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本单元以“多彩生活”为主题,包含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一篇习作训练“生活万花筒”。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本单元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屠格涅夫的麻雀和黄亦波的爬天都峰,都具体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其中,麻雀讲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的故事,爬天都峰讲述了一老一小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故事。习作“生活万花筒”主要是练习写一件事,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互相修改习作。学习这单元的课文,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还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力争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会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麻雀2文章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1. 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23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情抒发感情的方法。爬天都峰2通过讲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写一件
3、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1.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2. 把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3. 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件事。习作例文习作2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生活万花筒”1. 能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事情叙述清楚的。2. 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 能够自己修改习作。16麻雀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
4、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较多且较为难读,对于平、翘舌音,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2.阅读教学通过品析词句,感受作
5、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3.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点词、句、段,在阅读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对幼鸟无私的爱,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感恩生活中的爱。1.预习提纲(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掩
6、护”等词语。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课件出示:预设: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课件出示:预设: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预设: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让
7、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课件出示:嗅 奈 拯 嘶 哑 庞注意“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嗅 呆 奈 巢 齿 躯 掩 护 幼 搏 庞 量 愣(1)让学生观察生字,找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2)区分形近字:“躯”与“驱”,“搏”与“博”。可以从偏旁入手,“躯”与身体相关,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3)指导书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
8、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教师着重指导:“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点;“齿”上宽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4.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摇撼:摇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庞大:(形体、组织或数量等)很大。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根据课件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先出示填空,学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课件出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三、划分段落,归纳段意1.看一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预设:课文一
9、共有7个自然段。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2.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出各部分的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归纳。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分清主次内容的方法进行归纳。)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教师可教给学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带走了猎狗。(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进行归纳。)设计意图:教师适时归纳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要
10、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关键词句,明确文章中心。四、总结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感吗?(母爱)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也认识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这个故事写清楚的。五、作业设计1.书写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2.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一、复习导入1.教师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学生说
11、一说。2.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防止学习断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温故而知新。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弄清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了解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始。2.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在书中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课件出示:我顺着树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呆呆地”和“无可奈何”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在句
12、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句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预设:“呆呆地”说明小麻雀吓傻了,“无可奈何”说明了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从小麻雀的动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从鸟巢掉落到地上时的孤独和无助。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反复咀嚼文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适时给予指引,使得学生读起来有明确的方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习的结果更重要。3.小结第一部分的学习,过渡到第二部分。猎狗发现了这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部分。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
13、是什么?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文中画出来。预设: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2.(课件出示句子)从猎狗的动作中,你觉得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怎样的敌人?课件出示: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预设: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的动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凶狠、比自身强大百倍的敌人。设计意图:将猎狗的凶神恶煞与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为下文写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幼儿做铺垫。3.品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话,
14、并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预设: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中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来得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2)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话。(课件出示这两句话)课件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3)提问: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说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地?预设: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块石头。因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4)提问:“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
15、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子的?在这里说明了什么?预设:“绝望”的意思是没有希望,老麻雀觉得没有什么胜算可以救小麻雀。“挓挲”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老麻雀临战时的紧张状态,“绝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虽然惊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对强敌的形象。这里说明了老麻雀拼尽全力,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着救小麻雀。4.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课件出示问题一:课件出示:“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老麻雀为什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预设: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鸟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
