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 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 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语文园地”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古诗内容课时内容简
2、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2出塞慨叹边战不断, 国无良将, 表达了 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 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的场 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情 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 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1.会认 30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23 个字,读准“将、宁、要” 3 个多音 字,会写 16 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边塞诗” 的特点。默写出塞夏 日绝句。3. 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不屈 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书,热 爱祖国的情感。4.
3、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性。为中华 之崛起而 读书2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 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的沉重分量, 立志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梅兰芳蓄须1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 留起胡须,最后不惜自 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延安,我把你追寻1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 表达了作者对延 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习作2写信1. 知悉写信的格式,学会写信。2. 与同学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 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 正确运用表现革命
4、烈士的成语,学会 运用反问句。3. 背诵别董大 ,积累有关别离的诗 句。21 古诗三首1. 会认“塞、秦”等 4 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夏日绝句3. 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 了解古诗大意。 边读边想象, 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4.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难点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
5、意。1. 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 4 个,要掌握的多音字 1 个,会写字 10 个。读 音方面:其中“项、雄”是三拼音节,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 音。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 。 “催”是 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 +页 =项”;可以采用换偏旁 的方法,如“摧催”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 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进 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2. 阅读理解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 “知作者”,接着是“明诗意”,最后是“悟
6、诗境”。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 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3. 表达运用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 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1. 预习提纲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 了解诗人的生平, 掌握文学常识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出塞课时目标1. 会认“塞、秦”等 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 10 个生字,掌 握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思。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
7、的意 思。2. 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3. 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 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 触唐诗的。的确,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 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 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课件出示: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 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 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
8、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 漠孤烟、茫茫戈壁,给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 看到了边塞的 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 于是, 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 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 27 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歌。(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 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 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 的特点。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大家打开课本 , 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 的时候注意诗
9、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 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 , 争 取把诗歌读通顺。2. 学习本课生字词。课件出示: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杰 项会写字: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雄 项(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 “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塞”是多音字,不要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 “催”是易错字,学生 容易把单人旁写成双人旁。(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 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 高识字能力。三、了解诗题
10、意思1诗的题目是“出塞” ,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 “出塞”又是 什么意思呢?(到边疆戍守边关)2简介作者和背景。人们常说, 不打无准备的仗, 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 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 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课件出示: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设计意图: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1. 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看
11、看这首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 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 也可 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2. 生汇报学习情况。(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 “秦时明月” ?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 呢?(3)“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什么意思? 预设: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4)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3.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 提起这明月, 我们就会想起中 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出示课件相关诗句)课件出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2、西北望乡何处是 , 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1)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2)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 一轮皎皎的明月上。 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 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3)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首诗。设计意图: 抓住“明月”进行对比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对比,使学 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五、感悟诗的意境1. 再读古诗,感悟意境。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
13、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 回到千年前的 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首诗。 (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 里出现了什么画面?2. 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 这是一幅多么孤寂、萧瑟的画面啊!3. 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4. 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一个“悲” 字。这就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痛苦, 此时此刻, 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 李广。(师简介李广,课件出示李广资料 )李广( ?前 119),陇西成纪 ( 今甘肃省秦安县 )人,西汉名将。匈奴畏服, 称之为飞将军。司马
14、迁评价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 为什么唐 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 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的语言,描绘了“人未还”的悲惨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边疆战 事惨烈,戍边将士生活艰苦,渴望战事平息回到家乡。六、回顾全诗,拓展延伸1. 现在,想象你们自己就是戍边的将士,你们伫立在边关,思绪万千,有悲有壮,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悲壮情怀吧!2. 和出塞一样有着悲壮情怀的边塞诗还有很多,老师也搜集了一首,大 家可以看一看,读一读。课件出示: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15、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生读古诗,设计意图:分组齐读。教师通过出示课外的边塞诗, 让学生增加同类型知识的积累, 拓宽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第 2 课时凉州词夏日绝句课时目标:1. 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 句的意思。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 感悟古诗的节奏、 韵律和意境, 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 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学习凉州词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 课件出示:(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 (si )。在 “阻塞”中读 (s)。 在“
