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577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54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阴阳学说是建立在精气论基础上的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天天阳阳 对对 地地阴阴 立立阴阳阴阳

2、 统统 一一 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面 昼昼阳阳 夜夜阴阴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 阴阳所代表的对立相反的两种属性,阴阳所代表的对立相反的两种属性,是从无数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是从无数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故具有普遍和一般意义,本质的属性,故具有普遍和一般意义,(但并非专指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其本(但并非专指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其本身也无实物可见身也无实物可见)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是我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是运用阴是我国古代一种哲学思想,是运用阴阳所代表的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阳所代表的事物相互

3、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关系),认识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和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法和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法则。则。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 阴阳阴阳(说明事物对立统一矛盾现象的机(说明事物对立统一矛盾现象的机 动的代名词)动的代名词)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用对(是用对 立统一的关系来阐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立统一的关系来阐释世界万物发展变化 的一种思想和方法论)的一种思想和方法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学说认为 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立统一的结果立统一的结果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二、阴阳学说

4、的起源与形成二、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然万物万象的观察、分析、抽象和纯化,是万物万象的观察、分析、抽象和纯化,是从朴素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从朴素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 形成的源流脉络:形成的源流脉络:原始概念出现原始概念出现 哲学概念性哲学概念性阴阳学说萌芽时期阴阳学说萌芽时期(殷商时期或更早殷商时期或更早)(西周末期)(西周末期)阴阳学说形成阴阳学说形成 大发展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期)(西汉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 阴阳学说形成阴阳学说形成:周易周易系辞上系辞上:“易

5、有太极,是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9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0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1 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易经易经提出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之道,曰阴与阳”的思想。的思想。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2 阴阳学说大发展阴阳学说大发展,渗透至各个领域:渗透至各个领域: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渗入到天文、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渗入到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也包括医学地理、农业、气象等各方面,也包括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法。领域,成为中医学

6、独特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末期,阴阳学成书于西汉末期,阴阳学说便成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说便成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3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的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其阴阳属性的区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区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属性归类的依据属性归类的依据 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双方的性质、动态、位置、发展、趋势等不同因素。等不同因素。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4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表 空空间间时间时间温度温度 湿度湿度 季节季节 重量重量 亮度亮

7、度动态动态 阳阳天天 上上外外左左白天白天温热温热 干燥干燥 春夏春夏轻轻光亮光亮上上升升动、动、刚、刚、兴奋兴奋阴阴地下内右夜晚夜晚寒凉寒凉 湿润湿润 秋冬秋冬重重晦暗晦暗下下降降静、静、柔、柔、抑制抑制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5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联系人体生命过程而言 阳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人体人体 的物质或属性的物质或属性 阴阴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具有宁静、凉润、抑制作用 的物质或属性的物质或属性 精血精血 有形物质,滋润营养有形物质,滋润营养 精气精气 主静(属阴)主静(属阴)气气无形功能推动、激发无形功能推动、激发 主动(属阳)主动(属阳)中医

8、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6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四、就阴阳属性划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一)阴阳属性的相关性 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用阴阳来概括或区分事物属性,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方面,才具有实际意义。例:例: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水与火、日与月、男与女、左与右、上与下等左与右、上与下等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7(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二)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从总体方面来看,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从总体方面来看,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确定的、不变的。属性是确定的、不

9、变的。但从具体方面来看,事物的阴阳属性又但从具体方面来看,事物的阴阳属性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1 1、任何一种事物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任何一种事物表现为在一定条件,阴和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阴和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例:夏(阳之极)夏(阳之极)秋(凉)秋(凉)性质的变化性质的变化 冬(阴之极)冬(阴之极)春(温春(温)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82 2、事物具有无穷可分性,因而事物的阴阳、事物具有无穷可分性,因而事物的阴阳属性又是可变的、相对的。属性又是可变的、相对的。例:例:中午中午阳中之阳阳中之阳 昼昼阳阳 黄昏黄昏阳中之阴阳中之阴一天之中一天之中

