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了解古代的路、桥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 12 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时空线索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 21 1目录CONTENTS3 3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4 4交通与社会变迁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道路的发展演变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壹壹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鲁迅故乡(3)(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发展,形成道路交通网道路发展,形成道路交通网(2)(2)定居后以住地为中心,但定居后以住地为中心,但货运仍依赖天然道路与河流。货运仍依赖天然道路与河流。(1)(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形成了惯性的足迹形成了“路路”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2.2.陆路交通:陆路交通:中国中国元: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汉:连接亚欧北非的通道陆上丝绸之路秦: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唐代: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中国:(1).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3、2).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3)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4).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驰道宽67.5米,中间三丈是皇帝专用的道路。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直道,但一点都不直,而且是典型的军事公路。直道起点在离咸阳不远的云阳,经过陕西省抵达子午岭,然后到达今天陕西和宁夏交界处的定边县,再由定边南折向东北,进入鄂尔多斯草原,经过内蒙古乌审旗和东胜后,到达
4、终点站包头。这个“直道”九曲十八弯,目的是对付和防范匈奴。五尺道,五尺不足两米,道路很窄,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秦秦朝朝道道路路示示意意图图秦朝五尺道秦朝五尺道秦朝直道秦朝直道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唐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1、从长安到西域的西北驿道;2、从长安到西南的驿道;3、从长安至岭南的驿道;4、从长安至江浙福建的驿道;5、从长安到北方草原地区的驿道;6、7、自长安至山东、东北地区和荆州、夔州、忠州
5、等西南地区。唐朝还有七条国际性驿道:一为从营州入安东道,二为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此为水上驿道),三为从夏州、云中至蒙古草原道,四为入回鹘道,五为安西西域道,六为安南天竺道,七为广州通海夷道。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据元史所载,腹里(应指中书省)计陆站175处,水站21处,牛站2处。河南行省陆站106处,水站90处。辽阳行省陆站105处。江浙行省马站134处,轿站35处,步站11处,水站82处。江西行省马站85处,水站69处。湖广行省陆站100处,水站73处。陕西行省陆站80处,水站1处。四川行省陆站48处,水站84处。云南行省
6、马站74处,水站4处。甘肃行省马站6处。总计全国站数约一千四百处。加上岭北、土蕃等处,应在一千五百处以上。鸡鸣驿鸡鸣驿鸡鸣驿,始建于元朝,鸡鸣驿,始建于元朝,图为明代遗存图为明代遗存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2.2.陆路交通:陆路交通:西方西方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
7、达罗马。相传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出自罗马皇帝尤利安(julian the apostate,331-363)之口。罗马大干道“阿庇乌大道”:兴建于公元前400年前后,用68年时间建成。由罗马东南方向越过亚平宁山脉通往布林迪西。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问题探究:以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为例分析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材料一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
8、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1)(1)政治:政治:有利于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2)(2)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3)社会: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社会: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4)(4)局限:局限:容易容易加重
9、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船的发明古人最初借助树干等物体漂浮于水上,后来进一步把类似物品捆绑在一起,制成了筏。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刳(ku)木为舟,制造了原始的船。为了增大载重量和改善航行性能,人们开始在筏和独木舟的四周加装木板,同时对舟体采取连接、堵漏和捻缝等措施,木板船逐渐被发明出来。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3.3.水路交通:水路交通:中国中国1)中国:春秋时期:已有人工开凿的河流 运河(胥河、邗沟等)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
10、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 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3.3.水路交通:水路交通:
11、中国中国大运河开凿的客观条件: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巩固了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思考: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及作用1、秦朝时期,秦始皇为开拓岭南,统一中国,命人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2、隋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以及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并且进行漕运,也为了巩固对全国的
12、统治;最终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3、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通主要道路,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不断完善驿道设施和管理制度;南方道路得到进一步开拓。4、元朝时期,国内运河重新疏浚,同时增加了海上漕粮运输,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也奠定了政治中心转移到华北地区的经济基础。5、明清时期,政府通过修建道路,加强了对西部边疆和东北疆域的控制,曾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但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进展,中国古代交通道路系统逐渐受到工业文明的绝大挑战。问题探究:中国古代水路交通演变以及产生影响?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3.3.水路交通:水路交通:西方西
13、方(1)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通道。(2)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3)1869年,开通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4)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距离1666年10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德里凯(1604-1680),建设后来成为17世纪最宏大的土木工程项目之一的米迪运河米迪运河。米迪运河,其目的是连通大西洋和地中海,“通过避开直布罗陀海峡、海盗和西班牙国王的船队,促进贸易的繁荣”。阿姆斯特丹运河城阿姆斯特丹运河城区区一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3.3.