16、塞车”中读( si )。2. 唐代的边塞诗歌, 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 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 有的讲述 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快速掌握上堂课知识,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同时因为 凉州 词和出塞一样都是边塞诗,因此学生更易接受。(二)理解题意。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 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 人都写有凉州词。设计意图:凉州词与前一首诗出塞不同,理解后,学生会更容易进入课文的学 习。(三)理解诗句。1. 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
17、饮琵琶马上催。(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 正要痛饮葡萄酒, 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 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并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 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 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 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 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2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8、?(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 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理解“沙场”即战场。(3)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课件出示: 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 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4)“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 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几人 回”则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5)指导朗读,互相背诵:“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残酷地展示了 战
19、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 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二、学习夏日绝句(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夏日绝句 。1. 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 ,可 要认真听哦!(播放歌曲)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2. 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 “婉约词宗” 的宋代才女李清照。 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1084约 1156),号易安居士,
20、 生于齐州济南 (今山东济南)。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作多是写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让我们 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板 书课题)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 生已构建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二)初读感悟,注意断句。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
21、/江东。2. 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3. 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 新课标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 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 品读第三、四句诗。(1)提问: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齐读。(2)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第三、四句诗。(3)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 课件出示:项羽(前 232前 202) ,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
22、灭秦军主 力,自称“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 刎而死。(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听到了什么?(5)指导朗读这两句诗:同学们,请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 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们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教师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 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 李清照不禁高喊(课件出示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2)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魂中的英雄。(3)谈谈你对这两句
23、诗的理解。预设:“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 那就是:有正气、 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气概吧!(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词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能 不为之动容呢?我们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 (女生读)你们的 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 (男生读)让我们带着 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吧! (师生齐读)(5)同学们,我们的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令人荡气回肠呀!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 情感!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 燥的
24、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 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 这样静态 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情景,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 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魅力。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 讲述:在历史长河中, 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 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炽热的情感吧!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 总结: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 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 偏安一隅, 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 诗的后两句 承接前两句意思, 借历史典故来抒发感情。 李清照用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来强调 自己“生当
25、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臆, 写出了诗人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 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 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 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 实际生活, 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 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 色。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出塞一诗中,引导学生 根据诗意想象边塞的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孤寂、萧瑟的画面。二、采用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 我采用读悟
26、结合的方法,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 划出古诗朗读的节 奏,同时,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时代相差较远的资料,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三、不足之处。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其一,表现在 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况的调查, 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似是而非, 有的是答非所 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得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 下只有老师代答;再有,由于时间紧,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时间不够充分,在今 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会认“崛、范”等 8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 写“严肃、抱负”等 16 个词
27、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把文中三个小故事连起来,把握文 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 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 的原因。4.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 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 思想感情。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1. 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教学,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记忆、理解生字。 “晰” 的形旁“日”,让我们知道有太阳会更清楚; “惑”的形旁是“心” ,心
28、上或者这 样,或者那样,自然是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按汉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左右结构 的字有“晰、振、胸、怀、效、疑、顾、训” ,上下结构的字有“赞、惑”。“肃、 凡、斥”是独体字,其中“赞”上下大约相等;“惑”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或” 写成“”;“凡”的最后一笔是点。这些字教师可以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 记忆。2. 阅读理解 学会先弄清课文的三个小故事, 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本课的 重点。把长课文分成三个短短的小故事,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目 睹中华不振”,理清三个故事的因果联系。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等有效方法感悟课文,体会周恩来的远大志向。3. 表
29、达运用想象少年周恩来看到那位妇女被欺凌,无处申冤时,他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1. 预习提纲(1)搜集周恩来的有关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 懂的词语。(3)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描写的三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多媒体课件火烧圆明园短视频。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崛、范”等 8 个生字,会写“肃、晰、振”等 13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1.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 (播放火烧圆明园短视频)看了短片后,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把你的感受说出来。预设一:我感觉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行为太无耻了。 预设二:我觉得国家要富强,我们就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2. 众所周知, 我们国家以前一穷二白, 人民受尽了欺凌,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 词,它的意思正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 (板书:中华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