10、午夜午夜阴中之阴阴中之阴 夜夜阴阴 平旦平旦阴中之阳阴中之阳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19注意:注意:任何事物皆可概括为阴阳二类,任何一任何事物皆可概括为阴阳二类,任何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方面,而每一事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阳事物无穷可分性。事物无穷可分性。内经内经“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数,然其要一也”。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0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可用可用“

11、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对立、互根、交感、消长、转化化”十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十个字来概括其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一)阴阳的对立 阴阳对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阴阳对立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对立对立”的含义的含义 通俗而言:对立即相反。通俗而言:对立即相反。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内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内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1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对立是统一的前提然而,它们即对立又统一然而,它们即对立又统一 统一是对立的结果统一是对立的结果“对立对立”的表现的表现相反: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

12、,故构成对立的关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系。例:例: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与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等等,皆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2斗争、排斥斗争、排斥 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阴阳相反导致双方处于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状态。排斥状态。例:例:温热可驱散寒冷,冰冷可降低高温;温热可驱散寒冷,冰冷可降低高温;水可灭火,火将水烧干等。水可灭火,火将水烧干等。大都这些斗争都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大都这些斗争都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

13、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3制约制约 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或相互牵制。制或相互牵制。例:例:水与火的相互制约,水与火的相互制约,寒与热的相互制约;寒与热的相互制约;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电与负电一样。正电与负电一样。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4统一(动态平衡)统一(动态平衡)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的协调平衡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阴平阳

14、秘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5 阴阳对立统一结果的意义:阴阳对立统一结果的意义:阴阳对立斗争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和变阴阳对立斗争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和变化(如昼夜更替,寒热交替、月往日来化(如昼夜更替,寒热交替、月往日来等)。等)。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事物正常活动的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事物正常活动的保障,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保证。保障,也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保证。例:例:人体机能的兴奋与抑制,昼夜的不同状人体机能

15、的兴奋与抑制,昼夜的不同状态。态。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6注意:注意: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势均力敌势均力敌”的的。双方势均力敌,斗争的结果才能统一。双方势均力敌,斗争的结果才能统一。取得相对平衡取得相对平衡自然界正常变化、自然界正常变化、人体健康不病人体健康不病阴阳斗争阴阳斗争 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 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自然灾自然灾 害、人体发生疾病害、人体发生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7(二)阴阳的互根(二)阴阳的互根 或称或称“阴阳相成阴阳相成”“互根互根”的含义的含义

16、 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互对立着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存在。通俗而言即通俗而言即“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反相相反相成成”。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8“互根互根”的表现的表现 相互依存相互依存 阳依阴而存阳依阴而存阴阳双方各以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其对立面的存 可分不可离可分不可离在为自己存在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的前提 阴依阳而在阴依阳而在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29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阴阳双方不断资生、促进和促长对方。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基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

17、基 阴为阳之基阴为阳之基相互为用相互为用 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阳气在外,是阴精所化生 阳为阴之用阳为阴之用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0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的普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的普遍性。遍性。例:例:夏季虽热,但阴从夏季虽热,但阴从 阳生,雨水增多阳生,雨水增多以自然界为例以自然界为例 维持四季相对稳定维持四季相对稳定 冬日虽寒,但阳从冬日虽寒,但阳从 阴生,干燥少雨阴生,干燥少雨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1 血为阴,是气的物血为阴,是气的物 质基础,血能生气质基础,血能生气以人体为例以人体为例 气血相互资生,气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气为阳,是血化生

18、气为阳,是血化生 与运行的动力能生与运行的动力能生 血、行血血、行血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2(三)阴阳的交感互藏(三)阴阳的交感互藏 “交感交感”的含义的含义 又称又称“交互感应交互感应”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也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也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3“互藏互藏”的含义的含义 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有阴。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例: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升

19、降相因升降相因 阴阳互藏示意图:阴阳互藏示意图: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4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5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6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属性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意义:意义: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据。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7

20、(四)阴阳的消长(四)阴阳的消长 “消长消长”的含义的含义 消消减少、消亡减少、消亡 长长增加、增长增加、增长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不断的增长与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8 这种消长必须在这种消长必须在一定限度内。一定限度内。长而不偏盛长而不偏盛一定限度一定限度 维持相对平衡维持相对平衡 消而不偏衰消而不偏衰 (消长平衡)(消长平衡)消长是阴阳的运动状态消长是阴阳的运动状态阴阳在阴阳在 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又在相对消长运

