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7076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的含义:(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

2、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归纳整理:2、人类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3、把握思维方式的意义:(1)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2)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3)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

3、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4、思维具有差异性: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5、思维具有共同性:思维具有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具有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6、思维与实践的关系:(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

4、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2)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归纳整理: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关键词见而知;通过推断出;计划;预测;揭示出;推断出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区别含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自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认识对象的属性进行抽象重组,得出既有认

5、识对象的痕迹,又不同于认识对象的主观映像。作用凭经验能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属性。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概括是形成概念的前提。同类事物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度、广度和深度。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联系思维的概括性是间接性的前提;间接性和概括性中都体现有能动性。7、思维的基本形态(1)以思维方向为标准: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2)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3)从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辩

6、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4)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知识拓展: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或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 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聚合思维法又

7、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与发散思维相对应。聚合思维对于从众多可能性的结果中迅速作出判断,得出结论是最重要的。归纳总结:划分标准类型含义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的思维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的思维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对象的思维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对象的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形而上学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抽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

8、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9、抽象思维(1)含义: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10、形象思维(1)含义: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1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2)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

9、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归纳总结: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区别含义人们把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称为抽象思维如果人的思维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基本单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感觉、知觉、表象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联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相辅相成;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来源于实践。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

10、抽象思维依赖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维。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1、“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1)与“规律”同义(2)逻辑规律与规则(3)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4)“逻辑学”这门学问知识归纳:主要含义范围举例规律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某篇文章逻辑性强”“某个说法不合逻辑”“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还有人著

11、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逻辑学或逻辑知识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2、逻辑学研究的目的:(1)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2)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3、含义(1)逻辑学: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2)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3)广义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4、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结

12、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归纳总结:1. 有效的推理:(1)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2)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形式必须是有效的。2. 结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逻辑规律与规则)。3. 推理结构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5、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1)把推理的理由作为“论点”的“论据”,构成“论证”。(2)“论辩”:用这样的论

13、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6、意义:(1)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2)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7、遵循同一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8、同一律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是A”。(2)内容: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9、同一律的要求:(1)同

14、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2)违反同一律的两种情况:“偷换概念”、“偷换论题”。10、条件性:(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1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12、矛盾律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内容: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

15、(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13、矛盾律的要求:(1)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2)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知识归纳: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区别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事物的客观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承认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事物固有的矛盾二重性的判断,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从不同方面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并不违反矛盾律。联系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

16、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14、遵循排中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要避免思维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15、排中律基本内容(1)常用公式:“A或者非A”。(2)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归纳总结:关系矛盾律排中律区别含义不同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意思

17、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要求不同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错误不同“自相矛盾”(“两可”)“两不可”作用不同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常用于反驳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常用于证明联系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进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

18、证思维的确定性16、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17、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来源:在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知识归纳:规律名称基本内容公式适用范围要求逻辑错误矛盾律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并且非A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无矛盾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两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断明确性(不

19、能同假,必有一真)两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断确定性(自身同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1、基本条件:(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知识归纳:1.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2.不科学思维的特征: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3.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3、科学思维的特征: (

20、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4、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1)逻辑思维意义:有利于我们纠正

21、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2)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体。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3)从创新思维角度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5、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

22、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实践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6、结论: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1、概念的含义(1)属性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2)概念概念是通过揭

23、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2、 概念的表达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3、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1)内涵: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

24、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4、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2)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其中一个概念为另一个概念的补概念。如:白马和非白马构成马。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例如,白马和黑马,是反对关系,二者不能构成马的全部外延。5、 定义(1)

25、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差别)+属概念(范围)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6、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1)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

26、被定义项。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比喻。7、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3)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同一个母项,在不同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子项。8、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规则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规则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

27、个标准。规则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9、概念是变化发展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1、使用判断的原因: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2、判断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3、判断的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

28、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2)判断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4、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5、判断的表达语句(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

29、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作为思维形式的判断,和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1)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地讲,疑问句只是提出一种疑问,并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祈使句是提出愿望或请求,也没有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感叹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语句,一般没有对事物情况作断定。由此可见,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

30、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6、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了解判断的类型。判断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清楚了解判断的类型,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相应的推理形式,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7、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8、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人们认识

31、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9.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10、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结构: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主项:表示断定对象;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11、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类型:划分标准种类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判断的量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

32、单个对象“质”与“量”的结合上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例如:事例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量项主项(S)联项谓项(P)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全称肯定判断(SAP)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称否定判断(SEP)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特称肯定判断(SIP)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特称否定判断(S0P)许海峰是运动员单称肯定判断这个人不是小学生单称否定判断12、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

33、质”和“量”都准确无误。13、关系判断的含义及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必要性: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14、关系判断的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的关系。量项:表示关系者项的范围。15、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34、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对称关系。(2)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

35、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如果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被称为非传递关系。知识归纳:传递关系含义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也必具有这种关系。举例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这里“比长的高”关系是传递关系,甲一定比丙长得高。)反传递关系含义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必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甲必不是丙的儿子)非传递关系含义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

36、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甲认识乙,乙认识丙。(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不一定认识丙。)对称关系含义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举例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小花和小娜是双胞胎常见词语“朋友”、“同学”、“交叉”、“对立”等反对称关系含义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必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地球大于月球;(则就不可能月球大于地球)常见词语“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非对称关系含义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举例张三佩服李四。(当张三佩服李四时,李四可能佩服张三,也可能不佩服。)常见词语

37、“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16、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16、运用复合判断的必要性: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即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 17、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

38、成。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18、复合判断的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19、 联言判断的含义及结构:(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结构: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 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联结项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20、经常用来连接联言支的词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也”“虽然但是”“不是而是”“接着”“一方面另一方面”“然后”“于是便

39、”“不仅不反而”“尚且何况”“尽管可能”“然而”“而”“且”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21、联言判断的真假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23、选言判断的含义及组成:(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 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

40、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联结项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25、选言判断的种类:(1)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2)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26、选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相容选言的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

41、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知识归纳: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同时存在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联结项“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选言支中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

42、假的,则为假27、选言判断的注意事项: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28、选言判断的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29、假言判断的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30、假言判断的组成:前件:后件: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

43、假言判断的联结项。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31、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如果那么” “假使那么” “倘若则” “只要就” “一旦就” “当便” “要是就”“只有才” “必须才” “除非才”“除非才” “才” “没有就没有”“当且仅当才” “只有并且只有才” “当且仅当” “如果就并且如果不就不”32、假言判断的类型:(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

44、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事物情况的必要条件。 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某种情况。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33、假言判断的真假判断:(1)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2)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 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 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2、 推理的含义与结构:(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2)推理结构:推理的组成要素:前提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全书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版(全面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