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4573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5.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及局限性。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017天津13(1)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20182018【】41(2)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11月浙江高考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4月浙江高考27辛亥革命的背景江苏8辛亥革命的背景20192019天津7辛亥革命北京37中华民国成立20202020【】45清末新政颁布商务法规【】29清帝退位20212021湖南8辛亥革命的背景6月浙江选考11辛亥革命的意义1月浙江高考1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广东7民生主义诞生的思想

2、来源一、清政府的自救一、清政府的自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 1)(一)清末新政和(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1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创的清政、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创的清政府试图通过府试图通过“新政新政”进行进行“自救自救”。2 2、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动新政的进程。3 3、改革内容:、改革内容:(1 1)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2 2)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兵制:扩练新军。(3 3)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

3、奖留学。(4 4)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补“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一)清末新政和(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4 4、经过、经过一、清政府的自救一、清政府的自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 1)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11901年年19061906年年9 9月月19081908年年8 8月月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

4、会的请愿运动,但此路不通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19111911年年5 5月月补立宪运动立宪运动(1)目的: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使中国成为立宪政体的国家。(2)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良运动。(3)结果:1911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倍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僚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19101910年年一、清政府的自救一、清政府的自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 1)(一)清末

5、新政和(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5 5、影响、影响(1 1)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权贵牢牢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权贵牢牢把握政权,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腐败握政权,很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 2)“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成立,立宪派的成立,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转而支持革命。释皇族内阁皇族内阁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内阁由13人组成。1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皇族竟有5人,故人称“皇族内阁”。释立宪派立宪派立宪派是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

6、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他们既反对暴力推翻清王朝,又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一、清政府的自救一、清政府的自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 1)“师夷长技师夷长技”无果而终无果而终“戊戌新政戊戌新政”昙花一现昙花一现立宪运动加速灭亡立宪运动加速灭亡敢问路在何方?敢问路在何方?辛亥革命终结帝制辛亥革命终结帝制从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史料一史料一清末新政最大的成就是增加了经济自由。按照列强的观点是传统或中世纪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自由。清末新政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互相影响着的两个运动:由于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清末新政

7、有转移矛盾、拒绝革命的动机。“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史料二史料二清末新政不废弃君主专制,幻想通过细枝末节的修补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新政启动后,地方各级官员大多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新政实施的费用由中央向地方摊派,地方官员借机大肆搜刮,民众苦不堪言,这使清朝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的紧张激化,各地的农民起义日益高涨,这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的社会基础。戴鞍钢新政困局与辛亥革命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清末新政的影响。根据史料一、二,概括清末新政的影响。积极影响:新政推动自由经济发展;促进民主革命;促进法律现代化。积极影响:新政推动

8、自由经济发展;促进民主革命;促进法律现代化。消极影响:客观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消极影响:客观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主观目的。机的主观目的。从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角度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1 1)从主观目的上看,)从主观目的上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取悦于列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 2)从活动本质上看,)从活动本质上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 3)从客观影响上看,)从客观影响上看,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废

9、科举、推行新学制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4 4)从实际作用上看,)从实际作用上看,具有背离性,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转为支持革命至少是同情革命。【史论形成】【史论形成】对清末新政的评价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6全国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10、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一)背景(一)背景政治背景政治背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思想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军事基础有利时机有利时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

1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来源来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内容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局限性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触动专制政体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进步性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

12、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1广东高考7)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一)背景(一)背景政治背景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经济基础经

13、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思想基础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组织基础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军事基础军事基础有利时机有利时机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8江苏高考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

14、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8浙江高考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

15、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二)爆发:武昌起义(二)爆发:武昌起义1 1、时间:、时间:19111911年年1010月月1010日,武日,武昌起义爆发。昌起义爆发。1212日,占领武汉三镇。日,占领武汉三镇。2 2、结果、结果(1 1)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为都督。(2 2)湖南、广东等)湖南、广东等1414个省和上海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治土崩瓦解。8 8小时小时从从打响第一枪到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署只用了

16、8 8小时小时;4141天天武武汉三镇保卫战汉三镇保卫战坚持坚持4141天,迎天,迎来全国十余个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省区的独立;80 80天天从从武昌首义到中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华民国建立仅有有8080天。天。1911.10.101911.10.10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911.11.271911.11.2714 14省宣布独立省宣布独立【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1湖南高考8)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山海 B.说明商业

17、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三)高潮(三)高潮1 1、建立民国:、建立民国:19121912年年1 1月月1 1日,中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

1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以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新的共和政体产生。五色旗为国旗。新的共和政体产生。中华民国五色旗从从“驱逐鞑虏到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五族共和”1911.10.101911.10.10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911.11.271911.11.2714 14省宣布独立省宣布独立1912.1.11912.1.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1-19121911-1912南北和谈南北和谈1912.21912.2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三)高潮(三)高潮2

19、2、颁布约法:、颁布约法:19121912年年3 3月月1111日颁日颁布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维护共和制度共和制度 。1911.10.101911.10.10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911.11.271911.11.2714 14省宣布独立省宣布独立1912.1.11912.1.1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成立1911-19121911-1912南北和谈南北和谈1912.21912.2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1912.3.10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11912.3

20、.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三)高潮(三)高潮(2 2)内容)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包括人身、居住、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请愿等自由和权利)。第三章 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第五章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