21、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又在相对的平衡中进行绝对的消长。的平衡中进行绝对的消长。阴阳的消长是其运动的阴阳的消长是其运动的“量变量变”过过程程。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39“消长消长”的表现的表现 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制约过程中。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 热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阳制约阴,阳长阴消以四时气候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变化而言 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 凉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阴制约阳,阴长阳消 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

22、生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收藏的变化。长收藏的变化。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0 白天精力充沛,活动(阳长),白天精力充沛,活动(阳长),同时消耗体内营养物质(阴消)同时消耗体内营养物质(阴消)以人体生理以人体生理活动而言活动而言 夜晚精力衰减,活力下降(阳消)夜晚精力衰减,活力下降(阳消)睡眠抑制、安静睡眠抑制、安静(阴长)(阴长)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互为消长的反映。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互为消长的反映。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1 若消长的量超过一定限度,阴阳消长就若消长的量超过一定限度,阴阳消长就会失去调节,表现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会失去调节,表现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属反常

23、现象。属反常现象。久晴不雨,天阳过亢久晴不雨,天阳过亢旱灾旱灾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阳长太过)(阳长太过)久雨不晴,天阴过盛久雨不晴,天阴过盛涝灾涝灾 (阴长太过)(阴长太过)而在人体,就会因阴阳的太过或不及而在人体,就会因阴阳的太过或不及发生疾病。发生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2 注意:注意:虽然消长运动是绝对的,但决虽然消长运动是绝对的,但决不能忽视相对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忽视相对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在只有在一定限量范围内一定限量范围内的不断消长才能的不断消长才能保证不断地平衡,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发保证不断地平衡,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展。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3

24、(五)阴阳的转化(五)阴阳的转化 事物的双方运动变化的形式,除相互消事物的双方运动变化的形式,除相互消长表现为量的增减之外,还可表现为性质长表现为量的增减之外,还可表现为性质的转变(质变)。的转变(质变)。“转化转化”的含义的含义 阴阳相互对立的双方,阴阳相互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方转化,从而出现可以向其对方转化,从而出现性质性质的转变的转变。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4 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消长是转化的前提,一般在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化的前提,一般在阴阳消长变化

25、发展到一一定程度时定程度时出现转化,所以转化是消长的必出现转化,所以转化是消长的必然结果。然结果。“转化转化”的条件的条件 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否则否则事物便不可能转化。事物便不可能转化。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5 事物消长运动发展事物消长运动发展 到一定阶段,由到一定阶段,由 “化化”至至“极极”常态常态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转化的根(转化的根 据)据)发生转化发生转化 事物的阴阳消长超事物的阴阳消长超 过了正常阈值(实过了正常阈值(实 际上以增长过极为际上以增长过极为 主)主)反常反常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6以人体疾病而言以

26、人体疾病而言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失治失治治疗延误治疗延误 疾病向相疾病向相(转化的(转化的 误治误治治疗错误治疗错误 反方面转反方面转条件)条件)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化化“转化转化”的表现的表现 重阳必阴,热极生寒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例:季节的转换、例:季节的转换、高热至极的阳性病证转化为四肢厥高热至极的阳性病证转化为四肢厥冷的阴性病证。冷的阴性病证。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7重阴必阳,寒极生热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例:季节的转换、例:季节的转换、风寒感冒的阴寒证转化为风寒感冒的阴寒证转化为痰热壅阻的阳热证。痰热壅阻的阳热证。“转化转化”的形式的形式 随阳长阴消随阳长阴消阴渐变为阳阴渐变为阳

27、有一个过程,有一个过程,渐变渐变 有一定时间性有一定时间性 随阴长阳消随阴长阳消阳渐变为阴阳渐变为阴突变突变阴阳双方快速、突然地向相反方面转化阴阳双方快速、突然地向相反方面转化(事物消长变化中,迅速增长至极限,突然显现(事物消长变化中,迅速增长至极限,突然显现质变)质变)量变过程短暂。量变过程短暂。如:气候骤变,热极突转寒证。如:气候骤变,热极突转寒证。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8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运用 哲学的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与中哲学的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与中医学固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融为医学固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融为一体一体中医学的阴

