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1年10月9日,武昌起义参谋长孙武正在制造炸弹,准备炸死湖广总督。14岁的刘同叨着一根香烟走进来观看,顺手弹了一下烟灰。房间里响起了轰的一声巨响。所有人都惊呆了,所幸的是,孙武虽然受了重伤,却没有一个人被炸死。爆炸的地方是汉口宝善里胡同14号,属于俄租界,这一声巨响引来了巡捕。而这也是共进会的总部,有一本起义人员的名册,还留在房子的保险柜里。立马,全城戒严,对着册子上的名单,一个一个开始实施抓捕。起义总指挥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决定将原本定于16号的起义,提前了1911年10月10日晚上7:00,武昌起义第一枪打响了!第19课 辛亥革命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外历史纲要(上)狭义
2、上狭义上讲,讲,19111911年年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答案:孙中山成为革命者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他也希望通过改良的办法改变中国的面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是他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之路。同时,孙中山还逐渐认清这场革命的实质
3、就是推翻清王朝,创建一个新的政府代替旧政府。P112问题探究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时代背景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军事准备有利时机其他因素经济基础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
4、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推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4.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 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D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B(1)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
5、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P109学思之窗: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答案:孙中山将其革命主张概括为
6、解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也确立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三大目标。这确实是当时的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着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孙中山这时所阐述的三民主义明显有所偏重,认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这表明孙中山此时关注的主要是政治上的革命,对社会革命考虑不多。实际上民生问题同样是中国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而且并不容易解决。结合后面的历史即可知,孙中山越来越重视“民生主义”。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偶偶然然与与必必然然促促成成了了辛辛亥亥革革命命的的爆爆发发清政府清政府立宪派立宪派革命派革命派清
7、末清末“新政新政”(1901-19051901-1905):未能摆脱困境):未能摆脱困境“预备立宪预备立宪”(1906-19111906-1911):陷于空前孤立:陷于空前孤立 由积极推进立宪运动到转向革命由积极推进立宪运动到转向革命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力量壮大组织准备: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政党建立建立思想基础: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军事准备:军事准备:组织多次反清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武装起义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
8、动四川保路运动辛辛亥亥革革命命的的历历史史背背景景 一、晚清变局辛亥革命的背景归归 纳纳“洋人的洋人的朝廷朝廷”国国 家家 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危机加深。出现分化出现分化积积极极准准备备最后的两根救命稻草 左左图为图为19111911年年5 5月清政府组织的月清政府组织的“皇族内皇族内阁阁”,其中汉族官僚仅其中汉族官僚仅4 4人,满族人,满族9 9人中,皇人中,皇族成员又占了族成员又占了5 5人人。1911 1911年年5 5月月9 9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日,清政府为了向英、法、德、美美4 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国银行团借
9、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铁路国有”政策,将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但没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烈烈的保路运动。1901清末新政、1905年 废除科举预备立宪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工具却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颁布1911年 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派感到失望很多人转向革命1911年 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保路运动为革命创造条件清末留学
10、运动革命团体建立同盟会的成立革命的组织保障清末的众多起义革命的实践经验保路运动三民主义的提出革命的理论基础革命的难得良机立宪派发起三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 首义之地:武汉 就任地点:南京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区1912.1.11912.2.121911.10.101912.3.11临时政府逊位诏书武昌起义临时约法5.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东南互保”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立宪运动”的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干涉A.B.C.D.A 辛亥革命
11、形势图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总统:孙中山(临时)(4)中华民国:国号 (5)国旗:五色旗 (6)纪年:民国纪年 (7)历法:公历 (8)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中华民国成立(1912.1.1)内容体现原则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
12、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局限:因人立法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封建等级制度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选必一P14)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u和袁世凯相比,孙中山对自己的力量并不抱幻想因为害怕分裂的中国会加剧帝国主义者的野心,孙中山刚一就任,就明确表态:如果满洲人退位,他便辞职,让位于袁世凯。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u(1911年)10月30日,袁派冯国璋、段祺瑞率北洋军主力南下,于11月连陷汉口、汉阳。深谙权术的袁世凯明知清朝大势已去,因而并不急于攻占武昌。胡德坤、宋俭中国近
13、现代史纲要袁世凯、革命党、清廷、列强四方博弈u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就在此刻,上海的南北和谈仍在继续。袁世凯得知孙中山已经走马上任,几乎要发狂湖北前线的北洋军立刻拿出真功夫再次猛攻武昌。吴安宁北洋政府u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y)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颠覆帝制,走向共和;和平交接,维护统一1.1911年12月南北会谈中,南方代表伍廷芳声明,今日人心倾向共和,若非承认共和,别无议和之法。北方代表唐绍仪认为,请国民大会决定君主民主问题,开国会
14、之后,必为民主,使清廷易于下台。这说明南北方()A意识到预备立宪的必要性B赞同以革命手段结束清朝统治C希望以和平方式应对时局D认可南京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C2.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颁发刑赏令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其意在()A保持社会秩序稳定B树立政府革命形象C迫使列强保持中立D获取国际力量支持D3.宋教仁说:“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B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C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 D明显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C说明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
15、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角度表现性质积极性政治 推翻了 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建立 思想 传播了 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 经济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 在华势力,为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风俗文化促使 、思想文化和 等方面发生新变化局限性没有解决 ,没有完成 、的历史任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 、能够发动 ,以及组织严密的 的领导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清王朝君主专制共和政体民主共和思想解放帝国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社会风俗社会经济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科学的革命纲领广大民众革命政党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6、,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经济层面:中华民国成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层面:从帝制走向共和,传播民主共和观念;从皇权走向民权;从“臣民”到“国民”;从三纲五常到自由、平等、博爱。4.移风易俗:废除了一些陋习,推动了社会生活近代化;对礼节、称谓、服饰等产生重大影响。(小结)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4.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袁世凯推翻了清朝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南方革命派的势力强大 D辛亥革命彻底铲除封建
17、统治B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5.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 B C DBu孙中山先生是个好人。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了?其原因:一、没有分土地;二、不晓得镇压反革命;三、反帝不尖锐。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成之“果”:败之“因”:专制政体衰亡;民族资本壮大;进步思想传播阶级力量不足;经济基础薄弱;革命纲领局限辛亥革命是成是败?历史背景辛亥革命重难点突破基本概况社会条件历史评价组织、军事保路运动经济、思想辛亥革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进步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