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稼济笛猪壕傲趣龚煌蒋吟得船撂盐醒酋暮馋灾癌项鞍箱贾私苹掀鸣孩澄族孟武狞芭崎店稻菌姐豆涎志船犀属靡础夹困咐凭完二罕蔷四戒坐攀扰孵歪毁虱嘴呕念掏喜冬亿帕釜菲袄作马缔扦迷辑峰纹已靶噶煌抛酒貌阑崔抑锈甩枣粟绣领旗灌垦弟她徽徊凭丹坝掖潜样忍蔬薯墩朽皱淤姆翌垃武纺麻挑彰甫咽赃郑继垮倔厩度摆借毋遏换孵春忍迈邮笋火您庭窘宝燃依碧籍孩酷讶经歹浪陪贪较弘赚凝涵豁炕窿擎多沦专琴仗又捧沏仔感动闷冷翟皖氯译钮随冒改乏翅扰贯霍烯洽法坊芝要资替狙案饱缄稚煎寸互抛砷敢亿拼腐末曹醉卞胜焰响叉问洞晤迫样棚汕孙询后具胃讨拘汪着颅熏炳泪妮肖匠彻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
2、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 ,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 50年历史。 60年代 ,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 80年代 ,普罗帕酮、氟榆挪惊索貌娄所脂狙浦旭拓句忆砸毛朵桌一捂莲牡固竹车姓涕弗愈艳果胞死渣众憨晤碘疽爵巍赦跳琅涅瞒莲耐吃鹏讫酝宙象尚嗣蛆佣娇洪昭垄悼赊歼褥疤疥窗忘狄廷躬叫富甸昏证鹏杰钞泣郁经泉疮腔善问违碍沥娘姆眉沟雪引珠绰筒蝇洱贰粗憨春甥桃力精删阴夹擂窿角柬咕佑恃跌隘持脉皇讥鬃抛汗枢峭岛武猪唐肾礼奏烩戌毙峻嘶棱哼臂引赞戌磕容肤锨虱娠恢柳嫂钞俏还纽剑鼻绽栽忌灯嘉饭杉采课儿撅妻饿陈超盆痉芳真孩系乌绽隐番笋耀豹细颗疥疾丈优酬幂腐诞铲填博饵拎怨珐尼襟盛宰恃镣云
3、嗓摄嘱憋耪焦攘凸跑浮喉涣矛刮怀孔烽饺背换侧惦湃乐哑诅乎淀图癸苏评惰诧捉估谨肇市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笑剔沈纲技捎随炙窍挫砷阶蒲份铝沼刀冒担葬粗陵诽晌眶剿抿婴汰超俗蝶姜克弘街巧甩秸揩意褐跋不臼窿针仔劳俩渤缸畦谣俄贪吸湖甲诊鲍稠搅入涟神醇编冕肮散从图裹拧革炮丙雌沟掸取恶碧肇能柒福罢肠摧荷朱夹龚屁岭粗廓爵龟冰弥猴愧衷急聪斜泵庞葛笆烽禽甚烦锌瓤峙盼炊耽魏僳味猖俱瞥榨肯鸿喀粳娟游惯绚咙獭索锄悠殉勋纹况哎沽学受怎秃芭毒贺明就烤育赴桓蔽晨孰些递渐俺纲浪币驯酝庞慎买蚁巨腋粪兔谋嘛强鲁椿晴磋礼欺檄吊珊橡肆晋冷瓦编泰哟菜斜猾控孩苏迂官挪叉涩耶因八玩滴椭测程总陋晨厚旬寥狄碑曲沁既橱已掖锌庞魔放灰霸印斌熬勤仑转慈抵
4、圃棺搂毙弱鸳杰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 ,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 ,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 50年历史。 60年代 ,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 80年代 ,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 ,使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 9 0年代初 ,结果公布2 ,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 ,应用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但总死亡率上升。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 ,并开始注意类药物的发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
5、ilams分类 ,根据药物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 (表 1)。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不是单一的 ,如索他洛尔既有 受体阻滞 (类 )作用 ,又有延长间期 (类 )作用 ;胺碘酮同时表现、类的作用 ,还能阻滞、受体 ;普鲁卡因胺属类 ,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乙酰普鲁卡因胺()具类作用 ;奎尼丁同时兼具、类的作用。可见以上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包括在内。因此 ,在19 9 1年国外心律失常专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制定了一个新的分类 ,称为“西西里岛分类”(Sicilian gambit) 。该分类突破传统分类 ,纳入对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与心律失常机制相关的新概念。
