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知识重点:知识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知识难点:知识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
2、家起源的推动作用。商和西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事物。如宫殿、坟墓、工具、饰品等物质,或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如诗歌、戏曲、节庆等非物质。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的总和。中国旧石器时代“中国旧石器时代”大致时间:距今约300万到1万年前主要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方式:打制石器 渔猎和采集 学会用火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发展程度: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氏族成员共劳共享共葬【生产力】使用木、骨和石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关系】群居生活;用
3、火取暖、烧烤食物;不断迁徙粟彩绘陶器水稻养桑缫丝技术玉器、祭坛、神庙黑陶/蛋壳陶玉器祭坛神庙中国新石器时代“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整体(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2)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国家初始形态)。二、具体(1)大致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2)主要代表:(见上一张PPT)。(3)生活方式: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4)社会组织:氏族、部落、部落联盟。(5)发展程度:晚期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因:原始农业产生男子
4、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氏族首领战俘自由民奴隶奴隶主国家产生富人穷人调节冲突农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标准:农业与手工业分离,阶级分化(王/公共权力),城市,国家拓展补充:拓展补充: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所谓“多元”,是在中华大地上各族体单元不同文化和习俗;所谓“一体”,是迁徙、交流与融合结成一个有共同认知、传承的民族复合体。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向铁器时代转型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青铜时代奴隶社会夏
5、商周石器时代原始社会距今1万年前,旧石器晚期时代出现了母系社会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时代出现了父系社会特点: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尚未出现贫富分化特点:私有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出现,阶级分化,部落联盟,万邦时代1.(2013上海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 B炎黄传说 C二里头遗址 D尧舜禹传说2.(2015上海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练一练:练一练:3.(2020上海1)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
6、民开始A聚族定居 B建立国家 C冶炼青铜 D创造文字4.(2021百色)近期,四川三星堆考古有重大发现,新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圆口方尊等文物备受瞩目,学者普遍认为三星堆代表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与中原商文明各具特色;在加工工艺上,两地均是以陶范法铸造为主,青铜成分上也保持一致。据此可以证明A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B三星堆文明超越同时代文明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练一练:姜寨聚落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5 5:图一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状况?:图一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状况?反
7、映了母系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6 6:图二的社会有何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源:图二的社会有何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源?变化变化:私有制已经产生,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私有制已经产生,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根源根源: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璋两个蔡耙玩进行发掘,由主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桐神像、黄企面军、金校、大量玉器和象牙学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驻的单代相当手市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两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
8、号和大塑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能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要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尝、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晕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
9、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等练一练:练一练: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7.7.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念,或者自拟论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念,或者自拟论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示例一观点示例一观点: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示例二观点示例二观点:三星堆文
10、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示例三观点示例三观点: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商和西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禅让制-公天下-选贤世袭制-家天下-传子不传贤(禹执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有扈氏不服,启伐伐之。大战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夏朝(BC2070-BC1600)(公天下家天下)(1)奴隶制国家建立
11、: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国家治理: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其它-禹律史史料料一手/客观史料二手/主观史料表现:遗物、遗址等优点:真实性缺点:资源珍稀表现:史书、文学作品等优点:资源丰富缺点:需要客观史料的印证文文化化遗遗存存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问题
12、探究二重证据法概念: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文献记载或神话传说相互印证。本着严谨的角度来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确实还未发现能证明自身的系统文字。但根据二里头遗址范围以及都城规模来看,其所在地区为上古三代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地区,其代表的王朝,若不是史书记载的夏朝,那是其他王朝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夏朝“二重证据法”(2021 福建卷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练一练:练一练:商和西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
13、存从部落到国家大约BC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定都亳,史称商朝。大约BC1300年,盘庚自奄迁都于殷。天灾人祸土地肥沃打击贵族势力商朝(BC1600-BC1046)国家治理(1)商王:最高统治者,沿用王位世袭制(兄终弟及+父死子继)(2)中央: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 3)地方:内外服制度)地方:内外服制度(4)其它:汤刑商朝(BC1600-BC1046)“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外服”:指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的方国和部族。(册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为外服官,有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定期纳贡和奉命征伐。)内外服制度以军事武力为依托而形成的支配关系
14、,松散联盟,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有限,商王实力下降就无法威慑地方、维系统治。在癸巳第一天进行占卜,问接下来这一旬(十天)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王通过甲骨上的裂纹判断,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到了第五天,丁酉这天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有一个小的部落(可能依附于商)来报告,说土方征于我东边,并侵占了我们两个邑,同时,工方也侵占了我们西边的一些田地。甲骨文合集 第三册,881页 6057 正问题:根据以上卜辞并结合所学,概括商朝统治的特点特点:1.弥漫着神权色彩;2.商王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有的附属国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问题探究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统治殷商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殷本纪
15、(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练一练:练一练:大约BC1046年,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BC2070-BC771)分封制分封制分封 诸侯王族、WHO土地、WHAT天下共主疆域瓦解影响义务:前朝贵族功臣、人民、财产朝王贡 纳王税、服兵役听王命、一种国家权力分配权力分配的制度1.概念:“封邦建国”,古文中“封建”的原始含义。2.目的:镇守疆土;拱卫王室;巩固统治。3.内容:周王-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内容:授土(封地均称国)、授民 诸侯-权
