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 壁 怀 古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苏轼 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两位词人生平及写作背景。2、把握词中情感。3、对比分析二者的异同。咏史怀古词多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通过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作者的兴衰之感。常常将“咏史”与“言志”相结合的特点,运用借景抒情、对比、典故、衬托等表现手法。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内容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李商隐的马嵬。1.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借古讽今。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借古讽今。2.2.仰慕古人成就,渴望自己建功立业(功业无成)。仰慕古人成就,渴望自己建功立业(功业无成)。3.3.抒发时光不再
2、,壮志难酬的伤感。抒发时光不再,壮志难酬的伤感。走近作者生平联动:苏轼北宋宋书四大家之唐宋八大家之一父苏洵东坡居士字子瞻豪放派弟苏辙苏黄苏辛东坡肉东坡肘子谥 文忠苏堤绘画乌台诗案赋词诗文学家生平联动:辛弃疾南宋壮志未酬抗金抗金收复失地霍去病豪放派美芹十论猛男猛男济南二安稼轩长短句秋风亭谥 忠敏稼轩居士归正人青玉案 元夕文学家字幼安词中之龙可盐可甜可盐可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
3、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
4、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更是让苏轼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作词。作词时,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主战派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
5、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虽然支持北伐,但反对盲目北伐,但他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1、词风豪放,为人旷达,心胸开阔。2、少年成名,老大难为,仕途坎坷。3、心怀大志,壮志难酬。都爱用典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中周公瑾的人生状态如何?词中周公瑾的人生状态如何?人生得意,婚姻美满,功成名就,风流倜傥诗人写作此词时的人生状态如何?2、人生半百,壮志难酬,毫无建树。1、追古抚今,瞻仰英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酹江月。人间如梦和人生如梦,你觉得哪个更好?
6、把洒在地上祭奠人生如梦,便是将焦点汇聚在苏轼本人一生的坎坷经历之上,将个人的荣辱、进退、喜乐、人生经历当做一场大梦。梦,总归是虚幻的,梦醒了,梦中的一切便都消失了。人间如梦,便是将焦点汇聚在社会上、世界上,人间如梦可以是叹古来英雄终成黄土,千古风流终为土灰,社会的兴衰,历史的起伏,最终都会像梦一样,醒来便化为虚无,不留痕迹。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最后都会成为过去,唯有长江明月,永恒存在。词人以酒祭拜江月,何尝不是祭拜古来英雄风流人物,又何尝不是安慰自己。看淡宠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消亡,进而看淡个人的际遇个体的渺小、短暂自然界的永恒认识自我的渺小承认自我的渺小超越自我的渺小“苏东坡是在苦难
7、之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把自己的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课堂拓展贬到黄州,苏轼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杭州,苏轼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山湖。”贬到惠州,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海南,苏轼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命运的困窘、生活的惨淡都被苏轼的乐观打败,这种安于现状不是躺平,而是对生活的享受,对敌人的嘲讽,也是对生命的宽慰与尊重。苦难完善了苏东坡,成就了苏东坡,让苏东坡成为了苏东坡。苦难完善了苏东坡,成就了苏东坡,让苏东坡成为了苏东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十八岁接手并安定
8、江东、三分天下、建立吴国;招贤纳士,发展江南经济;开疆拓土,派军抵达夷州。孙仲谋形象:年少有为,有勇有谋,善待贤才人道寄奴曾住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形象:谋略过人、收复故土、以少胜多,一世之雄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
9、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国的宗莫特博克多乌拉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借用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告诫统治者,打仗不可冒进,不可好大喜功不顾实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情感表达:渴望上阵杀敌,收复故土,施展抱负情感小结:全词词风沉郁苍凉,弥漫着英雄气。词人登临北固亭,回忆古时英雄的峥嵘事迹,不仅感慨自己虚长年岁却一事无成,但词人心中依旧怀抱着为国杀敌、收复失地的愿望,并不因为年老而志衰。同时,他也对朝廷当政者的冒进感到不满,对世人忘记国耻而感到悲哀。学了这两首词,你觉得辛弃疾和苏轼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苏词借周瑜之典故抒发“人生易老天难老”之叹,他叹自己仕途坎坷,老来无为;叹年华易逝,英雄不再,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悲慨中,而是借一杯酒祭奠永恒的江月,他看破了这世间,看破了人生,而今所作所为,不过是安慰自我、愉悦自我
11、,在每一个人生境遇中享受生命。辛词多用典故,从缅怀孙权,感慨风流不再,英雄易逝,到古今联系,借刘义隆劝谏南宋当政者不要轻易北伐,再引用廉颇的典故,抒发自己身老心尚壮,犹可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北伐是辛弃疾一辈子的执念,是他毕生的遗憾和追求。所以全篇词都散逸着一种悲愤、无奈、英雄末路徒叹的哀情。东坡词极尽名士之雅,稼轩词极英雄之气。陈延焯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东坡词意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词极豪雄而意极郁愤陈延焯课外拓展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
12、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客子、君:皆指友人马叔度。更筹:古时夜间计时工具,即更签。此指时间。物华:泛指美好景物。中州:指当时沦陷的中原地区。不道:不料。蕞(zu)尔:微小。决策:指北伐大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赵长卿鹧鸪天词“睡觉扶头听晓钟。”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
13、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夜阑:夜尽。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h),绉纱类丝织品。课堂小练习:在赤壁怀古中,词人描绘景物时写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和其表达效果,探索其作用。1、“穿”、“拍”、“卷”等字眼极富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壁的陡峭、波涛的汹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江景图。2、视听结合,眼中所见的峭壁浪涛,耳中所闻的涛声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如同身临其境。3、烘托。以险绝的景色追忆当年赤壁大战时环境的恶劣、战斗的紧张,而周瑜却在“谈笑间”便让“樯橹灰飞烟灭”,烘托出周瑜雄姿英发,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