张辽以其情问之 _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_ (5) 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B.关羽尽力封存了曹操的赏赐,写信(向曹操)辞别 C.关羽把曹操的赏赐全部封存,拜见并上书后辞别 D.关羽把曹操
10、的赏赐全部封存,写信(向曹操)辞别(6) 下面是三位同学围绕“三国英雄”展开的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同学一:【乙】文作者是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在【乙】文中表达了 _ 之情,感人至深。 同学二:读了【丙】文,我认为曹操是英雄。他厚待与刘备“誓以共死”的关羽,真是一个 _ 的大人物。 同学三:关羽也是英雄。由【丙】文中“奔刘备于袁军”和“ _ ”这两件事,可见其知恩图报,令人钦佩。5. 古诗文阅读。 【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孙权劝学
1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乐羊子妻(节选)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习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中,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12、(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注释】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时腰伸直,示敬之意。捐:丢弃,舍弃。稽:迟延。甚:美好(多指德行)。(1) 【甲】文选自 _ ,【乙】文选自 _ 。 A.吕氏春秋 B.孟子 C.战国策 D.列子 E.资治通鉴(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_ 当日知其所亡 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没有什么不同吗? B.你中途就回去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没有什么不同吗? C.你中途就回去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
13、? D.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疋确的一项是 _ A.【甲】文首句对“弈秋”的介绍告诉我们名师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乙】文中鲁肃“惊曰”的表现从侧面写出孙权劝学的成效明显。 C.【丙】文节选文字通过一则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的才识与智慧。 D.【乙】【丙】两文都通过被劝对象的变化来表现“劝”的成效。(6) 以上选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用二人学弈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_ 的道理;【乙】文用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_ 的道理;而【丙】文用乐羊子妻规劝其丈夫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_ 的道理。(7) 从孙权、乐羊子妻二人身上,你学到
14、了哪些劝说的艺术?请结合内容分别作简要分析。6.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东篱记(节选)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渠,又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 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一敷荣,童子皆来报,惟谨。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
15、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注释】茀:杂草丛生。颖:嫩芽。甲坼:外壳裂开,发芽。敷荣:开花。惟谨:小心翼翼。(1) 【甲】诗作者是 _ ,【乙】文中的“放翁”指 _ 。(2) 【乙】文第2段和【甲】诗“采菊东篱下”中的“采”意思相近的字是 _ 和 _ 。(3)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辟舍东茀地 _ 名之曰东篱 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5) 【甲】诗【乙】文都有“东篱”一词。【甲】诗中,东篱之下可采菊,可 _ ,可 _ ,此中真意,可
16、意会而不必言传。【乙】文中,在东篱园不仅可以 _ 、浇地锄草,还有读书究理、 _ 等精神享受。对于诗人们,“东篱”不再只是某个地方,它已成了 _ 的象征。7.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学弈(节选)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 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1) 甲文的作者是 _ (朝代)的 _
17、(人名)。(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3) 成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既要有甲诗中“ _ ”的远大志向,还要有乙文中“ _ ”的态度和丙文中 _ 的精神。8.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 (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感滩头说憧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无?留取丹心照汗青。(乙)曹刿论战(节选)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
18、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谢翱传(节选)宋濂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父钥,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著咨事参军。 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翱抉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弄拜跪伏。酹毕, ,乃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元乙末,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负天祥,肯背国藏?翱盖天下之士也。 (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注释】长溪:福建省霞浦县。世:继承。开府延平:在延平地区
19、开设府署。长揖军门:投拜军营,文天祥抗元,谢翱曾率乡兵来投,任咨议参军。主:死者的牌位。酹:以酒浇地作祭奠。(1) 初三教材中选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 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_ 翱一布衣尔 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 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礼,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谢翱多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谢翱三次大声痛哭,又拜了两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5) 阅读甲诗丙文,谢翱祭
20、拜文天祥亡灵的原因是: _ ;阅读乙丙两文,谢翱和曹刿的共同点是: _ (以上两空都用自己的话回答)(6) 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_ A.甲诗格调悲壮,气贯长虹;丙文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读来感人至深,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的志向:乙文主要运用对比和对话形式刻画人物。 C.从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从诗文中可见,文天祥、曹刿、谢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质。9. 文言诗文阅读。 【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出师表(节选
2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宋必达,湖北黄州人。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叛,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贼响应。宁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达曰:“古有保甲、义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破
22、宸濠尝用之矣。”如其法训练,得义勇二千。及贼前锋薄城下,营将邀必达议事,曰:“ ”必达曰:“人臣之义,有死无二。贼本乌合,掩其始至,可一鼓破也。”营将遂率所部进,贼少却,必达以义勇横击之,贼奔。 【注释】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撇“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宸濠: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1) 甲诗的作者是 _ ,乙文是 _ (朝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皇帝的一封谏书。(2) 解释下列加点词。 宁都故有南、北二城 _ 及贼前锋薄城下 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汉室之隆
23、,可计日而待也。(4) 下列对【丙】文中的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现在该怎么办? B我军人多,但食物匮乏,能对付叛军吗? C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现在该怎么办? D叛军人多,我军人少,且食物匮乏,能对付叛军吗?(5) 诗文所谈及的时局有相似之处,【甲】诗中南宋是“ _ ”,【乙】文中蜀汉是“ _ ”,【丙】文中宋必达也经历了“耿精忠叛”这场祸乱。面对艰难的处境 _ ,【甲】诗的作者传递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丙】文中宋必达则体现 _ 的品质,而他们这样的人,正是【乙】文中作者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亲近的“ _ ”。(6) 下列对所选诗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_ A这三
24、篇诗文都彰显了忠孝仁义的民族传统。 B这三篇诗文都塑造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 C这三篇诗文都明确了亲贤远佞的治国方针。 D这三篇诗文都表达了忠君爱国的价值追求。10.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鱼我所欲也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25、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不苟取胡汲仲先生长孺,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为先生润笔,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情白, 观此,则一毫不苟取于人,从可知矣,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注释】胡长孺(12491323)元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赵松雪:即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罗司徒:即罗源,被元朝拘获的南宋宦官,后事元,官至徽政使加大司徒。润笔:稿费。(1) 【甲】诗作者文天祥是 _ (朝代)人,【乙】文作者孟子则生活在 _
