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山地震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火山、地震。小学常识课中已经介绍过火山、地震的知识。教材主要从现象上介绍了的有关火山、地震的一些基本特征、全球分布的特点,以及抗震自救的方法。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在进行火山、地震部分的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年纪小,对于火山和地震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素材的使用要十分谨慎。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有关,因 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教师在组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有意识
2、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图,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自行得到这一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2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并能对照地图说出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4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 过程 与方法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与人合作 、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树立奋发学习,努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通过国情教育,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火山地震的活动及其分布。 难点: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四、教学设计思想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鉴于汶川大地震救灾,本堂课力争着眼于上述目标展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4、。但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教师通过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收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的引起的巨大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而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火山与地震,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它们。 (二)、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1 火山 情景:播放一段“火山喷发
5、”的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要求小组讨论后回答: ( 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 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 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 ? ( 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 ? ( 4)依图 4-34 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 ( 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 学生讨论后总结: (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
6、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 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情景:展示著名火山的图片。 学生列举世界著名的火山,如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 2地震 情景:播放一段“汶川大地震”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心情沉重,感情升华,让学生谈谈你对 5 12 汶川大地震的感想。让学生了解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火山的特点及分布 地震的特点及分布 巩 固 与
7、提高 到它带给我们是血的教训:加强地震安全知识教育,避震教育,各种防震的措施 。 (学生对 5 12 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并不陌生,以这段视频引入,让学生共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地震”知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生读课本图 4-35,总结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 学生自学后总结: ( 1)震源 :地震发生的源地。 ( 2)震中 :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 3)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 4)震中距 :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 5)等震线 :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思考:世界地震带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读图 4-36、 4-37,总结中国
8、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 布。 ( 6)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 7)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并观看课件。 学生讨论后总结: ( 1)张衡与地动仪。 (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如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 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
9、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 3)地震的防范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三)、巩固与练习 视频:在发生地震的瞬间。 学生在学习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内容后,再让他思考:当地震发生时,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自救 ? (四)、教学反思 火山地震一课是一堂信息技术整合课,本课是在最近地震频发的形式下准备的,它有一定的时效性。本课针对学生地震自救知识匮乏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地震的常识和自救的技能。 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
10、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 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采取了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要相信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够细致,没有用生动的语言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教学环节有些脱节,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其次还是没有大胆的让学生到网络中自主查找资料,独立解决问题。显的还是
11、没有放开手脚,没有完全的信任学生。 七、教学资料链接 1.火山的形成 火山是由什么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温度越高。在距离地面大约 32 公里的深处,温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时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世界的某些地区,山脉在隆起。这些正在上升的山脉下面的压力在变小, 这些山脉下面可能形成一个熔岩(也叫“岩浆”)库。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 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锥形山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
12、要是气体,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 实际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 岩。 2.错误 !未指定书签。 火山资源 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火山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与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地热能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同时无污染,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从医疗、旅游、农用温室、水产养殖一直到民用采暖、工业加工、发电方面,都可见到地
13、热能的应用。 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都在利用地热发电,我国西藏羊八角建立了全国最大地热试验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陆地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作保温材料。 -温馨提示: -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教案、课件、试题、素材、教学计划 等欢迎点击下方链接,下载全套资料! 】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