28、阳学说,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成为中医学成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认识人体生理、病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指导诊断治疗疾病。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指导诊断治疗疾病。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4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由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而各组织结构,都可划分其的有机整体,而各组织结构,都可划分其阴阳属性。阴阳属性。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0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纳表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人体部位人体部位脏腑组织脏腑组织阳阳 上部、体外、背、上部、体外、背、四

29、肢外侧四肢外侧六腑、络脉、气、皮毛六腑、络脉、气、皮毛阴阴 下部、体内、腹、下部、体内、腹、四肢内侧四肢内侧五脏、经脉、血、筋骨五脏、经脉、血、筋骨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1(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使人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于正常的生理状态平人。平人。人体生理功能,无论从整体还是从部人体生理功能,无论从整体还是从部分而言,皆可以阴阳加以概括。分而言,皆可以阴阳加以概括。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

30、础阴阳五行52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生理活动生理活动气机运动气机运动阳阳兴奋、亢进、温煦、兴奋、亢进、温煦、功能活动功能活动升、出升、出阴阴抑制、衰退、滋润、抑制、衰退、滋润、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降、入降、入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3 说明说明:阴阳学说在人体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阴阳学说在人体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在二方面:在二方面:人体生理功能,均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生理功能,均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而实现。而实现。人体清阳、浊阴的升降。人体清阳、浊阴的升降。五脏之气的升降不同等。五脏之气的升降不同等。物质与功能间的消长关系。物质与功能间的消长关系。功能以物质为

31、基础;功能以物质为基础;物质的产生靠功能的推动。物质的产生靠功能的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4(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阴阳平衡人体阴阳平衡生理状态生理状态中医学认为中医学认为 人体阴阳失调人体阴阳失调病变状态病变状态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5 疾病的病机:疾病的病机: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疾病变化的总病机。疾病变化的总病机。可分为偏胜偏衰二方面,病变中以寒、可分为偏胜偏衰二方面,病变中以寒、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6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盛 )阳胜、阴胜阳胜、阴胜 胜胜有余、多。有余、多。属阴阳任何一方属阴阳任

32、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的病理状态状态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7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衰衰不足、少不足、少 属阴阳任何一方属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的病理状态态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 总之:无论临床疾病的病理变化多么复总之:无论临床疾病的病理变化多么复杂,均可用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来概括杂,均可用阴阳失调(偏胜偏衰)来概括说明。说明。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8(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以阴阳来概括说明病变部位、性质及各种证候的属性。种证候的属性。审别阴阳

33、审别阴阳中医辨证的总纲领中医辨证的总纲领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59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望诊望诊 闻诊闻诊脉诊脉诊颜色颜色光光泽泽语音语音呼吸呼吸部部位位至数至数 形势形势阳阳赤、黄赤、黄鲜鲜明明高亢高亢洪亮洪亮声高声高气粗气粗寸寸部部数数浮大浮大洪滑洪滑阴阴青白黑青白黑晦晦暗暗低微低微无力无力声低声低气怯气怯尺尺部部迟迟沉小沉小细涩细涩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0病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病证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表里表里寒热寒热虚实虚实阳证阳证表证表证热证热证实证实证阴证阴证里证里证寒证寒证虚证虚证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1(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

34、于疾病的防治 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保持和恢复阴阳的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保持和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调和阴阳调和阴阳中医治病的总原则中医治病的总原则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养生总原则:顺从四时阴阳变化保持养生总原则:顺从四时阴阳变化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2 春夏养阳春夏养阳 养生的方法养生的方法 秋冬养阴秋冬养阴 养生的目的:调理阴阳,使之保持平和。养生的目的:调理阴阳,使之保持平和。提高正气,未病先防,健康长寿。提高正气,未病先防,健康长寿。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3指导疾病治疗指导疾病治疗 调整阴阳的偏胜

