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56091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88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 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 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 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 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一是为了 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 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

2、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 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 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 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不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 意思,只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 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 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A.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

3、“六部曲”: a、看:看设问。看设问的范围(法律、国情);角度(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样)。 b、抓: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 来抓。 c、领: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d、联: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e、列:列出答题纲要,即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 时政知识等按先后列出要点。 f、思: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 答) B.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注意“六个化”: 中小学高品质辅导专家 a、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b、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

4、理; c、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d、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 逻辑关系; e、答案编写完整化:联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新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 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f、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和印象分(外在美)。 观点二:非选择题的一般答题方法 1、审设问:审知识范围、审题型、审限制要求 2、审材料:分层、提炼、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知识 3、作答案:答案要点化、表述术语化、结构逻辑化、书写整洁化 问答题技法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根据主题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

5、对谁有意义 .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 .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思路 .要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微观到宏观、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观点二: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 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 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

6、可以套用“有利于” “体现了” “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问答题技法三 观点一:为什么(原因)类: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 现。 【解题技巧】:初中思品一般按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答。一般 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 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 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展开说明。 观点二: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 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

7、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 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问答题技法四 解演绎题要讲骨肉相连: 演绎题是近年来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之所以称 为新题型,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大多是作为高考题型。 演绎题,实际上是相对于归纳型材料题而言的。归纳型材料题,往往要求学生阅 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与此相反,演绎型材料题则是在设问中先呈 现观点或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8、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即说 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演绎题在设同中最明显的标志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 “怎样得出”等字眼。 此类题型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试中失 分较多的主观题之一,特别是在没有经过相关训练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学生 不是答不中要点、答不全面,就是根本不知如何回答。 实际上, 此类题型尽管 “形散” (材料的选取越来越多样化、 新颖化), 但“神”不散(答题的规律和套路不变),只要认识这种题型的设计 思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常情况下, 包括演绎题在内的思想品德主观题大多使用“逆向推理”的思路设 计,即先明确要考的知识点,

9、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整合。 这样,材料的选择带有明确的方向性,也就使大多数呈现的材料能 够比较集中地反映要考查的知识点,只不过有的材料对知识点的呈 现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不易察觉。所以,告诉学生所给材料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解决主观题的 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发现,如果单纯用方法说明方法,效果不太理想,每次遇到 同类型问题时,学生又忘得一干二净了,而重新“炒冷饭”,学生能真正听进去 的内容也不多。 这也是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明明讲了 n 次的题型,怎么一转眼就忘了”的原因所 在。因此,解题方法除了要讲究科学性之外,还要注意趣味技巧,要让学生不容 易

10、忘记,最好能起到“一两拨千金”的效果,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会学、善学、 乐学。 “骨肉相连”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解决演绎题的方法,实施下来,效果不错,不 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演绎题的解题方法,而且避免了“炒冷饭”的无奈,生动形 象,简单易记。 所谓“骨”,就是指题目所给材料的中心句或者主旨旬,要抓住材料的“主心骨” , 区别于题目所给的其他材料,因为有的材料是背景性、介绍性的,甚至有的材料 是干扰性的;而“肉”是指设问中所要体现的观点或内容。严格来讲,演绎题必 须有“骨”有“肉”,要“骨肉相连”,有“骨”无“肉”或者有“肉”无“

11、骨” 都不能得分。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呈现而没有观点说明,或者只有观点说明而无 材料辅助都不能得分,只有将材料和观点对应才行。 具体到解题步骤,我归纳为三步: 1 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设问所体现的内容(这是相对 于开卷考试而言的,而对于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首先知晓设问所体现的观点的 具体内容),即上文所说的“肉”; 2 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时还要对所给 材料进行梳理、概括,; 3 第三步,“骨肉相连”,即要将取好的“骨”与没问中的“肉”进行比对和联 系,使“骨肉相连”,从而使材料能够体现并反映观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试题扫描】 (20

12、11江苏省苏州卷31)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准备召开一次关于“民族问题”的 主题班会,他(她)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如下材料: 在新疆乌鲁术齐市“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问,很多维吾尔族群众挺身而 出,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 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我国选举法规 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 表一人。”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民族政策的? 【解析思路】 首先,在审题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此类题属于演绎型材料分析题,在设问中最 明显的字眼就是“如何体现”,即要求说明材料如何体现所给