14、水路交通:水路交通:西方西方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及“海上丝绸之路”其他地区对海洋的探索和新航路的开辟国际运河的开挖与通航贰贰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时期时期探索探索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
15、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材料 中国有悠久的海
16、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因素(1)政治:大一统局面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国力强盛;(2)经济: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3)技术:航海和造船
17、技术的进步;(4)军事:激烈战争的刺激(5)对外:为了宣扬国威,树立大国威严3.3.维京人维京人2.2.腓尼基人腓尼基人4.4.阿拉伯人阿拉伯人1.1.波利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首次横渡地中海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太平洋诸岛活动(复活岛)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受制于航海技术,以狭窄易通过的海域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2.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特点波利尼西亚 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处于大洋洲,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180经线以东,南纬30至北纬30之间。其分布遍于
18、中东部太平洋海面上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带,三角形的顶角为夏威夷群岛,两个底角分别为新西兰及复活岛。人口约142万,多为波利尼西亚人。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2.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腓尼基人(Phoenician)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自称为迦南人(Canaan),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人创立了腓尼基字母;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2.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维京人(古挪威语:vkingar),别
19、称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不列颠岛屿,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个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在古英语中,“vikinger”是在海湾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盗;“vikingar”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维京人的老家是挪威、丹麦和瑞典,除了征战,维京人还是出色的航海家,向西他们逐渐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并最终到达北美。向东他们一度到达了里海。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2.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海上贸易活动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海上贸易活
20、动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2.2.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古代世界对海洋的探索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3.3.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时间时间航海家航海家成果成果1497年卡伯特父子到达纽芬兰岛16世纪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16世纪巴伦支航行北冰洋,准确的航海图1578年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1610年哈得逊探索北冰洋到亚洲的航线1642-1643塔斯曼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1487年迪亚士西欧-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西欧-美洲1497-1498达伽马西欧-好望角-印度1519-15
21、22麦哲伦环球航行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3.3.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 思考:对比两幅地图,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特点,谈谈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特点:区域扩展到全球,全球航路得以建立;主导国由中国变为欧洲国家。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3.3.近代全球航路的拓展:近代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的开凿国际运河的开凿运河运河名称名称通航通航时间时间位置位置意义意义苏伊士苏
22、伊士运河运河1869年巴拿马巴拿马运河运河1914年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的水道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路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火车与铁路交通轮船航运业的发展汽车的出现与发展叁叁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1.火车与铁路交通:火车与铁路交通:西方: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1)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2)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3)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
23、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史蒂芬斯火车机车19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世纪世界修筑铁路情况表 改编自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时间地区铁路线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7km,由斯托克顿到林顿19世纪美国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连接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885年加拿大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1910年南美洲建成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184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5490英里188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222万英里190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466万英里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
24、交通的发展1.1.火车与铁路交通:火车与铁路交通: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1)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2)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詹天佑主持修建 “人”字形路轨解决陡坡问题。唐胥铁路通车唐胥铁路通车京张铁路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
25、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黄鹄号轮船模型轮船招商局克莱蒙特号轮船船长45.72米,宽9.14米,船上装有蒸汽机。1807年,“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获得成功,它以每小时6.4公里速度,航行91.4公里。从此,美国哈德逊河上开辟定期航班,标志了蒸汽机轮船正式投入使用。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2.2.轮船航运业的发展轮船航运业的发展交通发展交通发展西方中国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19世纪20
26、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3.3.汽车、自行车出现与发展汽车、自行车出现与发展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由汽油发动机带动的三轮机动车申请了专利,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法国铁匠皮埃尔米肖(Pierre Michaux)的自行车。米肖使用的是铁框木轮,非常颠簸,导致用户们把这款自行车称为“振骨器”(Bone Shaker)。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
27、最早的自行车。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 充气轮胎。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三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糜不流通;朝廷法旨,糜不洞达;山川之产,糜不尽出;风俗之陋,糜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
28、无阻,可备海埂;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思考:近代交通的发展对推动中国社会变迁所起影响?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1)经济:打破了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2)城市化:推动近代中国城市化,铁路沿线兴起一批近代城市,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3)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4)政治:打破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5)社会:冲击封建陋
29、习,改变传统观念(时间、价值观)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伊利运伊利运河河交通与社会变迁肆肆四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1.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材料: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秦朝:修驰道,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唐:丝绸之路,促进不同地方的经贸往来近代以前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
30、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四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四四.交通与社会变迁交通与社会变迁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中国的邮驿历史悠久,古代的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2)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3)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4)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明朝民信局收据明朝民信局收据中国第一枚中国
31、第一枚“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上海的大清邮局上海的大清邮局课堂小结1、“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2、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D.中国丧失
32、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B B随堂演练B B3.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4、“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了,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对材料中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船和火车C.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D.生产力的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B B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