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祖籍琅邪祖籍琅邪(临沂临沂),后移居会稽。世称,后移居会稽。世称王右军。王右军。相传王羲之相传王羲之7 7岁学书,岁学书,12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夫人,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一改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一改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
2、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传世代表作有兰亭集序、界。他的传世代表作有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等他的行草书最能体快雪时晴帖等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后世誉之为为“书圣书圣”。(303361303361)永和九年(公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许询等年),王羲之与许询等41人,宴集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他们在水边宴饮,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行修禊之事。他们在水边宴饮,于水上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取饮,称之为流觞于水上放置酒杯,列坐水滨,依次取饮,称之为
3、流觞曲水。兰亭会上,名士们谈玄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曲水。兰亭会上,名士们谈玄啸咏,饮酒赋诗。王羲之除写了五首兰亭诗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除写了五首兰亭诗以外,还为汇集众诗而成的兰亭集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短短三百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宴集兰亭集序短短三百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宴集之乐和死生之感。书法之妙,素有之乐和死生之感。书法之妙,素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之称。之称。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诸本均为摹本。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
4、、“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王羲之读准字音癸(gu)禊 x 觞 shng夫(f)趣(q)曾(zng)嗟(ji)殇(shng)会稽(kui)(j)第一段翻译:第一段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阴县的兰亭聚会
5、,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供人们取饮)。人们在。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可是)一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边饮酒一边赋诗
6、,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思考:1 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序记叙兰亭盛会的?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2 作者为何说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信可乐也也”?明确:人众:群贤比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
7、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作者在第一、二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快乐心境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第三段翻译:第三段翻译:翻译: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翻译:翻译: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室内(跟朋友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纵情地生活。约束,纵情地生活。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8、放浪形骸之外。托,放浪形骸之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翻译: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高兴时,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感到厌倦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变化而变,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变化而变化,感慨便油然而生了。化,感慨便油然而生了。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虽趣
9、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翻译:翻译:古人说:古人说:“死和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死和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令人悲痛呢怎能不令人悲痛呢?古人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岂不痛哉!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10、,犹不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第三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2静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悟言一室之内 3欣于所遇欣于所遇 4修短随化修短随化 1人之相与
11、人之相与 2躁者:放浪形骸之外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3所之既倦所之既倦 4 终期于尽终期于尽56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人际交往人际交往 两种不同两种不同 留恋美好时光留恋美好时光 人总有人总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留恋有留恋有之乐之乐 一一 乐乐 忧翻译第四段:翻译第四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翻译: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跟我所感慨的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他们的 )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文章而嗟叹感
12、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什么会这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翻译:(我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翻译: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真是可悲啊!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翻译: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
13、,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录了他们的诗作。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翻译: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吧。第四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了证明第三段观点,作者便用自己读古人文章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再联系当时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一死生、齐彭殇),并力批其非(为虚诞、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世殊事异-其致一也”,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义
14、上来,意义即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之大。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情感:情感:乐 痛 悲写景写景:以: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写山 以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写水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短短的十六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清幽的气氛
15、,使人心旷神怡叙事叙事:如: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亦足亦足以畅叙幽情以畅叙幽情”,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抒情抒情:如: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事也事也茂林茂林修修竹竹况况修修短随化
16、短随化列坐其列坐其次次丝竹管弦之丝竹管弦之盛盛俯察品类之俯察品类之盛盛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游目骋怀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怀,其致一也足以足以极极视听之娱视听之娱夫人之相夫人之相与与重点实、虚词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高长长旁边,水边旁边,水边热闹繁盛热闹繁盛繁多繁多用来用来的原因的原因动词,穷尽动词,穷尽交往交往或或取诸怀抱,取诸怀抱,悟悟言一室之内言一室之内所所之之既倦既倦况修短随化,终况修短随化,终期期于尽于尽未尝不未尝不临临文嗟悼,不能文嗟悼,不能喻喻之于怀之于怀固固知知一一死生为虚诞死生为虚诞齐齐彭殇为妄作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后之视今,亦后之视今,
17、亦犹犹今之视昔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于斯文文有的人;有的人;“晤晤”会会面面动词,至,及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懂得面对;明白,懂得本来;动词,看作一样本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动词,等同原因原因如同,好像如同,好像对;这对;这往,到达往,到达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A、说诗的产生:、说诗的产生:课堂练习:B、说诗集的由来、说诗集的由来:C、说编集的意义:、说编集的意义:(“一觞一咏一觞一咏”)(“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
18、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E、临文嗟悼()写景写景叙议叙议写景写景抒情抒情抒情抒情3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1)岁在癸癸()丑(2)会稽()山(3)清流激激湍()(4)放浪形骸骸()(5)临文嗟嗟()悼(6)游目骋骋()怀(7)修禊禊()事也(8)流觞觞()曲水(9)趣趣()舍万殊(10)悟悟()言一室之内4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我令人
19、望其气,皆为龙虎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借代Dgujjhijichngxshngqw6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夫人之间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5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C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B 其:列坐其次 当其欣于所遇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及其所之既倦 之: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以之兴怀 夫人之相与 极视听之娱 及其所之既倦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动词,到达,往代词,代有的人代词,代古今的人们代词,代有的人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前面内容,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流水把,介词能够,副词因此1下列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楚人伐宋以救郑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用,介词来,表目的连词把,介词因为,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