16、地愤怒,表示出绝不畏缩的态度,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2)课件出示问题二:课件出示:“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预设:在猎狗面前,老麻雀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危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自己的孩子准备与猎狗进行殊死的搏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精妙,这对学生平时的习作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那样: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
17、收”有密切的关系。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预设: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行为所震动。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预设: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五、总结全文,揭示主题1.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感动了充满爱心的作者屠格涅夫。2.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是的,请不要见笑
18、。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3.因为爱,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这只小麻雀将沐浴着老麻雀那种浓浓的爱而健康成长。(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也是沐浴着父母之爱在一天天长大,在你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谁来说说你的爱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2)学生自由畅谈故事。(3)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此刻的你们肯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们的父母说,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行动来表达你们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吧。设计意图:引用“原文”资料补充课内,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让学
19、生更加明确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爱,维系着生命,使生命充满活力。引出父母之爱的话题,既使文中的爱得到了升华,同时又将这种爱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勾起学生回想父母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爱,使他们明白要对父母的爱怀着感恩之心。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2.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一、阅读教学。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创设多种途径阅读,达到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还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如本文通过阅读,老麻雀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体验达到了“随
20、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二、主题升华。首先,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适时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其次,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在教学的结尾阶段,当学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母爱之后,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爱,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来,使同学们表达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感情的同时,也使母爱这个话题得到了延伸,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三、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了课外阅读推荐,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把人和景物综合在一起
21、,有独到的好处,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很好的借鉴。17爬天都峰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难点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1.字词教学教学生字时,对于
22、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2.阅读教学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3.情感态度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1.预习提纲(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
23、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2.黄山风景很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可见想要领略这美丽风光也不是一番易事。这不,这里有一个小伙伴就要去爬黄山天都峰。(课件出示课本插图)3.她能爬上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学生受地理、交通、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对一些风景名胜区缺少生活
24、实践和亲身体验,展示天都峰优美风光的图片,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大自然风景的优美,拓宽学生的视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出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的含义。2.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两个读音分别是:课件出示:xin:相关 互相 相对xin:相声 相片 照相3.出示本课“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师指导记忆、书写。课件出示:哩 级 链 颤 攀 猴 鲫 念 辫 呵(1)学生观察生字,找到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2)教师指导学生区分形近字“辫”“辩”“辨”和“瓣”。(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
25、格,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教师着重指导“攀”字,这个字的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字的布局。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设计意图: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
26、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一、深入议读,领悟课文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 (2)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问句和感叹句,以及“啊”“哩”等语气词,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设计意图:学生
27、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学习中来。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3自由读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预设: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4读读议议,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
28、,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有“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的含义,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都是对对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预设:应该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我”是受老爷爷的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课件出示: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
29、爷爷还大哩!(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自由读第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并加以体会。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些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预设: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阅读第7自然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峰顶的不易及喜悦。指导朗读:要读出对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兴的情绪。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3)阅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
30、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课件出示: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预设:因为“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获得了勇气,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没有多样性的启迪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评等形式的对话,让学生在思考、行动、探究、争论的过程中,提高交流、沟通的能力。二、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31、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产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乐。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课件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预设:“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爷爷都看到对
32、方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预设:我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明白了,一个人只要有了决心,有了勇气,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会获得成功。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联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四、拓展活动想象一下“我们”下山时的情景: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学习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给大家。预设: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佩服文中的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险与高,
33、让一个年轻人都望而生畏,更别说小孩与老人了。这一老一小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从而爬上天都峰,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与同学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跨越课本局限领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本环节的练说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五、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从而到达成功的峰顶。一、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要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34、”这两个特点,我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二、朗读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必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学生分角色来读课文,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揣摩“我”和老爷爷各自内心的复杂心情,体会他们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导学生去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从而明白他们爬山过程的艰难。以此达到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目的。习作例文习作1.通过学习两篇习
