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4.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名言名句名言名句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人,著名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xun走进作者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2、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写话”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
3、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朦胧 累赘 拖沓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3)要求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使用标准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
4、貌。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赞扬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_为主,结合_。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修润 商酌 譬如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诲人不倦 颠沛流离 rnzhupmng lngli zhuittihudin
5、 pi 字词积累字词积累字词积累字词积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文章来纪念他,希望自己和其他拿笔写作的人,能够像叶圣陶先生一样以身立德并践行他的文学主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待人厚律己严(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
6、点(2)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课本的文字(3)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达后悔和悲伤之情(1)谈写文章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2)文风方面特别重视语言“简洁”。(3)要求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使用标准3.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编者删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的段落,看看它适合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并说明理由。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是在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讨论”批评和自批评和自我批评之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我批评之
7、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半,是自我批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是看不出 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来,可是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德”的的 力量会比力量会比“力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
8、漏。文段归位 第5段之后。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承接上文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更为突出”可见这一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思考探究思考探究1.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找出相关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1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
9、为也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思考探究思考探究(2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确是人之师表。”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3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4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赞扬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思考探究思考探究(5 5
10、)“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应该说是第一位。”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思考探究思考探究2.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动人,更能引起读者强烈情感共鸣。思考探究思考探究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老先生主张的写文章风格?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11、(用书上的原话回答)“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写话”思考探究思考探究4.怎么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举例说明。“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写话”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严的一面,是律己”一句话完成转折,简洁有力。思考探究思考探究4.怎么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请举例说明
12、。“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亲切随意,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日常说话。5.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思考探究思考探究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叶老的怀念、对他去世的悲伤。品味语言品味语言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部分在句中的含义。(1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
13、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双层的悲哀。”(2 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品味语言品味语言(1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双层的悲哀。”作者得知叶老先
14、生逝世时恰好在除夕夜,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作者深感悲哀也暗示其与叶老关系非比寻常。品味语言品味语言(2 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过去的印象”指:先生的作品只是平实规矩而已。“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1.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善于理性控
15、制感情,反显其真挚。品味写法品味写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作者得知叶老先生逝世时恰好在除夕夜,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_为主,结合_。(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力”大,因为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是二
16、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_为主,结合_。(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作者深感悲哀也暗示其与叶老关系非比寻常。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亲切随意,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日常说话。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叶老的怀念、对他去世的悲伤。(2)“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
17、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_为主,结合_。2.在人物刻画方面:品味写法品味写法叙述 议论 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使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种文意转换的地方,张中行先生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3.在文风方面:品味写法品味写法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课堂小结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