13、观点。下面,我们 用“骨肉相连”法来解析: 第一步:知“肉”。先让学生把设问中“肉”的部分(即所要体现的观点)写出来, 也就是知晓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步:取“骨”。带着观点分析材料,找出能体现观点的材料之“骨”来,即 找出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如果还是觉得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材料是 由几句话组成的,讲了几层意思,删繁就筒,删去无足重轻的“枝叶”,剩下的 大多就是材料中的主旨句。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反向推理”来找材料中的 主旨句,即先明确观点,然后带着观点分析句子,找出材料的“主心骨”。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材料的“骨”是: (1)

14、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步:“骨肉”相连。将从材料中取出的“骨”干句与“肉”观点进行剥比和 联系,由此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什么“骨”干句对应什么观点。具体到本 题,即“骨”一“新疆75事件期间,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群众” 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应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骨”“全 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应的是我国的

15、民族平等 政策。 第四步:形成答案。在确认对应关系正确的情况下,形成本题答案。即:材料 中“全国各少数民族至少应选举一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体现了我国的民族 平等政策;材料中“新疆75事件期问,维吾尔族群众主动营救和保护汉族 群众”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材料中“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 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问答题技法五 观点一: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 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 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

16、“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认识、如何看待”; “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例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以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发明的杰出贡献,荣获了连续 6 年空缺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周末和 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 在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他从心里 迸发出一个誓言:“中国人不仅应自行研发新产品,而且在技术上要争第一。” 凝聚 20 年的心血,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落地”的历史被改写。 (1)、请你列举黄伯

17、云艰苦创业的两个表现。 (2)、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中“誓言”的认识。 (3)、你打算怎样用实际行动向黄伯云学习? 解题思路:理解、认识、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 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1、“示”即展示(是什么)。主要是指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点,也就是“材料 所反映的内容”。主要通过“读”来完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 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 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启示。 2、“理”即道理(为什么)。即“材料反映的内容”的依据、原因、重要性(必 要性)、不做的危害性等。 依据。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

18、容的理论根据(包括路线、方针、政策、国策、战 略、原则、原理、法律、法规等)。 重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导致的消极后果。 3、“启”即启发(怎么办)。即政府、社会、学校、公民、青少年等准备怎么做、 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提”完成。“提”就是根据所找出的 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这是解好试题的落脚点。解 答时,应注意运用“应”、“要”、“坚持”、“必须”等词语,以体现答题的 针对性。 按照这样的解题思路,在回答本题第一问时应注重“示”(

19、是什么),分析黄伯 云艰苦创业的表现;第二问注重“理”(为什么),应找出黄伯云发出自行研发 新产品“誓言”的依据;第三问从“启”的角度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 (1)黄伯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 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在实验室度过。 当实验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时,他不退缩。 科研经费有限和设备落后的情况下,肯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2)从“誓言”可看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3)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成

20、为创造型人才。 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实践创新,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要勇于质疑,勇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才目标。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观点二:认识(评价)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 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 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

21、做法” 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 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 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此事,采 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22、。 观点三:启示类: 【题型特点】: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 启示,如“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能 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 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案一般写明知识 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问答题技法六 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 基本思路: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 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

23、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 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 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 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 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问答题技法七 观点一: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中小学高品质辅导专家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 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

24、: 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 , 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 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 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 生搬硬套。 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为什么原因+意义 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 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观点二: 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

25、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 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 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做+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 的意义) 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 问答题技法八 观点一:评析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评析题即要求根据材料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这种题型主要 考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的能力。要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

26、在于理清思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设问方式:上述材料的言行正确吗,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 人物的言论进行评判。 解题思路: “性质判断理论依据后果影响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明确对象,即抓住材料的人物,紧扣其言行; 确定角度,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要遗漏; 运用书本知识,寻求理论依据,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法律、责任、 成才规律、人才标准、公民与集体等角度进行分析,角度不能重复,不能生搬硬 套; 逐句分析或逐个分析。 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类题型的审题与组织答案的方法。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学校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手 机族”。校园里,朗朗的读书

27、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声。而有许多同学对 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的是“彩玲”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的 同学上课也发起了短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对吗?为什么? 例题分析:该题既要对同学的“言”进行分析,又要对同学的“行”进行分析, 主要涉及对九年级基本国情、合理消费和艰苦奋斗等知识的考查。考生应先针对 材料进行必要的发散思维,如从公民与法、国情、道德、公民与集体等角度多分 析,寻找判断依据。 答案组织: 第一步,性质判断:材料中这些同学的言行是错误的,这是盲目消费、奢侈浪费 的不文明行为,也是不珍惜父

