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46 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25 分钟 满分: 6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 1. (2018 江西红色七校联考 )周英杰在 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 99522935 ( C ) A作者提 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
2、想的闭塞 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解析 海国图志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主张,符合清朝国情,故 A 项错误;对海国图志持反对态度的人不能代表整个封建顽固势力群体,故 B 项错误;清朝守旧官僚不能正确看待海国图志的救国之法,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造成思想闭塞,故 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打开国门,锁国政策早已废除,故 D 项错误。 2. (2018 广西梧州、柳州摸底 )甲午战争 “ 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 同光中兴 而恢复 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 。这说明 导学号 99522936 ( A ) A “ 中体西用 ” 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
3、题 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化障碍 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 解析 根据材料 “ 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 同光中兴 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 ” 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洋务派倡导的 “ 中体西用 ” 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 A 项正确;甲午战后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 B 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早已成为近代化障碍, 不是从甲午战后才开始,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甲午战后中国的前途,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3. (2018 广东佛山顺德一模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
4、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 “ 王 ” 。其主要用意在于导学号 99522937 ( C )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解析 康有为认为孔子是 一位伟大的革新者,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其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儒家思想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孔子塑造为改革先师是为维新变法服务,并不是要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故 A 项错误;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其为了减少变法阻力所采用的手段,故 B 项错误;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是为了更好
5、地服务于维新变法,并不是为了肯定孔子对于建制的贡献,故D 项错误。 4. (2018 湖北黄石调研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 “ 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 ,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 ” 说明此时的张之洞 导学号 99522938 ( A ) 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 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 解析 根据材料 “ 马关条约签订后 ? 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 ” ,结合所学,表明张之洞希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危亡,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故 A 项正确;洋务派主张 “ 中体西用 ”
6、与材料 “ 不泥古薄今 ” 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洋务派由于阶级属性不可能彻底改弦更张,故 C 项错 误;由于张之洞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不可能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故 D 项错误。 5. (2018 广东惠州一模 )1902 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 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 “ 新青年 ” 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这反映了两者都主张 导学号 99522939 ( C ) A建立民主政体 B弘扬民主科学思想 C改造国民思想 D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解析 材料中两者都主张向西方学
7、习,不涉及建立民主政体,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政体,故 A 项错误;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梁启超则不涉及这项,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 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 ”“ 提倡 新青年 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 可知两者都主张改造国民思想,来挽救民族危亡,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两者都主张将国民改造成具有新思想的公民,批判传统伦理道德只是其途径和方法,故 D项错误。 6.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考评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
8、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导学号 99522940 ( C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C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D “ 西学东渐 ” 潮流的迅猛发展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 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 ” ,即摆脱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束缚。 A 项与政治革命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与 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故 B 项错误;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强化封建思想的束缚,符合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故 C 项正确; “ 西学东渐
9、 ” 与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故 D 项错误。 7. (2018 河北 “ 名校联盟 ” 质监 )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 。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导学号 99522941 ( B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解析 五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变化,故 A
10、项错误;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五四运动思想的多元化说明当时对于如何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存在着不同的探索,故 B 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之下,文化政策并不开明,故 C 项错误;五四时期列强并未放松对华文化侵略,故 D 项错误。 8. (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 )1921 年 1 月 1 日 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 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 18 人中 “ 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 ”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导学号 99522942 ( D ) A反对资产
11、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解析 材料反映长沙新民学会赞成 “ 波尔失委克主义 ”( 马克思主义 ),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故 A 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故 B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内容【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 分 ) 9 (
12、2018 河南名校联盟段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 99522943 材料一 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 “ 死心塌地 ” 学习西方,不要怕 “ 模仿 ” ,也不必 担心 “ 丧失 ” 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 “ 百事不如人 ” 。主张 “ 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的走世界化的路 ” 。 1930 年又提出: “ 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充分吸收。 ”1933 年,他说:中国文化的出路 “ 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 ? 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 ”? 有人说 “ 胡适是主张自己向着西化的
13、怀抱猛扑,让中国固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从西化怀里找回到中国本位。 ” 这是一种 “ 矫枉必须过正 ” 的宣传手法,也是他最崇拜的梁启超惯用的宣传方式。 摘编自王东等关于 “ 全盘西化 ” 与 “ 中国本位文化 ” 的讨论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在席卷日本人的文明开化浪湖中,确实出现了盲目崇拜欧美人,完全否定自己的民族虚无主义,首次担任外务省的井上馨甚至主张: “ 化我帝国和人民,恰如欧洲邦国、恰如欧洲人民 ” 的全盘西化的主张。 后来,欧化主义一度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引起了人民反感。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 重新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但他们并不是顽固的倒退到复古主义,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立足于扬长补短,在挖掘日本人的优点时,也毫不留情的揭露日本人的弱点。 摘编自杨宁一了解日本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并简要分析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 (12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