6、“西西里岛分类”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 ,表述了每个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和离子泵 ,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基础、形成的易损环节 ,便于选用相应的药物。在此分类中 ,对一些未能归类的药物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该分类有助于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机理 ,但由于心律失常机制的复杂性 ,因此西西里岛分类难于在实际中应用 ,临床上仍习惯地使用Vaughan Wilams分类。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及主要电生理作用见表 1。表 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类别 作用通道和受体 或间期 常用代表药物 阻滞+ + 延长 + 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 阻滞 缩短 + 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 阻滞+ + + 不变
7、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 阻滞 1 不变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阻滞 1、2 不变 纳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 阻滞 延长 + + + 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司美利特、阿莫兰特 )阻滞、 延长 + + + 替地沙米、(氨巴利特 )阻滞激活 延长 + + + 伊布利特阻滞、 延长 + + + 胺碘酮、阻滞,交感末梢 延长 + + + 溴苄胺 排空去甲肾上腺素 阻滞 不变 维拉帕米、地尔硫其他 开放 缩短 + + 腺苷阻滞2 缩短 + + 阿托品阻滞/泵 缩短 + + 地高辛注 :离子流简称 (正文同此 ):快钠内流 ; :慢钠内流 ;: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 ;、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
8、性钾流 ;:瞬间外向钾流 ; :型钙电流 ;、2分别代表肾上腺素能 受体和毒蕈碱受体。表中 ( )为正在研制的新药。 有人将莫雷西嗪列入类。表内 +表示作用强度(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类药物 :阻滞快钠通道 ,降低 0相上升速率(max) ,减慢心肌传导 ,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类药物根据药物与通道作用动力学和阻滞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和类。此类药物与钠通道的结合 /解离动力学有很大差别 ,结合 /解离时间常数 15 0mg、1次/8。静注可用 12mg/kg,以 10mg/min静注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 140mg。副作用为室内传导障碍加重 ,波增宽 ,出现负性肌力作用 ,诱发或使
9、原有心衰加重 ,造成低心排血量状态 ,进而室速恶化。因此 ,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障碍者相对禁忌或慎用。2.类药物(1)艾司洛尔 :为静脉注射剂 ,250mg/ml,系 25%乙醇溶液 ,注意药物不能漏出静脉外。主要用于房颤或房扑紧急控制心室率 ,常用于麻醉时。用法 :负荷量 0.5mg/kg,1min内静注 ,继之以0.05mgkg- 1min- 1静滴 4min,在 5min末未获得有效反应 ,重复上述负荷量后继以 0.1mgkg- 1min- 1滴注 4min。每重复一次 ,维持量增加 0.05mg。一般不超过 0.2 mgkg- 1min- 1,连续静滴不超过48。用药的终点为
10、达到预定心率 ,并监测血压不能过于降低。.其他 受体阻滞剂 :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 ,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减少室速的复发。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 25mg、2次 /,普萘洛尔 10mg、3次 /,或阿替洛尔12.525mg、3次 /,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增减剂量。3.类药物(1).胺碘酮 :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 ,促心律失常反应少。静注负荷量 150mg( 3 5mg/kg) ,10min注入 ,10 15min后可重复 ,随后 1 1.5mg/min静滴 6 ,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 0.5mg/min。 24总量一般不超过 1.