28、母劳动成果的表现。 第二步,理论依据:这些同学的消费观念,不符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违背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三步,后果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成才,败 坏了校园风气,高消费会导致盲目攀比,甚至会诱发违法乱纪行为。 第四步,表明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以学业为重,要学会合理消费,并注重精神消费和绿色消费。 观点二:案例评析类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法律案例,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 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或评析,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 你的看法”“

29、简要分析(评析)”等。 【解题技巧】:按照“判断表态”“法律依据”“材料分析”“指 出结果”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观点三: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 1.找准行为 2.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3.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 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4.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5.应该怎样做 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 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侧重是什么、为什么。 步骤: A、仔细阅读题干,找准、

30、找全行为和人物。 B、针对每种行为进行具体行为定性,说明依据点到为止。 问答题技法九 中考观点评析题解法探析 【题型特点】 观点评析类试题。就是要求考生对考题材料涉及的问题进行评析、评述、评价、 评说的一类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的针对性较强,它要求针对材料中的特定现象、问题和观点发表议论, 有的放矢;其论辩性也较强,它要求在作答时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毫不含糊,具有论辩的锋芒。这类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判断、 分析、论证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各地 20 11 年的中考试题谈谈这类试题 的解法。 【分类解析】 一、评析个人型 这是评析类试题的主要类型,也是各地中考试题

31、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题型。它可 以分为评析言论(或观点)型、评析行为(或做法)型、评析言行型等三种主要形式。 1评析言论(或观点)型 例 1(20 11云南昭通)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走了生前他带领大家植树 造林 7 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 8 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天 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 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大山里的群众。 有人认为他傻,他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解析: 言论除了有正确言论、错误言论、正误混杂言论之分外,还包括观点片面型等类 型。解答这类评析题的第一

32、步,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言论或观点进行对或错的正确 评价,只有评价正确,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论证。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进 行分析论证。应力求做到分析论证条理清楚,论证全面、深刻、有说服力。解答 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所学知识对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杨善洲的身上集中体现了 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是值得学习和 弘扬的。然后再结合人生的价值、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综合阐述理由即可。 答案:略。 2评析行为(或做法)型 例 2(2011山东济宁)鲁宁的一天:早晨,鲁宁让妈妈多给点儿零花钱,妈妈说 不要乱花钱,鲁宁很不高兴,摔门而去课间,鲁宁看见同桌的日记本,出于好 奇,便偷看起

33、来,这时,同桌一拳打了过来放学后,鲁宁拿着新买的有严重质 量问题的书包要求商家退换,店主告诉他,售出商品,概不退换,鲁宁只好自认 倒霉 请你评析鲁宁这“倒霉”的一天。 解析:解答这类评论题,首先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或做法进行合法或违法的性 质判断,也就是要准确对行为或做法进行定性。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对行为或做 法进行分析,说明合法或违法的原因。一般应指出,该行为或做法符合或违背哪 些法律规定,维护或侵犯了公民的什么合法权益等。 解答该题时,需要对鲁宁这一天的行为分别进行评价,既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 笼统地进行评价,否则评价就不够全面和具体。鲁宁摔门而去,他的做法让父母 伤心,是一种不孝敬父母的

34、行为;鲁宁偷看同桌日记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权;鲁宁同桌挥拳相向的行为侵犯了鲁宁的生命健康权;鲁宁在其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自认倒霉的行为是错误的;店主拒绝退货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 权;然后再结合所学法律知识阐述理由即可。 答案: (1)鲁宁摔门而去,他的做法让父母伤心,是一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1 分)他 应该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1 分) (2)鲁宁偷看同桌日记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1 分)鲁 宁同桌挥拳相向的行为也是违法的,侵犯了鲁宁的生命健康权。(1 分) (3)鲁宁自认倒霉的行为是错误的,作为消费者,应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

35、的合法权益;(1 分)店主拒绝退货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 权(或依法求偿权)。(1 分) 3评析言行型 例 3(2011广西桂林)小汪打算购买一部数码相机,同学劝他买价格便宜的“山 寨”数码相机,对同学的劝说小汪强烈反对,并理直气壮地反问:山寨说白了就 是剽窃,买山寨的不就等于协助窃贼吗?”(注:“山寨“一词为时下流行语,泛指 那些以低成本生产出的主流品牌的仿制品。) 请简要说明材料中小汪的言行所蕴含的法律知识。 解析: 这种评析题是评析言论(或观点)型和评析行为(或做法)型这两种形式的混合,属于 言论和行为混合型,其解答方法与上述两种形式基本相同。本题实际上是言行评 价型试题