35、偏衰调整阴阳的偏胜偏衰 ,使之归于平衡,使之归于平衡。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针对阴阳偏胜(有余者为实证)针对阴阳偏胜(有余者为实证)据据“实则泻之实则泻之”泻其有余泻其有余 针对阴阳偏衰(不足者为虚证)针对阴阳偏衰(不足者为虚证)据据“虚则补之虚则补之”补其不足补其不足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4 分析归纳药物性能分析归纳药物性能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归纳表 四气四气五味五味升降沉浮升降沉浮阳温热温热辛甘(淡)辛甘(淡)升升 浮浮阴凉寒凉寒酸苦咸酸苦咸降降 沉沉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5重点回顾:重点回顾:、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对立(制约

36、)(制约)阴阳双方相互阴阳双方相互 斗争、制约,维持事物的动态平衡斗争、制约,维持事物的动态平衡阴阳阴阳 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对立统一 互根互根(依存)(依存)阴阳双方各以阴阳双方各以 平衡平衡 对方为存在的前提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交感互藏交感互藏(感应交合感应交合)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发生作用 是是事物消长转化的基础事物消长转化的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6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消长消长 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 (在一定限度内)(在一定限度内)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量变过程)(量变过程)事物永远处事物永远处阴阳阴阳 阴转化为阳阴转化为阳 于运动状态于运动状态 转化转化 促成事物的

37、变化促成事物的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条件下)阳转化为阴阳转化为阴 (质变过程)(质变过程)“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属阳的生理活动与气机运动形式属阳的生理活动与气机运动形式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属阴的生理活动与气机运动形式属阴的生理活动与气机运动形式 功能与物质的消长转化功能与物质的消长转化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7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 阴阳偏胜阴阳偏胜 泻有余、祛邪泻有余、祛邪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病机变化病机变化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 补不足、扶正补不足、扶正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8复习

38、思考:复习思考:、阴阳学说有哪几方面内容?阴阳学说有哪几方面内容?分别分别谈谈其含义。谈谈其含义。、阳胜则热与阴虚则热、阳胜则热与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有何不同?与阴胜则寒有何不同?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69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与阴阳学说同,也是古人认识世界范畴。与阴阳学说同,也是古人认识世界和阐释世界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和阐释世界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五行 五五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物质

39、或基本元素或基本元素 行行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0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各自的特点,抽象地概括其不同的特性,身各自的特点,抽象地概括其不同的特性,并以此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生进行并以此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生进行“取取象比类象比类”的五行归类。的五行归类。、根据五种物质之间所具有相互资根据五种物质之间所具有相互资生、制约的关系,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运生、制约的关系,来说明整个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动变化的一般规律。从具体物质的感性认识

40、上升至抽象属性从具体物质的感性认识上升至抽象属性的理性认识的理性认识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1二、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二、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形成 五行的认识源于古代人民长期的生活五行的认识源于古代人民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和生产实践。形成的脉络:形成的脉络:殷商之际(或更早)殷商之际(或更早)“五方说五方说”(甲(甲骨文)骨文)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五材说五材说”“”“六府说六府说”(左传左传)“五行五行”学说(学说(尚尚书书)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2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标志:尚书尚书始明确提出始明确提出“五行五行”一词。一词。尚书尚书洪范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水

41、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3渗透至各领域渗透至各领域 五行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思维方法、五行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思维方法、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意义在于: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意义在于:世界是物质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唯物论)五行学说认为五行学说认为 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 联系(辩证观)联系(辩证观)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4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一般认为阴阳一般认为阴阳学说在先,五行学说在后,五行学说的出学说在先,五行学说在后,五行学说的出现标示着人类认识论

42、的一个新发展。现标示着人类认识论的一个新发展。阴阳学说解释了事物本身的矛盾变阴阳学说解释了事物本身的矛盾变 比较比较 化化 五行学说进一步阐释了事物之间五行学说进一步阐释了事物之间 的关系的关系 与精气论三者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哲学与精气论三者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哲学思想,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整体思想,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整体观念。观念。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5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一)五行各自的特性认识的产生认识的产生对五种物质的观察(感性阶段)对五种物质的观察(感性阶段)抽抽象而逐渐形成五种特性的认识(理性阶段)象而逐渐形成五种特