35、作例文,弄清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3.学写习作提纲。4.学会互相修改习作。5.留心身边生活,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变成自己的写作素材。重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难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学会互相修改习作。1.例文引路通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作者有详有略地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2.写真事教学中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走样,不要瞎编,不要写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教
36、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例文的叙述方法。2.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并把身边的事物变成习作素材。通过习作例文的学习,清楚什么是习作提纲。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知道了本单元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把故事写清楚的,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两篇习作例文来学学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二、习作例文(一)我家的杏熟了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每年、这一年、今年)(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各写了什么事?预设:每年麦收时节,“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小孩子“偷”杏儿时
37、从树上摔下来,“我”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而奶奶却打下杏儿分给“偷”杏儿的孩子吃;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2.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出示: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多又好?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3.找出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为什么?4.文中两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1)学生读文,讨论交流问题。(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纠正。问题一:围绕树上结果、路过的人说、“我”数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二:“我”说“看我
38、奶奶怎么收拾你们”,心里非常生气,奶奶扶起了淘淘,并给孩子们分杏。问题三:“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这句话说得最好,因为分享最快乐。(3)课件出示问题四的相关句子。思考:“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2.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预设:第一句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第二句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3.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文章的写法并运用到习作中去。(二)小木船1.相信同学们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你都做过哪些手
39、工?2.如果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手工作品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怎样?指名回答。3.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习作例文小木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注意批注。4.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预设:课文通过记叙围绕小木船发生的一件事,说明朋友之间不应当为了小事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进友谊。5.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什么道理?2.朋友之间相处,每天都会发生些小事,作者选择了哪件事来写?这件事与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有什么关系?3.选择好能表达中心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呢?4.如果不写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这两
40、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预设:(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朋友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才能增进友谊。(2)作者选择了“小木船”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小事,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3)作者首先写“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围绕小木船在“我”和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最后写“我”珍藏着小木船。(4)不写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开头一段点题,引起读者兴趣为什么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结尾一段既承接上文,告诉读者陈明确实随家迁到外地了,又呼应了开头一段。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体会作文提纲的作用。师:刚才同学们围绕
41、这篇课文所进行的讨论学习,正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思考的,考虑成熟后,一一列出,就是作文提纲。设计意图:以小木船为例,深入剖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例文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写作提纲的写法,为下次习作提供借鉴。第2课时一、激趣导入1.生活就像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一些是我们听说的。我们这次作文的主题就是“生活万花筒”。2.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有哪些事让你感动不已?哪些事让你捧腹大笑?哪些事让你羞愧难当?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哪些事给了你很深的印象?指名两名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二、写习作提纲1.刚才同学们已经讲述
42、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多媒体展示教师平时收集的一些班级内的活动照片)2.比如写拔河比赛,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部分所占的篇幅都一样吗?(不一样)哪个部分应该写得详细一些?(经过应该写得详细一些)3.那么咱们就以拔河比赛为例,写一写习作提纲。(右边一列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显示)事情拔河比赛起因学校组织,增强班级凝聚力经过十分激烈结果赢得了比赛4.习作提纲写好了,那么开头应该怎么写?用什么样的方式写比较好?生: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师:这两种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几个开头,大家看一下哪个开头比较好。课件出示:开头一:星期五,我们班在操场上举行了一次激
43、烈的拔河比赛。开头二:前天上午,我们四年级举行了拔河比赛,第一场就在我们班和六班之间进行。想到以前我们之间进行了七次比赛,我们班只赢过一次,我便紧张了起来,担心这次比赛会输。开头三: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我高兴得连午饭都没吃好,感觉这个中午似乎比以往漫长了许多预设:更喜欢片段二,因为片段二不仅用到了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还设置了悬念,读完片段二我就很想知道比赛结果是怎样的。(只要言之有理,喜欢哪一个片段都可以)5.开头我们已经找到了方法,那么接下来该写什么了?(事情的经过)(1)我们刚刚说“经过”部分应当详写,应该让读者看到当时的激烈情形,那么应
44、该怎么写呢?这里有一个思维导图,也许会给你们不一样的想法。(2)在描写拔河这个过程中加入细节描写,也就是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可以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当时现场的氛围。(3)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这个片段是如何写的过程。课件出示:比赛开始了,只听哨声一响,同学们就奋力地往后拉。大家一个个都死死地攥紧绳子,双脚恨不得深深地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憋得通红。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绳中间的红绸只在中线左右摆动,过了一会儿,红绸慢慢向对面移动,那边的喊声越来越高。这可把我们急坏了,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们拉过来,可是绳子却不听使唤。突然,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四一班,加油!四一班,加油!
45、”这呐喊声仿佛给我班同学充了电,一个个都充满了力量,屏住呼吸拼命地拉。然而,对方也不甘示弱,双方仍然难分胜负。这时,我班的拉拉队喊起了节奏:“四一,加油!四一,加油!”随着这个节奏声,我们齐心协力地拉,终于把对方拉了过来。场下立即响起一片欢呼声,我班赢得了这次比赛!(4)谁来说一说这个片段的细节描写?预设:动作描写:攥紧绳子 拼命地拉神态描写:眼睛瞪得滚圆 脸憋得通红语言描写:耳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四一班,加油!四一班,加油!”“四一,加油!四一,加油!”心理描写:这可把我们急坏了,真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们拉过来。(5)这几处细节描写写得真好,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吗?预设:夸张句的运用
46、。如“双脚恨不得深深地钉进地里”。(6)说得很好。所以,当我们在描写一个事情的经过的时候,要避免平铺直叙,并且适当地运用一些细节描写。这样会使得我们的内容更加地丰富,情节更加的精彩。6.中间的内容我们也会写了,那么结尾呢?结尾可以用什么手法来写呢?预设:总结全文、结尾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愿望等。(1)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片段:课件出示:通过这次比赛,我懂得了: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这次比赛我们虽然输了,但我们并不灰心。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失败了一次就灰心了,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暂时的失败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失败才会发现自己所犯的不足,第一次没有成功,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一定会成功的。(2)你更喜欢哪个片段?预设:更喜欢第二个片段,因为第二个片段总结了经验教训,并用到了俗语。7.开头结尾都有了,经过也有了,那我们还缺一个题目。我们先看看课本上的题目。课件出示:捉蚊趣事 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 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