2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责任内阁主权在民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总统和国务员,司法权归法院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共和代议制共和代议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驶国家权力【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8浙江高考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C责

22、任内阁制 D君主制【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15海南高考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史料一史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

23、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摘编自陈建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史料二史料二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直可谓政争不断。杨天宏论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1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临时

24、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根据史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2 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需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结合所需知识分析其影响。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政治格局。政治格局。特点: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特点:同盟会成员占多数;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西方民主制度;以中青年为主;参与人数少;缺乏广泛性。参与人数少;缺乏广泛性。影响:影响:积极:这政治体制是近代中积极:这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具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

25、步意义。意义。消极:职权不明,导致政争消极: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未能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1 1)进步性)进步性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体制,宣告了民主共和原则的正义性和合法性。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推动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度被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为捍卫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史论形成】【史论

26、形成】辩证地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辩证地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2 2)局限性局限性 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致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史论形成】【史论形成】辩证地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辩证地评价中华民国

27、临时约法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四)结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四)结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落入袁世凯手中。1 1、原因、原因(1 1)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2 2)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3 3)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4 4)孙中山被迫妥协。)孙中山被迫妥协。帝国主帝国主义列强义列强军事进攻军

28、事进攻政治讹诈政治讹诈清政府清政府任命任命施压施压外交孤立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军事威胁拥护拥护支持支持依靠依靠打击打击革命党人革命党人 立宪派立宪派/旧官僚旧官僚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四)结局:(四)结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落入袁世凯手中。2 2、过程、过程(1 1)19121912年年2 2月,清宣统帝退位。月,清宣统帝退位。(2 2)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出辞职。(3 3)19121912年年3 3月,袁世凯在北京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29、总统。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袁世凯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陈旭麓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0全国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

30、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二、辛亥革命的爆发二、辛亥革命的爆发(融合选必(融合选必1)(五)历史意义(五)历史意义1 1、性质:是一次、性质: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级民主革命。2 2、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 3、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

31、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华民族的思想解放。4 4、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5 5、社会生活上: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社会生活上: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更新。补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史料一史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

32、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史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说明“民国民国”为中国带来的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

33、变化前无古人的变化”。(2 2)根据史料二,概括这种政体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史料二,概括这种政体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出“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体而是一代人而是一代人”的含义。的含义。(3 3)史料一和史料二对史料一和史料二对“民国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2 2)原因:盲目照搬美国政体。含义: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原因:盲目照搬美国政体。含义: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3 3)不同不同:史料一认为史料一认为“民国民国”的

34、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二认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缺乏根基生了深远影响。史料二认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缺乏根基,“,“民国民国”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失败是必然的。原因:评评价的着眼点不同。价的着眼点不同。(1 1)变化)变化:政治上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文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经济上献。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35、入人心。社会生活上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能片面的、主观的评价它,而是应当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能片面的、主观的评价它,而是应当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革命本身的历史事实出发,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历史条件和革命本身的历史事实出发,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正确地评价,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史论形成】【史论形成】辩

36、证地评价辛亥革命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1 1、进步性进步性(1 1)成为中国式的)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通过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2 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

37、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3 3)是)是”亚洲觉醒亚洲觉醒“的先驱:的先驱:鼓舞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从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史论形成】【史论形成】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2 2)局限性)局限性 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由于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且根深蒂固,中国广大农村的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革命还远没有渗透到中国的广大乡村。【现学现做】【现学现做】(2021浙江高考11)对辛亥革命的认

38、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清末民初(清末民初(18941894年年-1912-1912年)年)政治民主化艰难起步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先后发动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相继发动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

39、主;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西学东渐”由“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广泛传播。同一时期西方社会(同一时期西方社会(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思想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和完善;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最终导致了一战爆发。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科技(如爱迪生与电的应用、量子论的诞生和相

40、对论的创立)与文艺(如印象画派)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潮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歧,帝国主义时代产生了列宁主义。电气时代(2020全国卷45)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9分)(1 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位。(2 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

41、观;突破了旧式商业)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组织的束缚。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201

42、3海南高考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查临时约法,原为临时政府而设,自公布施行以来,于兹已二十阅月矣,其于国家之根本组织,固系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粗具规模;然于国家之政治刷新,要亦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横生障碍。综计临时期内,政府左支右绌于上,国民疾首蹙额于下,而关于内治外交诸大问题,利害卒以相悬,得失仅以相等,驯至国势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夫以吾国幅员之广漠,人户之众多,交通之隔绝,革命而还,元气凋丧,欲持急起直追之策,以谋闾阎一日之安,纵遇事假以便宜,犹恐有所未逮;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

43、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16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文件出台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5分)(1 1)背景:袁世凯控制了政权;得到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的支持。)背景:袁世凯控制了政权;得到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的支持。看法: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制约了总统权力,阻碍政府施政和国家发展。(看法: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制约了总统权力,阻碍政府施政和国家发展。(7 7分)分)(2 2)评析:反民主;目的是废除临时约法;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阻碍民主共和

44、)评析:反民主;目的是废除临时约法;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阻碍民主共和进程。(进程。(5 5分)分)(2012海南高考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

45、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1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 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背景:清政府背景:清政府“新政新政”和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6 6分)分)(2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 斗争中具有妥协性。(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 6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13讲 辛亥革命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