43、性的认识(理性阶段)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6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润:滋润、潮润湿、濡润润:滋润、潮润湿、濡润 水滋润下行的特点水滋润下行的特点下:向下、下行下:向下、下行 引申: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引申: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7火曰炎上火曰炎上 炎:焚烧、温热、光明炎:焚烧、温热、光明 火性发热、温暖、光明火性发热、温暖、光明、上:上升上:上升 向上向上 引申: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引申: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火繁茂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

44、属于火。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8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曲:屈也曲:屈也 木性生长、柔和,木性生长、柔和,直:伸也直:伸也 能曲能直,能伸能缩能曲能直,能伸能缩 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木。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木。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79金曰从革金曰从革从:顺从、随从:顺从、随 意(随人之意)意(随人之意)金体坚硬,却能金体坚硬,却能 随意,变革其形随意,变革其形 革:变革(改变)革:变革(改变)引申: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引申: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金。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

45、属于金。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0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爰:通曰爰:通曰稼:种植庄稼稼:种植庄稼 土性播种庄稼、土性播种庄稼、穑:收获庄稼穑:收获庄稼 收获五谷、生长万物收获五谷、生长万物 引申: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引申: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土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土。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1(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五行学说从五种物质本身抽象出五种特五行学说从五种物质本身抽象出五种特性之后,再以此对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作了性之后,再以此对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作了广泛归类。广泛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中医基

46、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2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3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这是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直观观这是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直观观察,用察,用“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推演方法,将自的推演方法,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五味、五色、五化、然界的各种事物(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等归属于五行。五气、五方、五季)等归属于五行。、在医学领域,根据人与自然相应在医学领域,根据人与自然相应的观点,把人体组织器官、精神活动及的观点,把人体组织器官、精神活动及药物性味等比类推演也归属于五行。药物性味等比类推演也归属于五行。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4 、以五行特性归类事物,此

47、时的五行已以五行特性归类事物,此时的五行已脱离并超越五种物质本身的涵义。脱离并超越五种物质本身的涵义。、五行特性归类事物的重要意义在于:五行特性归类事物的重要意义在于:将自然界各种事物联为将自然界各种事物联为 一体一体 以五行为纲构成五个结构以五行为纲构成五个结构 系统(时间、空间、天系统(时间、空间、天 将人与自然界联为一体将人与自然界联为一体 地人、万事万物)地人、万事万物)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5(三)五行生克制化(三)五行生克制化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二个方面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二个方面 相生相生 正常正常 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 相克相克 关系以及人体

48、的生理现象关系以及人体的生理现象 相乘相乘 反常反常 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 相侮相侮 反常现象以及人体的病理反常现象以及人体的病理 变化变化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6相生相生含义含义 生:生:资生、助长、促进之意。资生、助长、促进之意。相生:相生: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资生、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促进和助长作用。相生次序:相生次序: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生生 木木 火火 土土 金金 水水 木木 如此不断生生化化,无有终始,促进了如此不断生生化化,无有终始,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7 认识产生的依据:认识产生的

49、依据:是古人对季节气候的变化顺序进行分是古人对季节气候的变化顺序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认识。析总结得出的认识。春春 夏夏 长夏长夏 秋秋 冬冬 春春 (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根据日常生活所见而得出的认识根据日常生活所见而得出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8 关系:关系:生我者为母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我生者为子 每一行中都有每一行中都有母子关系,母子关系,也都有生我,也都有生我,我生的关系。我生的关系。相生的意义:相生的意义: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有相互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这种促进使事物得到促进的关系,正是这

50、种促进使事物得到发展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89 相克相克 克:克:克制、制约之意。克制、制约之意。相克:相克: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抵制、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抵制、制约的作用。制约的作用。相克次序:相克次序:克克 克克 克克 克克 克克 木木 土土 水水 火火 金金 木木 如此相互制约,无有终始,维持动态平如此相互制约,无有终始,维持动态平衡。衡。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90 认识产生的依据认识产生的依据 源于古人在观察五种自然物质的相互作源于古人在观察五种自然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直观朴素的认识。用中产生的直观朴素的认识。关系:关系:相克关系,中医术语谓之相克关系,中医术语谓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阴阳五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