36、的变形。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对小汪的言行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联系 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说明。可按照“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购买山寨 产品的危害、如何维权及正确做法”回答:生产“山寨”产品的行为侵犯了公民 的智力成果权;购买“山寨”产品会助长侵权行为,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要积极 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答案: 【1】公民的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生产“山寨”产品的行为侵犯 了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2】购买“山寨”产品会助长侵权行为。 【3】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 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7、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 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二、评析社会型 这种类型的评析类试题较少,主要有评析社会现实型、评析社会事件型、评析社 会现象型等几种形式。 1评析社会现实型 例 4(2011广东广州)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 2011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依照规定,广州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 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将贯穿于垃圾产生、投放、收运和处理的全过程,广 州成为国内第一个立法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2011 年该项工作的目标 是,力争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 50,

38、资源回收率达 16,资源化处理率达 90末端处理率确保在 75以内,无害化处理率达 85。2012 年广州将建立 起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居民坦言不清楚如何做,垃圾分类意识并不强,习惯很难一 下子改变;目前尚有部分街道没有配备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城管虽然已经编印派 发了 6 万册垃圾分类手册进行宣传,但对于接近 1500 万人口的广州可谓杯 水车薪。 作为国内第一个立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城市的广州市民,你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 和态度是什么?请据此写一篇小评论,题目自拟,不少于 300 字。 解析: 解答这类评析题,要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深刻感知材料 所反

39、映的社会现实问题。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理性思考,找出问 题产生的原渊。第三步,指出问题的严重后果或危害性。本题在书写小评论时, 要紧紧围绕“立法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这一事件去写,且要做到运用思想品德学 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要有新意、观点新颖、文采优美。 答案:略。 2评析社会事件型 例 5(2011福建泉州)时事新闻我点评 2011 年 3 月 26 日晚,由世界自然基金 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和其他 133 个国家和地区 的 1200 个地标性建筑、近 10 亿人展开熄灯接力。北京时间 20 时 30 分,随着 八达岭长城、东方明珠等诸多城市标志性建

40、筑熄灭灯光我国 86 个城市的众多社 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 摘自 20102011 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 6 期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 解析:解答这类评析题,首先要关心事件的发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 清晰的了解。因为社会事件往往是当时的重大热点问题,如果不关心事件发生时 的情况,对事件了解不全面,就难以进行深刻的评析。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多 角度进行评析。该题要求对“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这一重大社会事件进行 评析,可结合所学知识对举办该活动的意义和应持的做法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论 证:“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41、我们要不断提高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自觉 养成节能环保习惯。 答案:略。 三、价值判断型 该试题是一类包含个人价值趋向,包含一定的价值判断或者行为选择要求学生 予以分析判断,指出观点正确或错误,并且简要说明理由的试题。 解答这类试题应该注意以下二点: 第一,审清题意,作出“正确判断。 首先要认真读透题目内容,了解题目的价值取向,对题目所给的行为作出“准确 的价值判断即判断正确或错误。 第二,回归教材找依据。 此步骤的关键在于找出并找准“所给行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所学教材 相关知识回答时还要注意正确运用政治术语,切忌答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第 三,此类题日一般

42、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地位”和“作用“(或 成就、意义、好处、危害)等方面做文章,要注意从以上几个方面组织答案,答案 切忌冗长,一般结合分值,两句即可。 例 7(20 11山东德州)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 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 由。) 1驾驶摩托车的李某将正常骑行同家的中学生王瑞撞伤。因医药费支付问题,双 方发生争执,王瑞家人盛怒之下将李某打伤。 判断:() 理由: 2杭州网民陈某,因在网上散布有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我国海域的谣言,引 起市民恐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法律制裁。 判断:() 理由: 320 1

43、0 年山东省关停了 7()家落后产能企业。 判断:() 理由: 4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判断:() 理由: 解析: 该题为我们呈现了 4 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要求考生作出正确的或错误的 判断并说明理由。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 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依法维护合法利益,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等,较好地发挥了品德教育功能。 例题 1 中王瑞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依法加以维护,而是“盛怒之下将 李某打伤”,不但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而且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 此是错误的。例题 2 杭州网民陈某散布日本核污染

44、影响我国海域的谣言,损害了 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是 正确的。例题 3 种山东省关停了 7 O 家落后产能企业,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合 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举措。 例题 4 中主要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因而也是正确的。然后再同归教材,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综合作答。 答案:1判断:错误。 理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加以维护,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2判断:正确。 理由:陈某散布谣言损害了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理 应受到法律制裁。 3判断:正确。 理由:山东省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有利于经 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判断:正确。 理由: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风貌的 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技巧总结.pdf)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