16、利:享有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军队;在领地再分封;-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积极影响:政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 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版图;作为一种 地方管理体制,在后世几度被采用,影响深远。经济-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文化-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西周(BC2070-BC771)分封制【时空联系】因此东周、汉初、西晋、明初等,皆因实行分封制而导致混乱。汉以后的分封大多“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5.局限性:(1)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
17、;(2)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淡薄后难以有效维持关系;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破坏。西周(BC2070-BC771)分封制西周宗法制西周(BC2070-BC771)宗法制内外服制度宗法制 王权+国家统治(家国组织)社会生活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体系血缘作用一种国家权力继承权力继承的制度西周礼乐制西周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相关制度。1.概念: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内部秩序法则2.目的:解决家族成员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和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3.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4.评价:(1)有利于维持贵族统治集团的内部稳定与团结;加强和巩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
18、治秩序;(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对后世的影响后世的影响a.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对祖宗的崇拜、“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b.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宗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及祭祖扫墓;c.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西周宗法制西周(BC2070-BC771)宗法制乐:和谐礼:秩序礼用来区别人的尊卑长幼的等级,起“异别”的作用;乐用来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起“和同”的作用。礼乐教化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的“
19、分”与“和”,“尊尊”与“亲亲”的统一关系,礼乐结合既可以使人们保持等级差别,又可使人们和谐共处一个社会共同体中。西周BC2070-BC771)礼乐制度1.定义: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2.2.内容:内容: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3.核心精神:尊尊、亲亲4.实质:一种等级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5.对后世的影响:礼乐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礼
20、乐文化影响了儒家思想,历代封建统治者均重视礼乐教化和礼乐制度,试图以此规范社会生活,维护统治秩序维护统治秩序。西周BC2070-BC771)礼乐制度1.【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唐代柳宗元的封建论中“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的中的封建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是一种国家结构。(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西周分封制的含义问题探究2周武王灭商以后将神农氏、黄帝
21、、帝尧、帝舜、大禹等古老氏族的后裔进行“褒封”,甚至连商纣王的儿子也被封为“三监”之一,“以续殷祀”,而分封制度的真正实施则始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这反映出西周初期的制度构建A旨在重构国家治理体系 B摒弃了武装殖民的方式C推动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D确立了周王的专制权力西周分封与夏商分封的不同:实质是血缘分封问题探究1.集中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长江以南较少;2.分封的地区以平原和盆地为主,大多沿河流分布;3.同姓封国拱卫王都,异性封国大体处于外围地区,形成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4.同姓诸侯占据交通要道,占据中原等富庶地区;5.以中原为中心的统一文化圈,与周边游牧民族对峙。西周分封示意图西周
22、分封示意图问题探究西周分封诸侯国的分布特点(考察读图能力)西周分封示意图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权利分配问题探究4.(2020天津卷,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
23、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当时的赋役制度为贡、助、彻。皆为服劳役于公田,其收入全部为领主所有,而其私亩收入全部为个人所有。是一种“劳役租税”。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土地贵族所有制)问题探究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1.把其中最好的部分留给自己,叫“公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2.把距城市较近的土地,分给统治者同族的
24、劳动者耕种。这部分人叫“国人”,国人负担军赋和兵役。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3.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的庶人。这部分人叫“野人”,也叫“氓”。“野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他们每年要先在公田上劳作,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维持最低生活的小块土地。【国野制度是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5.两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有“胥师”“质人”“贾师”。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约券。这反映出当时()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 C履践重农抑商 D商品经济发达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
25、特征。他们对国家、诸侯、贵族有很大的依赖性。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是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一直存在。早期国家的经济制度工商食官问题探究史料: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在西周,王室和各诸侯国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占有大量手工业者即百工,并设工官管理。国语晋语四:工,百工。商,官贾也。作坊内设有监工,督促众工劳动;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按工师设计的官方图程生产各种器物,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史料信息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手工业者官商由官府提供原料、衣食商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官
26、府的控制下工作,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6.尚书牧誓记载,当年武王伐纣,在发起总攻前以“西土之人”统帅的身份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历数商纣“暴虐百姓”“奸宄(gui)商邑”的无道、失德行径,称自己的伐商之举是“惟恭行天之罚”。周武王此举意在()A依靠血缘宗法维护统治 B构建海内一统的理想蓝图C借助天命实现政治认同 D消除社会底层的敌对情绪早期国家的治理思想敬天保民,原始民主传统【西周统治重视民意,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问题探究商汤伐桀早期国家的治理思想敬天保民,原始民主传统【西周统治重视民意,逐渐认识到民的重要性】问题探究7.“国人”一词起源于西周时期,指的是居住在国都城内的人。“国人”有参与政治的
27、传统,或决定国君的废立,或过问外交和战,或参议国都迁徙。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君主的绝对权威尚未建立 B国人参政决定了国家决策C原始民主制约社会的发展 D分封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国 人 共 和商和西周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从部落到国家?有夏氏部落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
28、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1.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为何从邦国发展为朝代?相较万邦林立,夏朝领导地位得到承认,这是制度建立、权力集中、文明的融合趋势2.2.晚商时期,商王朝对于被征服的方国,几乎不再让其以平等地位加人方国联盟,而直接将其纳人股商的版图。如羌方被征服后,商王就命令众人人羌方量田:祭方被征服后,其原属地就成为商王管辖的一个地区。这反映出晚商()A.血缘纽带的松弛 B.华夏观念已形成C.王权观念的出现 D.集权思想的萌发古国之后是方国。“部族”,是指由原始时代的部落组织衍变而来的、以血缘(族姓)联系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中国国家的早期形式,即以殷商为中心的方国联盟。商王国时代的部族很
29、多,卜辞中大多称之为“方”。夏朝虽同样处于邦国林立的时代,但形成了最初的内外服制。商朝时期以武力征服各方国后,沿袭了这种方国联盟的形式,并确立了内外服制度。邦国和王国的区别在于王权。3.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梳理早期国家的形成历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邦国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邦国时代夏商时期的王国时代夏商时期的王国时代西周时期的西周时期的“封建时代封建时代”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万邦”时代。时代。有些邦国都城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礼器器,阶级阶层分化阶级阶层分化也很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P4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概述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