26、 时期。(2) 解释【丙】文加点的词语。 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_ 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_ (3)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 A.得之则生/行道之人弗受 B.万钟于我何加焉/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C.此之谓失其本心/其子以情白 D.为宫室之美/为先生润笔(4) 对【丙】文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 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 A.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B.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C.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D.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5) 孟
27、子所说的“本心”,文天祥则表述为“ _ ”。在【丙】文中,胡汲仲先生拒收巨额“润笔”的原因是 _ (用自己的话回答),表现了胡汲仲先生“ _ ”的品德。可见,这样的“本心”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代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6) 【丙】文是记叙文,叙述简洁,描写生动,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请参照上述对【丙】文的简析,选择【甲】诗或【乙】文进行简析。11.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问题。【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28、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儋耳夜书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注】己卯上元:宋哲宗元符二
29、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曾被贬至此。民夷杂糅: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韩退之:韩愈,字退之。曾写诗赠侯喜,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 上述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苏轼,他是 _ (朝代)文学家,他因散文成就而位列“ _ ”之一。(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归舍已三鼓矣( ) 更欲远去( )(3) 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
30、.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D.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画线句。 予欣然从之。(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部作品所述事件均发生在元丰年间,中秋月夜之时。 B.三部作品中,与作者同游之人是子由、怀民和老书生。 C.三部作品都借月下自然美景,抒发赏景时的喜悦之情。 D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仕途不顺时的复杂情感。(6) 【甲】词上阕“ _ ”和“ _ ”两个字,【乙】文末“ _ ”一词,都可以看到诗人矛盾复杂的内心
31、情感。(7) 【丙】文中写作者“放杖而笑”,请结合全文内容与注释,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笑”的原因。 _ _ 12.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 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乙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1) 甲诗作者是 _ (人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乙文出自 _ 一书,
32、教材中我们还学过其中的作品有 _ 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 下列对甲诗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_ A.甲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 B.甲诗“咬”字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竹石的顽强与坚定。 C.乙文以河曲智叟的嘲笑和劝阻来反衬愚公移山的坚毅执着。 D.乙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13.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小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
33、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机: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此处指灾祥之兆。 (1) 【甲】文选自孟子,它是 _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是 _ 时期人。(2) 解释
34、下列句中加点词。 人恒过 _ 故至今不失 _ (3)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聪明的人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 B.聪明的人把别人所憎恨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 C.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 D.懂得把别人所憎恨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4) 下列对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 A.【甲】文主要阐述了忧患意识对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乙】文叙述了孙叔敖之子听从其父劝告,接受肥沃封地一事。 C.【甲】文以议论为主,辅以记叙;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 D.【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忧患意识”的主题。(5) 【甲】文在个人层
35、面正面论证 _ ,在国家层面反面论证 _ 。(6) 孙叔敖临死前告诫儿子,王上封赏时应选择能够长久拥有的“ _ ”,是因为该地 _ ;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懂得 _ 的道理。14.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6、?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37、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 【乙】【丙】都选自列子。列子,原名 _ ,是战国时 _ 家学派代表人物。(2) 解释下列加点字。 长风破浪会有时 _ 汝之不惠 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句子。 为国与身亦皆如之。(4) 【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 _ 和 _ (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 _ 想法。(5) 【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 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智叟嘲
38、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6) 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 _ ;【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 _ ;【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 _ ”。1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
39、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父子俱清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
40、“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注释】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为荆州:担任荆州刺史。省,探望。审:知道。 (1) 【甲】诗作者是 _ (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 _ 代文学家,晚号“ 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 解释下列加点词。 父子俱清 _ 临辞 _ (4) 【丙】
41、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 _ ”和一言“ _ ”。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胡质是因为“ _ ”(5) 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 B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 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6) 【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 _ ,【乙】文表现了作者 _ 的思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 _ , _ ”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 _ 和 _ 1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
42、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43、,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缥(pi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轩邈(mi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嘤(y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 _ (人名)(2) 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 _ “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 _ (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 _ 之情。(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从流飘荡 _ 窥谷忘反 _ (4)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