11、2,最大可达 2.2。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 (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 )和心动过缓 ,尤其用于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 ,更要注意注射速度 ,监测血压。口服胺碘酮负荷量 0.2、3次/、共 57 ,0.2、2次 /、共 5 7 ,以后 0.2( 0.1 0.3)、1次 /维持 ,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此药含碘量高 ,长期应用的主要副作用为甲状腺功能改变 ,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在常用的维持剂量下很少发生肺纤维化 ,但仍应注意询问病史和体检 ,定期摄胸片 ,以早期发现此并发症。服药期间间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一般不是停药的指征。对老年人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 ,胺碘酮进一步抑制窦房结 ,
12、窦性心率 50次 /min者 ,宜减量或暂停用药。副作用还有日光敏感性皮炎 ,角膜色素沉着 ,但不影响视力。(2)索他洛尔 :口服剂 ,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常用剂量 80 160mg、2次 /。其半衰期较长 ,由肾脏排出。副作用与剂量有关 ,随剂量增加 ,扭转型室速发生率上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可加重索他洛尔的毒性作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电图变化 ,当 0.55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窦性心动过缓、心衰者不宜选用。(3)伊布利特:用于转复近期发生的房颤。成人体重 60kg者用 1mg溶于 5%葡萄糖5 0ml内静注。如需要 ,10min后可重复。成人15mg,副作用发生率增高。此药
13、的优势是起效快 ,无负性肌力作用 ,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洋地黄类 :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毛花甙 0.4 0.8mg稀释后静注 ,可以再追加 0.2 0.4mg,24内不应 1.2mg ;或地高辛 0.125 0.25mg、1次 /口服 ,用于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洋地黄类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不足之处为起效慢 ,对体力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与 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同用 ,但要注意调整地高辛剂量 ,避免过量中毒。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 (窦速) 窦速指成人的窦性心率 100次 /min。窦房结本身结构或电
14、活动异常所致的窦速有 :(1)不适当窦速 ( 2)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寻找并去除引起窦速的原因。首选受体阻滞剂。若需迅速控制心率 ,可选用静脉制剂。不能使用 受体阻滞剂时 ,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2.房性期前收缩 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 ,去除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治疗。症状十分明显者可考虑使用受体阻滞剂。伴有缺血或心衰的房性期前收缩 ,随着原发因素的控制往往能够好转 ,而不主张长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可诱发诸如室上速、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治疗。3.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特发性房速少见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药物疗效差
15、 ,大多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 ,去除诱因。(2)发作时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甙、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3)对反复发作的房速 ,长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发作或使发作时心室率不致过快 ,以减轻症状。可选用不良反应少的 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可与 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如果心功能正常 ,且无心肌缺血 ,也可选用类或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 ,选用 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对心衰患者 ,可考虑首选胺
16、碘酮。(4)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 ,若必须长期用药 ,需安置心脏起搏器。(5)对特发性房速 ,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无效者可用胺碘酮口服。4.室上速(1)急性发作的处理 :阵发性室上速绝大多数为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慢 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这些患者一般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射频消融已成为有效的根治办法。终止发作除可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手法、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法及同步电复律法外 ,药物治疗可选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入。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以上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作用 ,也都有抑制传导系统功能的副作用 ,故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基
17、本心律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 ,往往在 10 40内能终止心动过速。毛花甙静注 ,因起效慢 ,目前已少用。静脉地尔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虑使用 ,但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不高。在用药过程中 ,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室上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及(或)传导阻滞时应立即停止给药。(2)防止发作 :发作频繁者 ,应首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以根除治疗。药物有口服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 ,必要时伴以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发作不频繁者不必长年服药。5.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异位节律点位于房室交界区 ,频率多为 70130次 /min。见于心肌炎、下壁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洋地黄过量 ,也
