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01,02,04,自主复习?,对接高考?,专家史论?,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近代中国的交通成就;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03,核心素养?,社会史观: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
2、通商口岸,提示 近代以来,民众服饰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西化或中西合壁是主要特征。,西餐,2.右图示人物服饰从左至右前三人依次是 、长袍、 。其反映近代以来民众服饰变化的怎样特征?,B,中山装,西装,3.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各地城镇中多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习惯;鸦片战争后,吃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自主学习?,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4.右图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 ,鸦片战争后,欧式洋房或 的豪宅出现在中国大城市中。,提示 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5.史料(2014年 天津高考,T13)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
3、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问史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四合院,中西合璧,自主学习?,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6. 后“ ”“废止缠足”成为一种趋势;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提示 进一步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7.史料 “革命后,湖南女子开始冲破旧礼教的封锁线,要有选择配偶的自由”。1905年,李书同为母办丧
4、事,概不收受财物,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改行鞠躬礼,整个仪式简朴感人。问史料中反映辛亥革命后 的提高,婚姻更加自由;反映丧葬礼仪由铺张浪费到 。中国近现代文明婚礼等习俗风尚的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女权,简洁节约,8.到南京临时政府时才开始允许自由剪发、废止缠足。( ),?,自主学习?,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9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10.社会风尚打上时代烙印。以下社会风尚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最
5、可爱的人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争看港、台电视连续剧阅读苏联小说A B C D,D,B,11.改革开放以后,国人服装颜色从 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饮食方面不仅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 ”,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国家启动了“安居工程”;如今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灰蓝,菜篮子工程,休闲娱乐,自主学习?,考点一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1右图粮票在改革开放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年的粮、油、布票证,如今成了收藏家的藏品。导致当今中国产品丰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2.(2014?课标全国,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
6、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史料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
7、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问结合史料及所学,归纳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提示 先进的中国人为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列强 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2.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救国救民,侵华,物质,D,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
8、和大众传媒的发展,3.近代以来新式交通工具不断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朝廷的大臣们却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竟下令卸下火车头,改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问结合图示,上述材料反映近代社会新事物引发的 的激烈交锋,其体现的近代交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他特点。,提示 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影响近代交通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 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 的控制和操纵。,新旧观念,西方列强,近代化,辛亥革命,西北、西南,4. 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
9、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 地区的沟通。,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6.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上海,冯如,1920,7.1909年,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轮船招商局,
10、8.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A.B.C.D.,D,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0“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交通
11、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 B C D,9.“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此竹枝词反映的社会现实是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 观念、 科学精神。,平等,B,台湾,民主,11.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上海,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2.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所赞是什么通讯工具?当时还有什么新式通讯工具?这
12、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提示 工具:电话。新式工具:有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1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A B C D,C,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4.史料(2014 天津高考,T13)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问史料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的?,提示 通讯:电话在百姓生活中使用广泛,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服饰:世界名牌服饰走进寻常百姓家,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15.右图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照片反映出当时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其拍摄时间不会早于20世纪初。( ),自主学习?,考点二 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1.填空四大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