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
2、感。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
3、族精神。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设计思路: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从“形”即抓住瀑布特点分析着手,再感悟形象中所蕴含的精神。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
4、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教学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
5、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法: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视频、文字资料、CAI课件。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想去看看吗?)“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去寻踪觅旅,聆听瀑布的
6、声音。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游记特点。2.感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活动一 寻景师:蔡元培曾说,天下之瀑十有九,最好唯有大龙湫。(出示PPT图片)大龙湫以其190余米的落差被称为“中国瀑布之最”。三访雁荡山中有这样的句子:PPT出示三访雁荡山中的句子“大龙湫是雁荡最著名的瀑布。”“真没想到,三访龙湫,龙湫竟以三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出现。它有雄伟粗犷的一面,有潇洒素淡的一面,有娇媚多姿的一面。”快速浏览三访雁荡山出示问题:作者三访大龙湫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看到了哪一姿态的龙湫?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温馨提示:注意从描写大龙湫的语句中筛选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学生自由回答并且引导
7、其感知是从哪个视角观看龙湫。小结:我们一路寻踪觅旅,在不同的时间、到了不同的位置、领略了龙湫不同的风姿。(板书:至 见)设计意图:通过指向性地阅读三访雁荡山,让学生初步感知游记的“所至”、“所见”。并且体会景物描写中词语的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及调用各种感官的精妙之处。师:我们依然要寻着梁衡的足迹,见他所见,去欣赏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根据刚才所学,我们将按照怎样的思路阅读壶口瀑布呢?哪位同学设置一个问题?四.活动二 赏景默读壶口瀑布1.出示问题: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看到了怎样特点的壶口瀑布?学生默读后,以组为单位交流,与全班分享。各小组可以一人汇报、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小组展示。师:两位作
8、者同是描写瀑布,他们的观察角度是否一样?2.壶口瀑布与三访雁荡山两篇文章,作者对瀑布的观察角度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后明确,三访雁荡山是在同一地点的同一视角观察;而壶口瀑布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视角观察,有视角的转换,即定点换景。设计意图:在阅读三访雁荡山的基础上阅读壶口瀑布,通过抓关键句去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循序渐进,增加对游记的认识,并且对比两文的观察角度,体会移步换景与定点换景的区别。师:在这寻踪觅旅间,我们既领略了“凌虚起白烟,玉龙飘忽下”的大龙湫,又感受到了黄河咆哮送激流,汹涌澎湃入壶口的雄浑。瀑语无声,正是作者赋予了它灵性与生命。那么在刚才的阅读中,透过字里行间,你是否读到了作者的所思所想
9、?五.活动三 悟景出示问题: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师板书:至 见 感小结:瀑过无痕,但作者却情寓其中。其实这两篇文章就是游记,你了解游记了吗?生自由回答小结:游记: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集游踪、景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观感三位一体。 每一篇游记包含着作者的三个一:一双足:行至何方一对眸:望见何景一颗心:有感何情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所至”、“所见”的基础上,体会“所感”,这样就了解了游记特点。并且形象地概括出“三个一”,不但认识游记了,也会阅读游记了。六.推荐阅读阿来尘埃落定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设计阅读:鼓励学生去阅读游记,扩大其阅历,实现其海量阅读。教学反思:
10、对学情的高预测是我课前准备时存在的问题。当学情与自己所设想地存在差距时,陷入恐慌之中,有些紧张,甚至语速加快、课堂的流畅性欠缺。课堂本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经历了如此“大舞台”的历练,未来对主题的设定、文本的理解、整合点的选取、面对各种学情的淡定等诸多方面,都会多了经验与智慧。点评这节课是现代游记散文阅读课,吴慧敏老师选择的文本是壶口瀑布三游雁荡山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体裁相同,描写的对象都是我国著名的瀑布,参互比较阅读,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正是语文主题学习追求的目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根据学情、教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这节课学习目标单纯简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节课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剃度,便于学生学习思考。教学环节的安排流畅自如,紧扣游记散文的特点,按照“寻景”“赏景”“悟景”依次展开,脉络清晰简约。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阅读时间,而且阅读方式多样,体现了学科特点。以上这些都是令人称道的。这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预设有余,生成不足,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看不到资源的生成。此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目标达成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