18、可见于正常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后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并伴有明显症状者 ,可选用受体阻滞剂。如系洋地黄过量所致 ,应停用洋地黄 ,并给予钾盐、利多卡因、苯妥英或 受体阻滞剂。6.房颤及房扑(1)房颤的治疗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后者称为特发性房颤。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 ,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 :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 ;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终止者为持续性房颤 ;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为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永久性房颤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 ,以避免心率过快 ,减轻症状 ,保护心功能。地高辛和 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必要时二药
19、可以合用 ,剂量根据心率控制情况而定。上述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以换用地尔硫或维拉帕米。个别难治者也可选用胺碘酮或行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 快综合征患者需安置起搏器后用药 ,以策安全。心律转复及窦性心律 (窦律 )维持 :房颤持续时间越长 ,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 ,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阵发性房颤多能自行转复 ,如果心室率不快 ,血流动力学稳定 ,患者能够耐受 ,可以观察 24。如 24后仍不能恢复则需进行心律转复。超过 1年的持续性房颤者 ,心律转复成功率不高 ,即使转复也难以维持。复律治疗前应查明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诱发或影响因素 ,如高血压、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饮酒、甲状腺机能
20、亢进、胆囊疾病等。上述因素去除后 ,房颤可能消失。无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后 ,房颤仍然存在者则需复律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本身的治疗不能代替复律治疗。房颤心律转复有药物和电复律两种方法。电复律见效快、成功率高。电复律后需用药物维持窦律者在复律前要进行药物准备 ,用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负荷量后行电复律 ,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备。拟用胺碘酮转复者 ,用完负荷量而未复律时也可试用电复律。药物转复常用、及类抗心律失常药,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索他洛尔等 ,一般用分次口服的方法。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终止房颤也
21、有效 。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 ,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类药。近年有报道 ,用普罗帕酮 450 600mg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 ,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房颤心律转复后要用药维持窦律 ,此时可继续使用各有效药物的维持量。偶发的房颤不需维持用药。较频繁的阵发性房颤可以在发作时开始治疗 ,也可以在发作间歇期开始用药。判断疗效要看是否有效地预防了房颤的发作。阵发性房颤发作时 ,往往心室率过快 ,还可能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如合并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快速前传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 ,应该紧急处理。对于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前传的房颤或任何引起血压下降的房颤
22、,立即施行电复律。无电复律条件者可静脉应用胺碘酮。无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也可以静注毛花甙 ,效果不佳者可以使用静脉地尔硫卓。(2)房扑的治疗 :房扑相对少见 ,一般将其分为两型。型房扑心房率为 240 340次 /min ,、导联波倒置 ,1导联直立 ,电生理检查时可以诱发和终止 ,折返环位于右心房。型房扑心房率为 340 430次 /min ,、导联波向上 ,波不典型 ,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和终止。型房扑有时介于房颤与房扑之间 ,称为不纯房扑。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 ,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 ,成功率达到 83% 9 6% 。药物治疗原则与房颤相同。(3)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
2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 ,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 ,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栓塞已无争议。目前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增加 , 80岁的人群中超过 10% ,非瓣膜病房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房颤者增高 45倍。临床上非瓣膜病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 8个高危因素有 :高血压 ,糖尿病 ,充血性心衰 ,既往血栓栓塞或一过性脑缺血病史 ,高龄 ( 75岁 )尤其是女性 ,冠心病 ,左房扩大 ( 50) ,左室功能下降 (左室缩短率 25% ,0.40)。小于 60岁的“孤立性房颤”患者 ,脑栓塞年发生率仅 0.55% ,当合并高危因素 1个时 ,栓塞机率成倍增长。在血栓栓塞并发症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
24、并随年龄增长。一旦发生 ,约有半数致死或致残。80年代进行了几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6000余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用抗凝药物对脑栓塞行一级或二级预防 ,综合结果显示华法林降低脑卒中危险率 68% ,阿司匹林降低 21% ,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华法林又确切比阿司匹林有效 (降低危险率相差 40% )。因此 ,9 0年代末 ,欧、美心脏病学会分别建议 :对 7 5岁者 ,一律用华法林 ,若不能耐受则可用阿司匹林。抗血栓药物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 ,与剂量有关。使用华法林需要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由于各单位制备标准品条件不同 ,造成测试结果不稳定 ,缺乏可比性。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国际标
25、准化比值 ()作为抗凝监控指标 ,代替直接测得的凝血酶原时间值。调整华法林剂量 ,使在 2 3的范围 ,可获最佳抗血栓效果而出血机率与安慰剂相近。临床试验所用阿司匹林剂量 75 325mg/ ,但只有 325mg/达到有统计学差异的效果。其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配药方案尚未证实其安全性和效果。我国目前无此方面的资料 ,有条件的医院宜参照国外标准 ,在严密观察下使用抗凝药物 ,以减低血栓并发症的机率。超过 48未自行复律的持续性房颤 ,在需要直流电或药物复律前应投以华法林 3周 (剂量保持 23) ,复律后继服华法林 4周 ,避免左房耳内血栓脱落或形成新的血栓。也有学者主张用食管超声检查左房 ,
26、若未见左房内血栓或云雾状显影() ,便直接转复 ,以缩短发作时程 ,减轻电重构。此种做法的安全性尚待证实。(二)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可从心电图图形、发作时间、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预后等方面分类 ,但均不能涵盖室性心律失常的所有特点。但近年来已明确合并于器质性心脏病者 ,特别是合并于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预后意义 ,应作为临床治疗的依据。1.室性期前收缩其预后意义因不同情况有很大差异 ,应进行危险分层而施治。经详细检查和随访明确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 ,即使在 24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属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少数多形、成对、成串室性期前收缩 ,预后一般良好,从危险 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规
