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4902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5.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化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材料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

2、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合作探究一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思考 根据材料,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提示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并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一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1.历程(1)开始传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佛教传播路线(一)佛教传入中国(1 1)开始:)开始:两汉之际,

3、来自古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度的佛教传入中国。1、发展历程材料: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材料: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整理自整理自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一、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兴盛: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相融合。材料材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南朝

4、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杜牧江南春江南春材料材料:北朝的佛寺、僧尼远北朝的佛寺、僧尼远多于南朝,北魏末,仅洛阳多于南朝,北魏末,仅洛阳一地就有佛寺一地就有佛寺13671367所,全国所,全国有有1 1万余所。东魏北齐有寺万余所。东魏北齐有寺3 3万余所,僧尼万余所,僧尼300300万人。北万人。北周也有寺周也有寺1 1万所,僧尼万所,僧尼100100万万人。人。晁福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云岗石窟(3)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4)融入中华

5、文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道理论的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道理论的宋宋明理学明理学形成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佛教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儒学儒学孔孟正宗孔孟正宗(根本根本)道教道教贯通宇贯通宇宙自然宙自然(2)(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1)积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敦煌莫高窟8 8到到10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

6、衰微,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13世纪回教入侵,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到毁灭。但中国恰在。但中国恰在7 7、8 8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著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冯天瑜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3 3)中国佛教文化影响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佛教文化影响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二)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传播内容: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

7、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利玛窦与徐光启(3)影响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汤若望、南怀仁史料阅读史料阅读 练一练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概括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来华做出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并说明其作用。提示 成就:介绍西方科技思想,修订历法。特点:注重总结、实用性强、融合中西方科学文化。作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材料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材料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

8、求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

9、程度的吸收程度的“西化西化”与与“化西化西”的不同。的不同。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接受西学“三种层次”的。提示:历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主要吸收西学中的物质层面,进行器物救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主要吸收西学中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进行制度救国;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主要吸收西方精神层次的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化救国。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2.19世纪中后期(1)背景: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表现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和魏源材料:很少有人认

10、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材料: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周英杰周英杰(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的孤寂与荣光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

11、近代知识分子。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政治学说传播。严复、詹天佑184)评价:)评价:打破了打破了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和和天朝上国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有利于观念的束缚,有利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有利于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打破中西文化对立,推动,推动西学传播西学传播和对和对传统文化反思传统文化反思推动推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中体”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十九世纪十九世纪5050、6060年代,面对年代,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2、,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工业化力量为载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工业化力量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猛烈冲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儒体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猛烈冲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儒学文化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的学文化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理论,直接服务于现实要求。理论,直接

13、服务于现实要求。如果来势凶猛的工业化力量被称为如果来势凶猛的工业化力量被称为“急兵急兵”,那么引进西方文化的,那么引进西方文化的“缓进缓进”方式恰方式恰好就是好就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和时代价值。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和时代价值。3)性质:)性质: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自救的自救3.20世纪初(1)背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2)表现民主科学思想传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

14、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视角2近代的西学东渐材料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思考 根据材

15、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提示 由被动到主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渐进性(或历史阶段性);内容丰富;途径多样。1.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1.汉字(1)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2)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谚文、假名、喃字二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材料唐朝丝绸之

16、路畅通,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原与西域交通的重要工具。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使它成为各种文化展示和融合的舞台。外国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建立起寺院,不同宗教和睦相处。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合作探究

17、二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内容及其对唐朝发展的影响。提示 内容:商品贸易(丝绸、骏马)、文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宗教等。影响:改善了唐军装备,稳定了西北边疆形势;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或更新改造了礼仪制度);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扩大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唐朝的地位。4.制度(1)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5.其他:东亚和东南亚

18、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6.移民(1)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材料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材料唐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明清之际,一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等,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明清之际,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传教士

19、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传教士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一批诸如几何原本几何原本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和了解“西学西学”的窗口,冲的窗口,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把中国悠久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又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20、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景,分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提示: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宗教热情。影响:对中国:冲击了明代崇尚空谈的学风;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对西方: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影响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合作探究(二)中学西传1.四大发明外传(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21、。(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摘编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提示 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

22、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合作探究2.中国热(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中华文化对当今世界影响: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

23、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结合所学,联系社会生活,举例说明中华文化在当今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文化方面:科技方面:国际关系方面:首创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共享共富,和谐发展之路;共享共富,和谐发展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

24、向指明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等等。;等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和方案等。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和方案等。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青蒿素、杂交水稻;青蒿素、杂交水稻;针对训练1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东学西传”()A.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答案 C解析 在新航路开辟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下,明清之际许

25、多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说明这一时期的“东学西传”对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C项正确;明末清初的“东学西传”是在明清时期保守的对外政策和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下进行的,并没有凸显传统文化的巨大优势,排除A、B两项;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学西传”与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与否无关,排除D项。2.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

26、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答案 C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故C项正确。科学阐释了“自然演进规律”,不是强烈要求变革中国社会、实现救亡图存理想的进步思想家关注赖尔理论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进步思想家欢迎赖尔理论不是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故B项错误。19世纪后期地质进化理论

27、传入中国,没能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故D项错误。3.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西学无统一称呼,多以“夷学”称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对西方文化比较广泛的称呼是“西学”。庚子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乐于使用“新学”之名。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西文化融合发展B.传统文化逐渐遭到摒弃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社会普遍存在崇洋心理答案 C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国人对于西方学说的称呼,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到“新学”的转变,可见国人对于西方学说的态度经历了由鄙夷到尊崇推荐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了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国人希望学习西方思想,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提及中华文化,故不存在中西文化融

28、合,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故排除B项;国人只是希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不一定是崇洋,排除D项。4.明朝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他说:几何原本者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据此可知徐光启()A.积极倡导东学西渐B.推动中外文化交流C.反对政府闭关政策D.反思中国教育现状答案 D解析 材料“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体现了徐光启的忧患意识,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D项正确;材料与积极倡导东学西渐、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及反对政府闭关政策的说法无关,排除A、B、C三项。5.

29、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 B解析 材料中主要提及中国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但无法体现“普遍接受”,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而且没有明确交代交流的人群仅限于传教士,C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D项错误。6.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材料表明伏尔泰()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B解析 从材料可知,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观念,故选B项;伏尔泰借助儒家思想,不是为了维护法国社会秩序,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项内容,排除;伏尔泰是利用中国儒家文化反对旧制度,其目的不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