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单元提升强化练 (二 ) 一、选择题 1梭伦说: “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 16 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解析:雅典民主的主体是公民,不是居民,故 A 项错误; “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不等于真正的民主,故其立法也不能代表真正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 雅典法律在西方法律中的地位,故 C 项
2、错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公元前 5 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 “ 为公众办事 ” 的捐献制度。 “ 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 由此可见,雅典的 “ 捐献制度 ”( )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富人参与公益捐赠,并带来实质的回报,不能 体现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强调的 是富人追求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故 B 项错误;材
3、料中 “ 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 即扩大政治影响,故 C 项正确;雅典推行民主政治,公元前 5 世纪,逐步走向高峰,打破贵族的特权,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3十二铜表法规定: “ 若 (当事人双方 )不能和解,则 (他们 )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 (自己案件 )。 ” 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 )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解析: 材料中呈现了先诉讼,而后申辩,但是没有体现侧重申辩,故 A 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只是审判的两个环节,所以无法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故 B 项错误;从
4、诉讼到申辩是审判的两个环节,体现了司法程序,故 C 项正确;旧俗无从体现,故不能得出摈弃旧有的风俗习【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惯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 ) 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三 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解析: “ 罗马共和精神 ” 本质是奴隶社会的秩序,与近代社会不同,故 A 项错误; “ 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 不能体现自然法,故 B 项错误; “
5、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 ” 其私法即对个人私权的保护,故 C 项正确; “ 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 不能体现政治的三权分立,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 “ 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 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 定要沦为奴隶。 ”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 ) A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欲为革命
6、披上合法外衣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解析:据材料 “ 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 ” 可知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故 A 项错误;据材料 “ 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 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 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 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 ” 得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故 B 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对国王的态度,没有涉及革命的合法性问题,故 C 项错误;工业资产阶级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工业革命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故 D 项
7、错误。 答案: B 6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 “ 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 ” 这体现了 ( ) A公平原则 B自由精神 C妥协精神 D民主原则 解析: “ 两边各削去一些 ” 并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故 A 项错误; “ 两边各削去一些 ” 是【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对双方的限制,而非自由发展,故 B 项错误;由材料 “ 两边各削去一些 ” 及美国制宪会议的背景,可知富兰克林说此番话的目的意在大州与小州进行妥协,各放弃一些要求以求达成一致,故 C 项正确;民主体现在人民参与的广泛性,材料对此没有体现,故
8、D 项错误。 答案: C 7某法律文献记载道: “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 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 这来自于 ( ) A美国 1787 年宪法 B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与材料 “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 ? 选出 ” 不符,故 A 项错误;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是皇帝,与材料 “ 总统是国
9、家元首 ” 不符,故 B 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议会选举产生,与内阁共同行使行政权,与材料相符,故 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8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 “ 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 ” 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 ( ) 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 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
10、的错位现象 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选举制主要指帝国议会议员由普 选产生,该制度在当时已经实行,故 A 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享有立法权,故 B 项错误;德意志帝国性质是君主立宪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德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其政治制度中仍有明显的专制色彩,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从 1878 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 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 “ 统一 ” 和 “ 平等 ” 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 A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 B
11、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 性改善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 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 解析:从材料中德国对工厂的管理和对工人的保险立法,可知德国注重对工人工作、生活待遇的改善,故 A 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德国工人的待遇得到改善,但工人权益根本性改善表述过于绝对,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是对工人的待遇进行政策调整,没有涉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不能实现对工人的公平平等,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10 1847 年,马克思认为 “ 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 (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 )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 人阶级的运动
12、”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 “ 社会主义 ” 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 “ 社会主义 ” 与共产主义 解析: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别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强调了依靠的革命力量不同,不涉及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 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 (小工业 家、小商人、学者、医生 )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 但是他
13、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 ” 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可得马克思、恩格斯区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马克思: “ 人们对 (巴黎 )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 这说明巴黎公社 ( )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材料 “ 多 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 ,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 A 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不明确,故 B 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 C 项错误;材料 “ 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 ” ,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 D 项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D 12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 1917 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 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