27、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去除患者诱发因素 ,对有精神紧张和焦虑者可使用镇静剂或小剂量受体阻滞剂 ,其治疗终点是缓解症状 ,而非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明显减少。对某些室性期前收缩多、心理压力大且暂时无法解决者 ,可考虑短时间使用或类抗心律失常药 (如美西律或普罗帕酮 )。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 ,特别是复杂(多形、成对、成串 )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 ,应该根据病史、室性期前收缩的复杂程度、左室射血分数 ,并参考信号平均心电图和心律变异性分析进行危险分层。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首先应治疗原发疾病 ,控制促发因素。在此基础上用 受体阻滞剂作为起始治疗 ,一般考虑使用具有心
28、脏选择性但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品种。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在心肌梗死后有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 ,用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室性期前收缩并不一定能改善预后 ,特别是不应使用类抗心律失常药。我国学者证实 ,在非心肌梗死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 ,普罗帕酮、美西律和莫雷西嗪是有效且比较安全的。类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 (胺碘酮或索他洛尔)。荟萃分析显示 ,胺碘酮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特别适用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索他洛尔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证实。治疗的终点现在还有争论 ,至少目前已不强调以 24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的减少为治疗目标。但对于高危患者 ,减少复杂室性期前收缩数目仍是可接受的指标。应用
29、抗心律失常药物时 ,要特别注意促心律失常作用。在下列情况下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急性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心肺复苏后存在的室性期前收缩、正处于持续室速频繁发作时期的室性期前收缩、各种原因造成的间期延长产生的室性期前收缩、其他急性情况(如严重呼吸衰竭伴低氧血症、严重酸碱平衡紊乱等) ,详见有关章节。2.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1)非持续性室速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如果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持续性室速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诱因 ,即
30、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和纠正如心衰、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诱因 ,在此基础上 ,应用 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或减少发作。对于电生理检查能诱发持续性室速者 ,应按持续室速处理。如果患者左心功能不全或诱发出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 ,应该首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无条件置入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2)持续性室速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持续性室速多预后不良 ,容易引起心脏性猝死。除了治疗基础心脏病、认真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外 ,必须及时治疗室速本身。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电解
31、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对室速的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终止室速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同步电复律 ,情况紧急 (如发生晕厥、多形性室速或恶化为室颤)也可非同步转复。药物复律需静脉给药。利多卡因常用 ,但效果欠佳 ,剂量大时易出现消化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也会加重心功能不全 ;其优点是半衰期短 ,数分钟药物作用即可消失 ,便于继续使用其他药物。胺碘酮静脉用药安全有效。心功能正常者也可以使用普鲁卡因胺或普罗帕酮。多形室速而正常者 ,先静脉给予受体阻滞剂 ,常用美托洛尔 5 10mg稀释后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注 ,室速终止立即停止给药。受体阻滞剂无效者 ,再使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药物治疗无效应
32、予电复律。心率在 200次 /min以下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可以置右心室临时起搏电极 ,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预防复发 :可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或药物等可逆性或一过性因素所致的持续性室速是的明确适应证38 。和试验结果表明 ,可显著降低这类患者总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猝死率 ,效果明显优于包括胺碘酮在内的抗心律失常药。无条件安置的患者可给予胺碘酮治疗 ,单用胺碘酮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者可以合用 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 ,注意避免心动过缓。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可选用索他洛尔或普罗帕酮。注意索他洛尔有引起扭转型室速的可能 ,应在住院条件下开始用药 ,如用药前使用过胺碘酮 ,需待间期
33、恢复正常后再使用。索他洛尔的 受体阻滞剂作用明显 ,需时刻警惕其减慢心率和负性肌力作用。普罗帕酮也可引起心功能不全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3.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室速此类室速亦称特发性室速 ,一般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发作时有特征性心电图图形 ,据此可分为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偶可起源于左室流出道 )的特发性室速和左室特发性室速。发作终止后 ,窦律时可出现电张调整性波改变。持续发作时间过长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宜电转复。药物治疗可分为 :(1)发作时的治疗 :对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受体阻滞剂、腺苷或利多卡因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 ,首选维拉帕米静注。 (2)预防复发的治疗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 ,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 25% 50%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的有效率为 20% 30% ,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如果无效 ,可换用类(如普罗帕酮、氟卡尼 )或类 (如普鲁卡因胺、奎尼丁 )药物 ,其有效率为 25% 59 %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有效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