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3926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0.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5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时空观念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时空观念阶段特征政治屈辱线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末新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

2、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的推动,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1背景(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戊戌维新运动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层下层?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马关条约1背景(1)政治: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

3、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维新思想兴起: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当时的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特征?为什么?原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客观: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策略:借孔子权威减少阻力。课堂探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课堂探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

4、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戊戌维新运动2公车上书(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2)过程: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3)影响: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戊戌维新运动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斯会其苦者凡千三百余人其书之大意凡三事 一曰拒和,二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仇旨则以变法为归。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

5、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进行舆论动员戊戌维新运动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祖宗之法不变”,不然则为“违背天理”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开始: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3)内容: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政治 裁

6、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设京师大学堂,开办新式学堂。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了封建官僚体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4)结果:戊戌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戊戌维新运动早期:(慈禧)必

7、曰:“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中期:“旧臣惶骇,内务府人皆环跪后前,谓上妄变祖法,请训政,后不许。”后期:“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3百日维新(5)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弱小。戊戌维新运动顽固派地主阶级后盾封建思想深厚精于政治权术维新派维新人士光绪皇帝无兵无权人少势微没有社会基础缺乏严密组织缺少政治经验慈禧太后官僚贵族大权在握势力强大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法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3

8、百日维新(6)历史意义戊戌维新运动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知识拓展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爱国救亡运动,具有资

9、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改革封建的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还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维新运动在反对旧学、提倡新学,批判“中学”、提倡“西学”的同时,以新的思想内容、新的形式风格,在许多思想和文化领域都开创了新的局面。“诗界革命”“文体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艺革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拳(义和团前身)是与煽动1796年1804年叛乱的反清秘密教派白莲教相联系的八卦教的一个分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反朝廷的秘密团体呈现出了排外色彩

10、,它发誓要杀死外国人及其中国帮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义和团团义和团团民民义和团运动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义和团运动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2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义和团运动名词解释扶清灭洋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

11、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3各方态度(1)当地官员: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2)西方列强: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3)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义和团运动5评价义和团运动材料一则各国于此一役,知民气之不可辱;有此数功,则我国民精神可从此振刷矣。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12、,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积极: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义和团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

13、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4)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重要事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重要事件。件。1900年6月26日,刘坤一、张之洞授意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李鸿章、山山东巡抚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等也参加。中央权力的式

14、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八国联军侵华3罪行(1)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前检阅联军部队。这是对清王朝最大的侮辱。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记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

15、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八国联军侵华1辛丑条约的签订(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2)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的加深奕劻(右一)、李鸿章(右二)与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及荷、比、西班牙等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2内容及危害民族危机的加深条约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

16、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它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行。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项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

17、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程度民族危机的加深时空观念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科素养历史解释1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1)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主观原因:

18、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学科素养历史解释1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3)影响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促使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的农民运动。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

19、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结果: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作用:都沉重打击了西方侵华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2)不同点组织程度及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且组织程度较高,坚持斗争多年,势力发展范围大;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纲领,没有建立政权,组织程度较低,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斗争时间也较短。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学科素养历史解释3辛丑条约体现的列强侵略特点(1)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列强要

20、求赔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4.5亿,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五年。(2)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丑条约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巨额赔款也不是列强的根本意图所在。列强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把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此条约惩办参加反帝斗争和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但丝毫未涉及处置慈禧太后。相反,由清政府继续充当列强侵华的代理人。为了使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学科素养家国情怀1义

21、和团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在中外矛盾加剧的19世纪末,终于引爆了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打击的对象是外国势力,到1900年发展到顶点,成千上万的义和团团众以血肉之躯和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搏斗,尽管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下失败了,但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英勇斗争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战胜性。学科素养家国情怀2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学科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