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2、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3、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学重点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教学难点 在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小棒,方格纸。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铅笔。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引导探究, 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本班四名同学的合照(小一些)1、师:要想看清楚怎么办?2、请四位同学站起来,师:照片中的她们和我们身边的她
2、们比较,怎样了?师:像这样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是如何变化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图片预设:放大一些。预设:缩小了预设放大镜属于放大现象;汽车模型是缩小现象;影子图是放大现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从塔底到塔顶大约高55米2、摆图形:探究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师课件出示:小组合作: 、分别用同样长的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观察摆好的图形,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巡视,参与合作)、集体交流放大现象:、师: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摆的?、
3、从左往右观察,比较其中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每条边 同时变化 相同规律 ,大小变化、师:在图形放大的过程中,什么不变呢?中国地图是缩小现象; 北京世界公园的比萨斜塔是缩小现象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说一说预设:1、先用3根摆,再用6根摆,最后用9根摆2、由小到大摆的预设:1、图形放大了2、图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图;3、图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图;4、图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1.5倍得到图;预设:角度不变 ;形状不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结论:放大现象:每条边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它的大小变化,但是角度不变,形状不变。缩小现象:、师:如果我们变换观察角度,从右
4、往左观察,有什么变化?、在缩小变化中,(师指板书)这些具体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放手,学生回答)师强调:缩小我们一般说成“图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得到图”结论:放大与缩小都是大小发生变化,但是形状不变。预设:图形缩小了预设:1、图的边长缩小2倍得到图;2、图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得到图;3、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大小变化,角度不变,形状不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画图形:动手体验放大与缩小。(1)、课件出示第一小题: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请同学们说说“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展示师:在画的过程中,你觉得怎样画既准确又方便?、学生独立完
5、成第二小题:把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集体交流展示预设: 1、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同时放大2倍2、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放大到原来的2倍预设:先数出原图形的长和宽是几个格;再计算出放大后图形的长和宽;最后画出图形。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一)、判断1、 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也会放大到原来的2倍。( )2、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发生了变化。( ) 3、一 个30。的角,用 3 倍的放大镜看它是90。的角。 ( )(二)、找一找: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关于这部分知识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73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口答判断,并说明理由。生说明理由预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是每一条边同时放大和缩小;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板书设计放大与缩小每条边 同时变化 相同规律 大小变化 角度不变 形状不变随堂反思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切实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经历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但是却没有更进一步的给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鉴,进一步提高自己构建课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